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利抗埃医疗队的抽组原则与问题探讨

2015-02-21臧颖洁郭继卫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利比里亚博拉疫区

臧颖洁,陈 亮,王 勤,郭继卫

2013 年12 月6 日, 随着几内亚1 名2 岁儿童的死亡,埃博拉病毒疯狂席卷西非国家,并向世界漫延,从"零号病人"到5 千多人丧命,埃博拉超过50%的高死亡率令人谈"埃"色变。 2014 年9 月18 日,中国政府宣布向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简称抗埃)提供援助。 9 月初,西南医院接到总部通知, 组建一支由30 人组成的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队。 在接到任务通知后,医院迅速完成了人员抽组,并进行了两次培训。 10 月1 日,任务计划调整为由西南医院牵头在利比里亚建设100 张床的治疗中心。调整任务后,医院迅速展开了相关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出发前的准备,作为第一批援利抗埃医疗队直接赶赴利比里亚疫区,执行抗击疫情任务,并圆满完成任务,且无一人被感染,安全返回。目前,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已顺利完成任务并返回,第三批援利医疗队已安全到达利比里亚继续开展收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本文通过对第一批援利抗埃医疗队抽组实践进行回顾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类似任务提供参考。

1 援利抗埃医疗队的抽组原则

1.1 援助理念上注重人道主义 国际医疗援助动机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强调援助国利益的对外政策观和强调受援国的基本发展与人道需求的人道主义观。埃博拉疾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医疗援助具有超越政治的特性。截止2014 年11 月18 日, 中国为埃博拉疫情国提供了4轮共计7.5 亿援助。 这次抽组的所有医用物资、设备均由我国无偿提供援助,开展人道主义援助。

1.2 援助组织上注重顶层设计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医疗外交的地位作用愈发凸显[1]。 通过派遣援非医疗队应对公共卫生危机, 中国在国际上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研究援助利比里亚抗埃的指示精神,协助该国开展埃博拉疫情防治工作;按照军委领导的指示,为尽快摸清当地防治有关情况,为制定援助实施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在疫情暴发后,我国立即明确援利任务,并派出由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担任组长,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的先遣工作组赴利比里亚考察。 同时,中央军委制定援利抗埃计划, 并指定第一、 二批医疗队的牵头单位、组成构架。

1.3 援助力量上注重精干高效 传染疾病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发展快、传播广、致死率高,应急医疗救援必须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因此,对医疗救援队伍要求颇高。中国高度重视此次医疗救援, 在组建医疗队时精挑细选,严格按照思想坚定、技术精湛、作风顽强、工作执著、办事严谨、任劳任怨和奉献意识强的标准选拔医疗人员,利用有限时间针对性搞好培训、健全规章、完善预案、充备物资,火速派往疫区。

1.4 援助形式上注重援建兼顾 援利医疗队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疫区民众脱离疫病感染、控制疫情恶化,为当地培训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医院、医疗卫生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促进国家间在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与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展开合作。 通过医护培训和技术转移,"给当地人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2]。

2 抗埃医疗队的抽组实践

2014 年10 月2 日,解放军总部在京紧急召开援利抗埃任务部署会,明确了以第三军医大学为主、沈阳军区8家医院为辅,抽组首批160 人医疗队的命令。

2.1 配强人员 医疗队人员组成分为医类、药类、护理类、医技类、指挥及保障类5 大类,各类人数分别为:医类37 人,占总数23%;药类3 人,占总数2%;护理类63 人,占总数39%;医技类14 人,占总数9%;指挥及保障类43人,占总数27%。其中,医护比为1∶1.7,技比为1∶0.37,有效落实了各类人员配备。

除去指挥及保障类人员,医务人员共117 人,其中初级职称11 人,占总数10%;中级职称87 人,占总数74%;高级职称19 人,占总数16%。 显然,中级职称人员是医疗队的中流砥柱,尤其护理类人员中级职称高达97%,他们承担了大部分医务工作; 高级职称人员则可以在指导援助、开展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占总数1/10 的初级职称人员将利用难得的机会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成为未来援外医疗队的生力军。

2.2 配齐物资 援助物资主要包括耗材、 防护用品、试剂、药品、医疗设备、后勤及办公、信息化等各类物资,总体分为3 类:一类属于基础设施,包括后勤及办公、信息化等;第二类属于补给防护,包括各类耗材和防护用品;第三类属于医疗用品,包括试剂、药品、设备等。 考虑到在自然条件和医疗基础均差的非洲开展医疗援助的艰难性,抗击传染病务必加强医疗队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以及满足建设诊疗医院的需求,这3 类物资配置的金额比相当。

