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娱乐(十六)
——移棋相间问题与国际科研成果
2015-02-21耿济
耿 济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
—— ○●●●○○
○●●——○●○
——●○●○●○
○○○○●●●●
○——○●●●●○○
○●●○——●●○○
○●●○●○●——○
——●○●○●○●○
○○○…○●●●…●——
——●○●○●○…●○
●(一)○(二)●(三)○(四)●(五)○(六),
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 ○○●
●●○○○●
○○○●●●
··A B A B A B A B
(1) B A A B A B A · · B
(2) B A A B · · A A B B
(3) B · · B A A A A B B
(4) B B B B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1a2a3a4…anbn…b4b3b2b2——,
——b a b a…b a b a,
(○○○(○●●a4)-D(——●a4),
数学娱乐(十六)
——移棋相间问题与国际科研成果
耿 济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全文分2部分.第1部分是移棋相间,第2部分科研成果.
移棋相间; 逆命题; 科研成果
本文是数学娱乐系列文献[1~15]的续作.
日本著名数学史家平山谛著《东西数学物语》一书,叙述日本鸳鸯游戏和英国泰特问题时指出[16]:“也许到日本明治时期后,由于日本和西方频繁的交通来往,这个游戏自然地从日本传到了西方,至今在中国文献中也没有发现类似游戏”.因此国际上误认为这一游戏起源于日本,事实上,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中国,称为移棋相间。
本文目的分为2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移棋相间问题有关史料,第2部分是移棋相间的国际科研成果.
1 移棋相间问题
中国围棋源远流长,棋子分黑与白2色.清代顺治年间(1641年—1661年)胡砺之利用黑色和白色棋子进行下述游戏.
首先,把3个相连白子与3个相连黑子排成一行,每次移动相邻两子,进行3次移动得到
○○○●●●
—— ○●●●○○
○●●——○●○
——●○●○●○
出现黑白相间的现象.
接着,把4个相连白子与4个相连黑子排成一行,每次移动相邻两子,进行4次移动得到
○○○○●●●●
○——○●●●●○○
○●●○——●●○○
○●●○●○●——○
——●○●○●○●○
出现黑白相间的现象.
最后,当5≤n≤10时,经过n次移动都有黑白相间的现象.
以上史料根据清代褚稼轩著《坚瓠集》(成书于康熙年间,即1662年-1722年),摘录如下[17]:
“幼时见友人胡砺之将黑白棋子各三枚左右分列,三移则黑白相间.余因问曰:多亦可移乎,砺之曰:自三以至十外皆可移,多一子则多一移.余归试之,自三以至于十,果相间不乱.今已三十余年,偶雨窗复试,忘其大半,因绎数四始得就.”
近代学者俞平伯祖父俞曲园著《春在堂随笔》中有一段记载[17]:
“长洲褚稼轩《坚瓠集》有移棋相间之法,……,余试之良然,而内子季兰复推广之,自十一子以至二十子”.
由此可知,当11≤n≤20时也能出现移棋相间的现象.
很自然地对于这一游戏产生下面的猜想.
移棋相间问题 正整数n≥4时,把n个相连白子、n个相连黑子以及两子的空位排列成最初形式:
○○○…○●●●…●——
每次任意移动相邻两子(不得改变次序)到空位或新的空位上,那么存在着n次移动能使得黑子与白子相间的最后形式;
——●○●○●○…●○
接着叙述移棋相间在国外的情况.
日本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1743年中根法舳著《勘者御伽双纸》一书中的“鸳鸯游戏”[16],抄录如下:
“黑白棋子各有三个,如图所示,按黑白相隔放置
●(一)○(二)●(三)○(四)●(五)○(六),
问如何移动一处的每两个棋子的位置使它变为如○○○●●●之形式?
法曰:使四五移至七八,一二移至四五,三四移至九十,则成为
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
○○○●●●
图解这个过程如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 ○○●
●●○○○●
○○○●●●
因为把黑白棋子来回移动操作,就如鸳鸯朝夕相处,悠然自得地在水面上游泳那样的缘故,所以,就产生了‘鸳鸯游戏’的名称.”
欧洲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1884年英国物理学家泰特(Tait)在《哲学杂志》(Philosophical Magazine,1884,vol.5)上,他把4枚金币(设为B)和4枚银币(设为A)进行如下排列:
··A B A B A B A B
(1) B A A B A B A · · B
(2) B A A B · · A A B B
(3) B · · B A A A A B B
(4) B B B B A A A A
欧洲把上述问题叫做泰特问题.[16]
根据以上史料很自然地类似前面情况产生下面的猜想.
