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螟防治的对策措施
2015-02-21姚建荣
桐乡市梧桐街道现有桑园面积719.93 hm 2,2014年饲养蚕种14945张,其中中秋、晚秋饲养5831.5张,占全年总饲养量的39%。2014年由于秋季桑螟大暴发,导致本街道晚秋蚕种弃养近90%,对蚕农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今后的中、晚秋蚕的安全饲养,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桑螟的防治意见及措施。
1 2014年桑螟大暴发的原因分析
2014年由于受到夏秋季连续低温多雨的影响,特别是8月上、中旬罕见的多雨多湿环境,第4代桑螟孵化率达到95%以上,另一方面药剂适期防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造成第4、5代桑螟大面积暴发危害,对中秋特别是晚秋蚕生产带来毁灭性灾害。
1.1 气候为主因
据桐乡市气象台实况资料:2014年8月上、中旬平均气温26.35℃,比上年同期31.55℃低5.2℃,比常年同期偏低2.2℃;降水量173.8 mm,比上年同期3.2 mm多170.6 mm,增98.2%,比常年同期多80.2 mm,增46.1%;相对湿度平均86%,比上年同期高。尤其是8月中旬各项气象要素比上年和常年更显得十分异常,特别是降水量123.6 mm分别比上年、常年同期增137倍和2.6倍;雨日9 d,而上年和常年均为1 d、3.5 d,平均相对湿度90%,分别比上年、常年同期增45.2%、11.1%。这种特殊的气象环境有利于桑螟卵的孵化和暴发为害。
1.2 防治适期遇连续阴雨
根据桐乡市桑保站对第3、4代桑螟的调查和蛾高峰的监测,虽然提前预测到4代桑螟将出现大暴发,并于8月12日向全市各街道、镇及有关部门发布了《根据气候变化狠抓桑螟防治》的桑病虫情报;通过对3代螟蛾高峰监测,预测第4代桑螟孵化高峰在8月15日和8月22日两个阶段,提出了分两次进行防治。但是由于从8月15日至20日连续整天下雨,无法进行适期防治,错过了四代桑螟盛孵期大面积防治,也就造成了4、5代桑螟暴发危害。
1.3 3代桑螟蛾量发生高
常年7、8月份是夏秋季连续高温季节,3、4代桑螟一般因高温天气不利于发生,但2014年遇到了罕见的低温多雨和多湿气候环境,使3代桑螟蛾量连续不断发生。根据市桑保站对南、北2只诱虫测报灯诱蛾量调查,自8月4日诱到30只开始,3代桑螟蛾量不断上升,9日最高达到73只,而后连续在10~40只。相比常年同期,2014年蛾量特别大。
1.4 思相麻痹以及不养蚕、不治虫的农户大量增加
由于前几年夏秋季天气连续高温干,桑螟大量发生都在气温较低的第5代和晚秋期,因此农户思想上对4代桑螟暴发在思想上不够重视,防治上措施不力。据调查,2014年不养秋蚕的农户占全街道农户总数的55%左右,根据各村、组蚕农反映,被第4代桑螟全部卷(吃)光的桑园,大部分是不养蚕的弃管桑或不养中秋蚕的农户不治虫所致,也有少数是由于雨天打药防治马虎或错过防治适期而引起。
1.5 防治对口农药少
目前总的来说桑园专用农药少,在养蚕季节又不敢轻易使用长效农药或对蚕毒性高的农药,这是一对十分难解的矛盾。在生产上具体指导中,根据市桑保站要求统一布置,为确保养蚕安全、确保社会稳定,提出用药配方的浓度往往比较保守。当然,所用的配方是在用足药液量的前提下,在适期的范围内,才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大多数蚕农在具体的喷药过程中,往往药液使用量不够,防治效果偏差。目前在桑螟防治上,缺乏既防效好且残毒期短的农药。
2 桑螟发生特点及为害程度
桑螟是我街道桑园危害最大、暴发年份最多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5代,一般以第5代桑螟对秋季桑园为害最重。此虫每雌蛾产卵在180~500粒,平均250粒,在卵期遇相对湿度大于85%时,孵化率能达
到90%以上,会引起下一代大发生。而连续高温干旱天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将大大降低孵化率,也可遏止下一代桑螟发生。据调查,2014年我街道第4代桑螟为害特别严重的桑园有10%左右,严重为害的桑园40%左右,防治相对较好为害较轻的桑园约一半左右。
从为害程度来看,最严重的桑叶被全部卷光,667 m 2虫量高达40~70万头,较严重的地块在3万~5万头,一般地块1~2万头。
3 对策措施
桑螟防治提倡综合防治,要以保护家蚕,还要防止桑、蚕病虫害交叉感染。桑螟的防治应从桑树—害虫—天敌相互作用系统综合考虑。
3.1 农业防治
人工捕杀:对于室内越冬的桑螟老熟幼虫及5月份羽化时采用人工捕捉。针对桑螟低龄幼虫喜群集和折叶、叠叶习性,应随时摘除虫叶和捏杀幼虫。
整枝修拳:冬季用锯子剪去桑树上的枯枝枯桩,并将枯枝枯桩带出桑园,及时烧掉。
束草诱杀:在桑螟越冬前用束草或堆草诱杀越冬幼虫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特好,又能保护桑螟天敌。
杀虫灯诱杀:利用桑螟成虫的趋光习性,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本低,效果好。
室内清除:饲养秋蚕带入室内的高龄幼虫均可越冬成活,在翌年4、5月份化蛹羽化。因此,结合晚秋蚕结束后的回山消毒,将养过秋蚕的蚕室、蚕具、蔟具门窗缝隙及周边环境全部清理干净,将清理出来的桑螟及时烧毁。
3.2 药剂防治
农药防治要采取适度、适时、重点防治的方法。
防治重点:第1代桑螟虫口基数较低,第2代受夏伐和夏季高温影响为害相对较轻,第3、4代是发生量最多的2代,利用夏蚕结束后的有利时机,重视第3代防治,狠抓4、5代防治,全力做好越冬代的封园防治,是桑螟农药防治的重点。
防治适期:桑螟防治的适期是在桑螟1、2龄未卷叶前。
药剂和浓度:可选用的农药有:8%残杀威粉剂1500倍加亚胺硫磷1000倍再加40%乐果1000倍,安全间隔期12~14 d;40%辛硫磷1500倍加80%敌敌畏1000倍,安全间隔期3~5 d;对蚕期间隔时间稍长的可选用50%杀螟松1500倍,安全间隔期13~15 d;越冬封园选用杀灭菊酯2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