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的优势及思路
2015-02-21魏郁清周亚红温丽娜王燕美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魏郁清,孙 萃,周亚红,温丽娜,王燕美(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的优势及思路
魏郁清,孙 萃,周亚红,温丽娜,王燕美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发病机制未明,现代医学在其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用药,调整整个机体的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症状的目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疼痛、抑制血管形成及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发挥作用,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并可长期用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病机制;中医药疗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被喻为21世纪困扰妇女的疑难病,育龄妇女罹患者占10%。临床以渐进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和不孕为主要症状,其中以痛经症状最为常见,据统计[1]EMS患者87.7%有痛经。长期的周而复始以及渐行加重的经行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缓解和解除痛经已经成为EMS患者最关心、最迫切的治疗要求,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调控,疗效确切,随着对EMS引起痛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近年中医药治疗EMS所致痛经的认识作一简单梳理,探讨中医药对其治疗的思路和优势所在。
1 现代医学认识
自1860年Rokitansky首次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至今的百余年间,其病因学说有多达十余种,但尚无任何一种可以解释全部EMS的发生,目前乃以Sampson的经血逆流致内膜异位种植学说为主导理论,由于其不能解释为什么经血逆流几乎是生理现象,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此病,故目前对EMS的发病机制仍争论不辍,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除此以外,EMS还被认为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2]及激素依赖性疾病[3]。新近的研究焦点聚集于子宫在位内膜。研究证明,子宫内膜碎片(腺体和间质细胞)异位种植、生长,需要经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AAA过程)这一程式,方可以生存、生长,并引起病变和症状,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以不同的在位内膜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甚至基因差异为基础的。修正和完善了Sampson的假说,指出遗传相关性或在位内膜之差异在EMS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激素影响以及免疫因素和局部环境的作用,使得发病成为可能[4]。所以国内有学者[4]提出“在位内膜决定论”,指出不同人(患者与非患者)经血逆流或经血中的内膜碎片能否在“异地”黏附、侵袭、生长,在位内膜是关键,在位内膜的差异是根本差异,是发生EMS的决定因素。
2 中医认识
中医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但在中医典籍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散见于中医的“痛经”“疒徵瘕”“月经不调”“不孕”等病中。如《金匮要略》曰:“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柳选四家医案》谓:“痛经数年,不得孕育,经水3天前必腹痛,腹中有块凝滞此段似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继发痛经,并伴不孕的描述。
关于本病的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亦多有阐述,明代张景岳曾云:“瘀血留滞成癥,惟妇人有之,……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成癥矣。”综观现代中医学家对本病的研究,均离不开“血瘀”的病机特点。1990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将本病确定为血瘀证。此后对其病机的探讨更进一步,如刘金星等[5]认为本病患者除有血瘀的证候外,往往夹有痰湿的表现,故本病的病机为痰瘀互凝,聚结成癥瘕。沈岚[6]引戴得英观点认为引起EMS的病因病机是错综复杂的,但又以“瘀”“热”二者最为突出。杨涓等[7]认为“气、血、痰”为本病关键,“瘀久夹痰,渐成疒徵瘕”为病机演变特征。赵燕宁[8]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为肾虚血瘀和湿热下注两型。总之,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已从单纯的血瘀立论开始,到痰瘀互凝、瘀热互结,对于本病机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肾虚、气虚在本病的发病中所起重要作用也已被许多临床医家所重视。
3 中医治疗
血瘀是其病理基础已达共识,因此多数医家大都采用活血化瘀大法治疗,阻止、消除瘀血的形成和发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目的。如张文红等[9]用消异止痛煎治疗内异症130例,证明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对痛经有效率达93.9%,而围绕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有化瘀消痰、清热化瘀、补肾祛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化瘀通腑等多种不同治法。此外,还有提出专方专法、单味药治疗、辨证论治(分型辨治)、周期用药等用药方法。夏桂成等[10]认为本病主要病机在于肾虚气弱,正气不足,经产余血浊液流注于胞脉胞络之中,流溢于子宫之外,并随着肾阴阳的消长转化而发病。因而采用补肾调周结合化瘀法治疗本病,分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期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经后期结合滋阴养血、经间期结合补肾调气血、经前期结合补肾助阳,收到较好疗效。据此,谈勇等[11]提出采用滋阴补阳方序贯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3A程序”的思路与方法。用药以内服为主,尚有外治法(灌肠法、穴位外敷法及针灸推拿等疗法)、内外结合等多种方案[12-13]。张旭宾等[14]综合现代医学治疗的特点,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应当根据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遵循“三因治宜”的原则,采用灌肠、针灸、外敷以及心理移情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整体调治,重点“减轻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优势及思路
较高的复发率及较低的治愈率,使子宫内膜EMS患者首先必须面对较长期用药的问题。作为人体性激素依赖性疾病,现代医学在本病的非手术治疗中,目前以激素疗法为主,常常采用“假绝经”“假孕”及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等药物治疗,但是激素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会使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包括男性化和肝肾功能损害、闭经、不规则阴道出血、骨质丢失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用药,调整整个机体的内分泌失衡状态,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症状的目的。对于本病的治疗,经大量的临床验证,中药具有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以长期使用的优点,为攻克这一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空间和希望,显示出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的较大优势和较好的前景。中医药治疗有望达到三重效果:1)短期内,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明显改善;2)坚持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消除病灶,治疗不孕、疒徵瘕等疾病;3)通过中医药整体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可防止新病灶出现,长期使用有望控制复发,直至痊愈。
