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蚕种质量的措施探讨

2015-02-21叶素仙胡光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蚕期蚕种桑园

叶素仙 胡光明

(杭州蚕种场 310021)

蚕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关系着蚕种生产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实现蚕种优质高产,是蚕种场追求的最高企业理念。蚕种生产单位必须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以防病为中心,精心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蚕种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彻底贯彻各项技术措施,想方设法提升蚕种质量。近几年,通过各方面努力,杭州蚕种场克蚁单产、蚕种微粒子病毒未检出率(即无毒率)不断提高,蚕种淘汰率逐年降低,综合质量指标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下面介绍杭州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措施。

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核心

杭州蚕种场现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30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4 人,农艺师6 人),杭州市蚕种学科带头1 人,杭州市“131”人才1 人。

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质量意识。职工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各项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生产投入多少,成本高低,数量多少,主要由人为的工作质量所决定。蚕种质量是工作质量的最终表现,工作质量是蚕种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杭州蚕种场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蚕种质量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了职工贯彻落实各种技术措施的积极性和提高蚕种质量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每年每季养蚕前都要对职工进行技术讲座,结合自身的经验教训和外地的经验,传授养蚕制种技术,严格考试考核;三是建立蚕种质量奖惩制度,实行蚕种质量百分考核制度,蚕种质量直接与职工收入挂钩,奖罚分明,从而保证了蚕种质量逐步提高。

2 狠抓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是基础

2.1 加强桑园管理

2.1.1 抓好桑园治虫

夏伐、冬伐前及时对桑园及周围进行封园。剪伐后认真做好清园工作,降低虫口密度,做到“五统一”:统一购买农药、统一时间喷药、统一标准浓度、统一时间剪伐、统一时间清园。

2.1.2 合理施肥

重施有机肥,每年的蚕沙通过腐熟后,全部还入桑田。每两年所有桑园种绿肥一次。化肥施用进口复合肥,禁止单施氮肥。达到每亩施用进口复合肥150kg、钙镁磷肥100kg、农家肥4 000kg 以上。冬肥、夏肥要求把所有肥料一次性施完,养蚕期间不施任何肥料。

2.1.3 春季摘芯,夏季疏芽

摘芯是提高叶质的重要环节,春季摘芯,既要摘得早,又要摘得彻底。夏季疏芽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新梢长到25 ~30cm 时疏去堵塞的、位置不当的;第二次是在新梢长到50 ~60cm 时在保证留条数的前提下,去弱留强。疏芽做得好,对秋季桑叶产、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2.2 加强用叶管理

一是适时采叶。早上露水干时和傍晚太阳落山时为采摘桑叶的最佳时间。高温天气避免日中采叶,桑叶做到轻装快运,不挤压、不堆积。二是叶面消毒。桑叶浸渍消毒时,做到散浸,药液量充足。秋季避免高温时段采摘、浸渍桑叶,药液浓度不能高。脱药时将桑叶散开,浸渍的全过程尽量避免人为和机械的桑叶操作对桑叶养分的流失。三是桑叶贮藏。贮桑室地面需每天清洗消毒,小蚕期上盖湿布,下垫芦帘;大蚕期贮藏的桑叶每隔5 ~6h 翻动一次,注意采叶数量,尽量不吃陈叶,缩短桑叶贮藏时间。贮叶室工作完毕后,应熄灯。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强健度是关键

3.1 消毒防病

把消毒防病贯穿于养蚕全过程,做到蚕前彻底消、蚕期继续消、蚕后立即消的“三消”方针,注重大环境消毒优于小环境消毒,小环境消毒优于蚕体蚕座消毒,执行防病卫生制度优于化学药剂消毒。淘汰病弱小蚕,正常使用防病药物,做好常规消毒工作。

3.2 良桑饱食、做好眠起处理

选采适龄适熟叶,不采病虫害叶和泥土叶,科学合理地贮叶,精选小蚕用叶,力求老嫩一致,大蚕用叶要求充分成熟,不给予过嫩或过老桑叶和偏施N肥的桑叶,5 龄盛食期除按正常的给桑回数外,做好补给桑工作,确保形成充实卵质。适时加眠网,保证蚕儿饱食就眠,勤提青分批,适时止桑和饷食,止桑时认真淘汰弱小蚕、发育过快的蚕、三眠蚕,以及体形、斑纹、体色不符合各品种性状的蚕。眠中温度比饲养温度降低0.5 ~1℃,光线稍暗,保持安静并适当换气。

3.3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小蚕期在适温范围内,重点调节湿度,使用自动化补湿器进行补湿,注意通风换气;大蚕期防止高温多湿或低温多湿等不良气象的影响。在高温多湿的秋季饲养原蚕,特别重视湿度的调节,做到稀放稀养,不喂水叶,勤除沙勤撒干燥材料,维护好蚕室蚕座的合理湿度。

4 重抓制种管理、提高单蛾产卵量是保障

一是组织管理好削茧鉴蛹。建立削茧鉴蛹岗位责任制和检查验收制度,要求雌雄鉴别准确率控制在99%以上,病死蛹集中处理,防止病原污染。二是加强苗蛾检查。按批微粒子病感染率超过10%则该批不能制种。三是认真做好蛹和蛾的选择。严格淘汰黑头蛹、肥胖蛹、过小蛹、缩尾蛹、苗蛾、尾蛾、肥胖蛾、特小蛾、秃翅蛾等。四是严格做好发蛾调节。根据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准确掌握出库催青相差日数,种茧期对照发蛾预定表,给以合理温度保护,调节其生长发育,使对交品系间雌雄蛾出蛾时间一致,数量基本平衡,避免母蛾冷藏或雄蛾多次交配,提高蚕卵受精率。五是采取分批分时间段感光,合理组织安排人工,分品种分批次捉蛾交配和拆对投蛾,及时地翻蛾,防止因出蛾集中而人员跟不上造成混乱或损失。六是抓好制种技术管理工作,按照熟交、长交、短产、明交、暗产的原则,交配室和产卵室的温度控制在24 ~25℃,湿度70% ~80%。做到交配室无风、安静、弱光、空气新鲜,产卵室微风、安静、空气新鲜、黑暗。七是加强袋蛾管理。按制种批或户抽取母蛾样本装入蛾盒,按抽样标准执行,袋蛾时要求必须先袋蛾后收种,随机抽样,不得挑选,不得集中袋蛾,每个蛾盒装蛾不得少于30 只,袋蛾后妥善保存,防止发热霉烂,5 天后方可干燥处理。干燥处理温度不得超限,严禁高温烘杀。认真做好烘杀后母蛾保管,防止生虫、发霉和鼠耗。

猜你喜欢

蚕期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攻克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浅谈“桑园托管”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