越走越遥远
2015-02-21罗红霞
罗红霞
【摘要】王洛宾先生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谁不爱美丽善良的姑娘啊?这种爱,被藏在心中,为了追求不怕丢掉财产,甘愿做一只被姑娘轻轻抽打的绵羊。
【关键词】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风格
大多数人,活着,都没有人记住:极少数人,死去,都没有人忘记。
在新旧社会两个牢狱中度过了22个春秋的王洛宾先生,虽然早已长眠地下,但他所创作的中国版情歌和囚歌,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唱中得到永恒。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等等贴着王洛宾特有商标的情歌作品,其实成名很早,可以溯源到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但命运坎坷的王洛宾一直到九十年代才享受到行业王者的至尊地位。
生于1913年12月28日,卒于1996年3月24日的王洛宾,少年时受父亲及姐姐哥哥的音乐启蒙甚深,感情浸润其间,心灵熏陶匪浅。
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沙俄籍声乐教师霍洛瓦特夫人预言:他将成为音乐家。
毕业后,为争取到恩师的母校——巴黎音乐学院求学,他边任职音乐教师,边积攒留学学费。不料,灾难的1937年降临,母亲去世、七七事变、时代动荡、人生蹉跎……远洋终未成行,又不甘在北平做亡国奴,遂携恋人杜明远(化名罗珊)加入丁玲领导的西部战地服务团随团西行,走向大西北浩瀚的沙漠。
一不留神闯入的王洛宾,仿佛命中注定一般,成为了情歌的俘虏和信使。1939年,在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过程中,王洛宾将对青海湖金银滩最美姑娘卓玛的高原柔情嵌入了成名作《在那遥远的地方》,从此,似真非真的抚摸,似爱非爱的表达,成为主洛宾歌曲的特有标志。
似乎就是为情歌而生的王洛宾,进入西部就真的属于了西部,历史的发条似乎已经为他提前拧紧,可惜,那不是一个谈情说爱的时代,缠绵只是瞬间,磨难才是永远,过早投胎到苦难年代的王洛宾:不得不原地踏步,等待属于他的时代的到来,这一等就是整整五十年的劫难。
四十年代是王洛宾生命中最动荡的十年。1941-1944年,由于恋人的背叛而被情敌陷害,蹲了旧政权的3年大牢,为小女孩难友创作的《蚕豆谣》,呈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感伤。1944年5月被惜才爱才的大军阀马步芳营救后,出任国民党第40集团军军官训练团音乐教官,1945年,与素未谋面的17岁护士黄玉兰结婚,1949年西北被解放,伪军官王洛宾在王震将军麾下参军并告别西宁的妻儿随军入疆,多情的他,创作了《凯歌进新疆》,表达内心世界脱胎换骨的感动。
五、六、七十年代是王洛宾历史中最艰难的三十年。许多波折说不清,许多真相看不到,许多伤害太无情,王洛宾进入了生命的黑暗隧道,含冤蒙屈,坐了新政权19年大牢。作为囚犯,他的追求未死,仍然顽强地延续着自己的音乐生命,他以窝窝头换民歌,日复一日,攒下了三大本民歌集,情歌虽然被戴上了镣铐,成为了忧伤的囚歌,但心灵却挣脱了锁链,奔向自由,作品有<高高的白杨》《我爱我的牢房》《来,我们排成队》,最能够表达他多情灵魂的是:1974年,他为心地善良的维吾尔族女狱警、美丽姑娘阿代提·托乎提创作了抒情歌曲《萨阿黛》:我喜欢坐在大门外,萨阿黛;嘹望那远方的山崖,萨阿黛……
1975年出狱后,年届62岁,到处流浪打工,甚至靠在工地做小工维持生计。转机来自1981年,新华社驻新疆分社记者赵全章为他写了详细内参,时任中组部部长宋任穷亲自批示,当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王洛宾恢复名誉和军籍,不知22年青春年华被无辜锁闭在高墙中的68岁老人,在平反大会上究竟是感激涕零还是哭笑不得。
垂垂老矣,本来已无话可说:苍茫暮年,遭遇却不可思议。再获自由的王洛宾,在走出牢笼漂泊江湖14年后,收获了热烈而意外的爱,1988年台湾歌手凌峰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介绍了王洛宾,使他走向海外。紧接着香港女作家夏婕又赴新疆专访,被冠以了“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名讳,成为世界级音乐名人。奇迹发生在1990年,与他相差30岁的大侠级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闯进了他的世界。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有爱就能够抵达:无论打击多么残酷,只要有情就能够承受:无论世事多么沧桑,只要有魂就不会害怕。王洛宾的柔情、痴情、未了情,丰富了中国版情歌的外延和内涵。1996年3月24日,83岁的王洛宾因病去世,安葬在北京,墓碑上刻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为情而生,为情所困,为情奔波的王洛宾,越走越遠,一眨眼,便走到异常遥远的地方,只是,他留下的情感足迹,永远永远,也不会被历史的风沙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