移棋相间的逆问题 正整数n≥4时,把n个白子和n个黑子加上两子的空位排列成白子与黑子相间的最初形式:
——○●○●○●…○●
每次任意移动相邻两子(不得改变次序)到空位或新的空位上,那未存在着n次移动使得黑子相连和白子相连的最后形式:
●●●…●○○○…○——
最后应该指出上述2个猜想之间的关系.
性质1 假设移棋相间问题成立,那么移棋相间的逆问题也成立,反之亦然.
证明 假设正整数n≥4时移棋相间问题成立,即从最初形式经过n次移动出现的最后形式如下:
○○○…○●●●…●——
⋮ ⋮ ⋮
——● ○… …●○●○
接着把第1行与第n+1行对调,类似地把第2行与第n行,第3行与第n-1行,…,依次分别进行对调后得到下述排列形式
——● ○ ● ○…● ○ ● ○
⋮ ⋮ ⋮
○ ○ ○ … ○|●…● ● ●——
最后再把所有的白子与所有的黑子对调,即得移棋相间的逆问题:
——○ ● ○ ●…○ ●○ ●
⋮ ⋮ ⋮
● ● ●…● ○ ○ ○…○ ——
反之亦然,证毕.
2 国际科研成果
1887年法国德兰诺伊(Delannoy H)首先证明了移棋间的逆问题,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La Nature,1887,vol.15)上[16].
对于任意正整数n≥4分为偶数与奇数2种情况.
当n≥4为偶数时,以n=12为例.
最初形式记为(A),最后形式记为(C),中间过渡形式记为(B).
首先从(A)的右边第2,3两子移至空位,如图所示左右分开,作奇、偶顺序号1,2,3,4,5,按照顺序移动2→1,3→2,4→3,5→4得到(B).再从(B)作前面相反的序号移动得到(C).
一般而言,作(A)的序号有如下规则:
作(B)的序号有如下规则:
又当n≥4为奇数时,与前面偶数相同,只要改变如下的作序号的方法.
作(A)序号的方法:
作(B)序号的方法:
1899年日本林鹤一博士证明移棋相间逆问题的方法,以n=4,5,6,7成立的事实为基础,通过分别加边方法得出n=8,9,10,11;再从n=8,9,10,11分别加边方法得出n=12,13,14,15,如此继续下去,得出一般的证明.[16]
2010年中国耿济发表了移棋相间问题的证明[6].
首先,把最初形式表示为
a1a2a3a4…anbn…b4b3b2b2——,
经过n次移动后的最后形式表示为
——baba…baba,
其中ai(1≤i≤n)以及a代表白子“○”,bi(1≤i≤n)以及b代表黑子“●”.
在n次移动过程中发现存在[n/2]个始终有移动的棋子,它们的分布情况证明得到
简单情况,n=4,a4,b2;n=5,a4,b4;n=6,a6,b6,b2;n=7,a4,b6,b2.
一般情况,n≥8时,分为4种类型.
1)当n≡0(mod4),即n被4整除时,就有a4,a8,a12,…,an-4,an;bn,bn-4,…,b12,b8,b2;
2)当n≡1(mod4),即n被4整除余1时,就有a4,a8,a12,…,an-5,an-1;bn-1,bn-5,…,b12,b8,b4;
3)当n≡2(mod4),即n被4整除余2时,就有a4,a10,a14,…,an-4,an;bn,bn-4,…,b10,b6,b2;
4)当n≡3(mod4),即n被4整除余3时,就有a4,a8,a12,…,an-3;bn-1,bn-5,…,b10,b6,b2.
其次,按照n次移动过程中始终没有移动的棋子把最初形式分割或[n/2]+1个小区间,类似地又把最后形式分割成[n/2]+1个小区间,这样每个小区间都有对应的小区间.
以n=8为例,按照a4,a8,b8,b2把最初形式分割成5个小区间(○○○a4),(a4○○○a8),(a8,b8),(b8●●●●●b2),(b2●——);又把最后形式分割成5个小区间(——●a4),(a4●○●a8),(a8,b8),(b8○●○●○b2),(b2○●○).它们对应小区间(○○○a4)→(——●a4),(a4○○○a8)→(a4●○●a8),(a8,b8)→(a8,b8),(b8●●●●●b2)→(b8○●○●○b2),(b2●——)→(b2,○●○).
