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学在艺术生产语境中的变革和发展
2015-02-21张超
张超
【摘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化转型已经日趋显现,使其被纳入到艺术生产轨道及商品市场轨道,这使得文学生存、生产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那么,文学在艺术生产语境中是如何变革与发展的?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文学;艺术生产语境;变革与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现代社会转型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转型。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艺术生产语境所熏陶和影响,即文学在集成原有文学规律的同时,受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等因素的影响,使文学生产力、文学生产关系、文学生存方式等方面发生变革,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以,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中国文化,就需要明白文化在艺术生产语境中的变化与发展。
一、文学生产力的变革
(一)文学劳动者的变化
按照恩格斯观点而言,生产力构成的主要部分是劳动者。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增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如此人们会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涵养、知识储备,其将作为人们创造、创新生产力的资源与动力,改变劳动者生产生活现状。所以,时代变迁、国家富强、技术发展影响下,艺术生产语境发生改变,使得文学日益普及,被劳动者所利用,文学劳动者有很大程度的变化。
(二)文学作品门槛低
在文学作品成为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之一的情况下,艺术生产将文学作品视为劳动对象。在艺术生产日益普遍的情况下,文学作品也受其影响,不在以古典文学语言格式为准,更加廣泛、普遍,使得文学创作自由、文学发表渠道多、文学阅读方式多,这大大促进了我国文学的发展。所以,受艺术生产语境的影响,文学作品门槛降低的同时,文学发展越加繁荣。
(三)劳动工具现代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文学创作已经摆脱传统方式,即利用笔墨纸张来生存。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文学创作,提高了文学创作速度、文学创作的环保型,这使得现代化的文学创作工具深受人们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现代化的劳动工具来进行文学创作,如此提高了文学创作量,推动了文学发展。
二、文学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与资源所有者缔结的关系及生产组织的分工。在以往奴隶制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为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制约关系;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为资本者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艺术生产,即文学创作者进行文学创作,提高文学创作量,普及文学,推动文学良好发展。由此看来,改革开放之前单纯的生产关系所创造的生产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生产关系的形成,将文学作为艺术生产的劳动对象,文学创作地不断推进,如自由创作、创作者个性化构思等,这使得艺术生产有很大程度的进步,相应的文学发展也得以实现。
三、文学存在方式的变革
在艺术生产语境中文学生产力的变革、文学生产关系的调整,创造了新型的文学生产方式,那么文学存在方式也必然变革。具体表现为:
(一)载体不同
古代时期,原始文学、民间文学的存在以民歌、传说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所存在,此种方式的文学承载依赖于人们口口相传,一旦人们忽视文学的传承或生命体的消亡,原始文学将难以存在、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印刷术的推出,文学存在的方式以纸质原稿保存的方式存留。而在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所构建的数据库及纸质书籍成为文学作品保存与存在的主要方式。
(二)文学价值法则存在方式改变
古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主要是其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但随着艺术生产语境的改变,文学价值法则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促使文学因体现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存在。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艺术生产语境作为文学生产的特殊形式,受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所影响而发生改变,相应的文学也将受到艺术生产语境所影响而发生改变,即文学生产力、文学生产关系、文学生存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具有现代化特点,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学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