援助物资采取人员携行和后续海运的方式运送。 其中,医疗设备、后勤及办公类物资全部由人员携行第一时间带往疫区,试剂和药品携运比为10∶8.5,耗材和防护用品携运比为1∶:11.5;信息化类携运比为3.5∶1,体现了援救优先、建设跟进的原则。

2.3 科学编组 医疗队划分为指挥组、门(急)诊组、治疗组、医疗保障组、后勤保障组5 个模块。 其中,门(急)诊组15 人,承担门(急)诊和手术室职能;治疗组84 人,设3个病区, 各由1 名医师兼任病区主任,1 名护士兼任病区护士长。 此外,还设置了4 个兼职管理组,即治疗专家组、防护督查组、防护培训组、心理服务组。

总体看来,医疗队编组合理、功能齐备,辅以硬件设施开设100 张床位(留观病床45 张,治疗病床45 张,重症监护病床10 张)的救治中心,能够胜任抗埃的任务要求。

3 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5 年4 月9 日,在援利抗埃医疗队的努力下,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的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在医疗队抽组与前出实践中,也暴露出来以下一些问题:(1)专业力量欠缺。在首批160 人医疗队中,专业传染科医生仅有5 名,护士仅有2 名,其余医生、护士只是有传染病工作经历或对外医疗援助经历,这对于抗击埃博拉这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来说显得非常薄弱。(2)人员年龄偏大。医疗队中医务人员平均年龄超过38 岁,要应对疫区恶劣的环境、肆虐的疾病、艰巨的工作、艰苦的生活,对体力的挑战很大。 实际工作中,有医务人员因工作强度过大晕倒在救护现场。(3)物资筹措不足。 由于疫区条件有限,无论是基建物资还是医疗用品上,各类物资奇缺,均需我方自备,而物资筹措时间长、携运难度大的问题客观存在,无法充分满足长期援外医疗需求。

4 几点建议

4.1 完善对外医疗援助机制 拟制专门的医疗援助法案,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以法律形式确立对外医疗卫生援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设立高级别的联合办公室,改变国家卫计委、商务部和外交部各自行动、交叉统筹的局面,提高援外医疗队遣出效率。目前卫生非政府组织(NGO)在当代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关注医疗需求,加强与政府间组织活动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资源和行动能力。 加强与卫生NGO 合作,弥补扭转"卫生NGO 在外援机制中参与程度很低,作用还十分有限"[4]的问题,将对外医疗援助行为由官方主导转向官民并举,实现政府资源优化。

4.2 加强对外医疗援助培训 加强传染科人才储备,可采取"专科定点轮转"的方式培训医务人员,增加经历和经验,提升医护人员应对传染病的整体水平。 搞好针对性培训,比如穿戴防护装置情况下,如何进行扎针、静脉穿刺、气管切开、静脉置管、实验操作、复诊检查、视触叩听等工作。 加大年轻医护人员配置比例,确保援外医疗队的年轻化,通过传帮带和实战磨砺,使其成为对外医疗援助的中坚力量。

4.3 拓展对外医疗援助实践 应加强医疗装备研究,通过救护装备车载化、集装箱化,救护所室方舱化,装备小型便携化,提高对外医疗援助的机动性。 应加强国外传染病研究,利用各种途径掌握其本底资料和流行趋势,采集相关标本,收集丰富的病例资料,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卫生条件、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彻底搞清楚传染病传播的" 三要素", 在此基础上, 制定各类应急救援预(方)案,指导对外医疗援助实践。 应加强我国特色医疗方法研究,将中医带入援外医疗中,一方面检验中医御疾能力,另一方面以此扩大中国传统医学和文化的影响力。

[1] McKinlay RD, Littele R. A foreign model of US bilateral aid allocation[J]. World Politics,1977,39:59-60.

[2] 江苏省卫生厅编. 辉煌的足迹[M].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有限公司,2004:3.

[3] 王畅. 中美对非医疗援助比较分析[J].国际研究参考,2013, 10:12.

[4] 杨鸿玺, 陈开明. 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和良性发展[J].国际展望,2010, 1:55.

猜你喜欢

利比里亚博拉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利比里亚新总统就职用中文说“谢谢”
WHO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利比里亚英语的形成、特征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