由于移动的两子有4种可能情况,白白,黑黑,黑白,白黑,依次用A,B,C,D来表示,移出用记号“-”,移入用记号“+”.
现将以上5个小区间的移动过程叙述如下.
移动过程记为T1=(-A,+B,-D).
有2种移动过程记为T2=(-A+B-C+D),T2′=(-A+B+C-D).(a8b8)→(a8b8),移动过程记为T3=0
2种移动过程记为T4=(+A-2B+2C-D),T4′=(+A-2B+C-C+D).
移动过程记为T5=(+A-C+D).
根据以上5个小区间上的移动结果得出:T1+T2+T3+T4+T5=0,T1+T2′+T3+T4′+T5=0.这里都是移出8次,移入8次的2种不同移法.
一般情况的4种类型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论证[6].
最后,从最初形式左边和右边向中间分别移出A与B交替出现,即A→B→A→B→…共有[n/2]次;接着再从中间移出C或D,按照…→C→D→C→D,共有[n/2]+1次为止.
当n=8时的2种移法.
第1种移法a1a2…a7a8b8b7…b2b1——,经过A与B的4次移动为a2a3,b7b6,a5a6,b4b3,再经过C与D的4次移动b3a7,a6b5,b1a2,a1b7,得到——b6a4b4a6b5a8b8a5b1a2b3a7b2a1b7a3.
第2种移法a1a2…a7a8b8b7…b2b1——,前面4次A与B的移动为a2a3,b6b5,a6a7,b4b3,后面4次C与D的移动为b7a6,a5b4,b1a2,a1b6,得到——b5a4b1a2b3a8b8a5b4a7b7a6b2a1b6a3.
通过以上证明发现移棋相间及其逆命题的移法都不是唯一性.同时应该指出移动过程中没有移动棋子的分布也不是唯一性.以n=12为例,除了a4,a8,a12,b12,a8,b2外,还有a4,a8,a12,b6,b2;以n=14为例,除了a4,a10,a14,b14,b10,b6,b2外,还有a4,a8,a14,b14,b10,b2,一般情况请参考[6].
[1] 耿济.数学娱乐(一)——夫妻问题的新证与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321-324.
[2] 耿济.数学娱乐(二)——牙牌问题的新证与推广[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3):206-219.
[3] 耿济.数学娱乐(三)——洛书定理与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4):303-308.
[4] 耿济.数学娱乐(四)——Nasik幻方的性质与构造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107-115.
[5] 耿济.数学娱乐(五)——推广Fibonacci数列与幂级和[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4):313-319.
[6] 耿济.数学娱乐(六)——移棋相间[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10,14.
[7] 耿济.数学娱乐(七)——一个麻将和牌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93-98.
[8] 耿济.数学娱乐(八)——易经卦象的起源与考古发现的奇字[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99-103.
[9] 耿济.数学娱乐(九)——学习《九章算术》的收获[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4):297-304.
[10] 耿济.数学娱乐(十)——学习《九章算术》的收获[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95-102.
[11] 耿济.数学娱乐(十一)——幻方与线性代数[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299-305.
[12] 耿济.数学娱乐(十二)——广义华林公式与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1-7.
[13] 耿济.数学娱乐(十三)——类似华林公式的新公式[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2):93-99.
[14] 耿济.数学娱乐(十四)——圆组合新概念与圆组合恒等式[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1-7.
[15] 耿济.数学娱乐(十五)——从三角函数公式到伯努利数和欧拉数[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4):295-301.
[16] 平山谛.东西数学物语[M].代钦,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0-107.
[17] 姜长英.科学消遣[M].上海:科学出版社,1949,85-86.
Mathematical Recreation (ⅩⅣ):Problem of Move Pieces Become Black Alternation with White and 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GengJi
(Hainan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
Thereportfallsintotwoparts,thefirstpartsisabouttheproblemofmovepiecesbecomeblackalternationwithwhite,andthesecondpartisabouttheachievementsinscientificresearch.
movepiecesbecomeblackalternationwithwhite;converseproposition;achievementsinscientificresearch
2014-11-28
耿济(1929-),男,江苏镇江人,海南大学(退休)教授.
1004-1729(2015)03-0197-07
O 11
A DOl:10.15886/j.cnki.hdxbzkb.2015.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