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其免疫治疗方面的优势已经呈现,补益类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双向性和多效性,尤适合于治疗存在着免疫紊乱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治疗思路,即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核心,以现代免疫学为依据,以中药免疫药理学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攻克子宫内膜异位症开辟一条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中药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表明:活血化瘀类及软坚散结类药物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抗纤溶酶活性并有弱抗雌激素和抗自由基的作用,不利于子宫内膜细胞黏附、种植和生长,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15-16],活血化瘀药物还可降低PGE2,升高PGFla,提高下丘脑血管加压素(AVP)水平,降低血浆AVP水平,缓解疼痛[17-18];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的功效,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抑制炎症产生、抑制异位内膜生长,促进细胞凋亡[19];补益类药物则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11];补肾益气、行气活血、化痰散结药物可以抑制血管形成[20]。以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补肾益气等中药具有不利于子宫内膜细胞黏附、种植和生长的作用,具有抗菌消炎、缓解疼痛、抑制血管形成及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中药组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功用无异于现代医学所谓的抗黏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及干预激素代谢与受体的治疗,其治疗机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AAA”程式的基础研究不谋而合,说明中药对于EMS的治疗也完全具有“靶向治疗”作用。随着中药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将更加明确,这为EMS的中医药“靶向治疗”带来了生机,成为EMS治疗的新思路和EMS分子机制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3):129-130.
[2]令狐华,徐小蓉,卞度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测定[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11-14.
[3]谭先杰,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6(6):57-59.
[4]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任务与展望(之一)[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5):289-290.
[5]刘金星,毛美蓉,张迎春.化瘀消痰、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6):337-339.
[6]沈岚.活血化瘀清热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J].江苏中医,1998,19(3):10.
[7]杨涓,董江川.韩冰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中医杂志,2008,49(2):110-111.
[8]赵燕宁.中药内外合治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66-767.
[9]张文红,郭士英.消异止痛煎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1):30-31.
[10]夏桂成,赵可宁,谈勇,等.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1]谈勇,任青玲,王玉荣,等.滋阴补阳方序贯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3A程序”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34-235.
[12]梁月琴,张丽.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4):252.
[13]熊运碧,祝育德.低频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3):23-24.
[14]张旭宾,罗颂平,邓高丕.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述评及中医个体化治法思路探索[J].江苏中医药,2004,25(3):20-22.
[15]刘金星,秦元军,张家英.化瘀消痰、软坚散结法治疗家兔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68-70,82.
[16]魏郁清,谈勇,齐丹,等.补肾序贯方结合软坚化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0):1394-1397.
[17]付金荣,李祥云,董肇杨.血管加压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2(6):342.
[18]吴凡,吴曼翔,李波,等.异位散对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2):21-22.
[19]司徒仪,樊荫萍,潘华新.莪棱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理探讨[J].中医杂志,2000,41(4):237-239.
[20]刘艳巧,刘润侠.补肾活血方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长因子等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1):16-18.
Advantages and thought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reatment on dysmenorrheal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WEIYuqing,SUN Cui,ZHOU Yahong,WEN Lina,WANG Yanmei
(Wu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xi214000,Jiangsu Province,China)
Since the pathogenesis of pain caused by endometriosis is unknown,themodernmedicine is limited in treatmen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concept of TCM,we can conduct dialecticalmed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yndromes and different body constitution of patients,regulate the state of indocrine imbalance of the whole body to reach the objective of easing or eliminating the syndrome of patients.TCM has the function of antisepsis and anti-inflammation,remitting pains,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blood vessel and improving the immunity of the body.It can functional inmany ways,inmany cycles and inmany target spotswith good long-term effect,low toxic and side effect and can be used for long-term medication.
endometriosis;dysmenorrheal;pathogenesis;TCM therapy
book=325,ebook=111
R271.9
A
2095-6258(2015)02-0325-03
10.13463/j.cnki.cczyy.2015.02.036
2014-09-09)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资助(LZ11124)。
魏郁清(1965-),女,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月经失调类、生殖类疾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