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农田地老虎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5-02-21沙尔江沙塔尔
沙尔江·沙塔尔
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新疆阿勒泰 836500
阿勒泰地区农田地老虎发生及防治措施
沙尔江·沙塔尔
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新疆阿勒泰 836500
阿勒泰地区农田地老虎防治方法单一,防治效果差,不能够实现农田地老虎种群的可持续治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本文介绍了农田地老虎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等生活习性,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农田;地老虎;发生;防治;措施
地老虎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切根虫、夜盗虫。农田地老虎种类比较多,阿勒泰地区主要种类有:警纹地老虎、黄地老虎、八字地老虎等。主要为害玉米、向日葵、小麦、豆类、瓜类、甜菜、马铃薯、中草药及多种蔬菜等作物。
1 形态特征
1.1 警纹地老虎
成虫体长16~18mm,翅展36~38 mm,体灰色,头部、胸部灰色微褐,颈板灰褐色具黑纹1条,前翅灰色至灰褐色,有的前翅前缘、外缘略显紫红色。老熟幼虫体长30~40 mm,前端稍尖,头部黄褐色,无网纹,体灰黄色,体表生大小不等颗粒。
1.2 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 14~19 mm,翅展 32~43 mm,黄褐色或灰褐色,前翅黄纹不明显,肾形斑、环形纹和棒状纹明显,并镶有黑褐边,翅面散布褐色小点。末龄幼虫:体长33~42 mm,体表颗粒不明显。臀斑为两块黄褐色斑。
1.3 八字地老虎
成虫体长 11~13 mm,翅展 29~36 mm,头、胸部灰褐色,足黑色具白色环,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略带紫色。末龄幼虫体长33~37 mm,头黄褐色,有黑色弧形纹1对,近八字形,颅侧区发生不规则的暗褐色网纹。
2 为害特点
地老虎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为严重。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3 发生规律
阿勒泰地区农田地老虎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4月化蛹,5月羽化,成虫夜间活动,在叶背、土块、草棒上产卵,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口基数多。幼虫夜间危害,白天栖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
4 农业防治
4.1 秋耕冬灌
采用秋耕冬灌的措施,直接杀死幼虫,并破坏其越冬环境。
4.2 清除杂草
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农作物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农作物出苗前彻底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防止成虫产卵。
4.3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消灭虫卵。
5 物理防治
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可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利用杀虫灯和糖醋液诱杀。
6 药剂防治
6.1 药剂拌种
可用50%辛硫磷乳剂或48%毒死蜱乳油等药剂拌种。
6.2 撒施毒饵
将嫩苜蓿切碎,拌上炒香的麸皮或油渣再喷上2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拌匀,于傍晚时顺着作物行撒入。
6.3 撒施毒土
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666.7m2加水适量,喷拌在125~175 kg细土上,制成毒土,撒在心叶里毒杀幼虫。或用2.5%敌百虫粉1.5~2 kg/666.7m2,拌细土10 kg左右,撒在心叶里毒杀幼虫。
6.4 药剂喷雾防治
在地老虎1~3龄幼虫期,采用20%氰戊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进行地表喷雾,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进行地表喷雾防治。
6.5 药液灌根
在虫龄较大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500倍液灌根,或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200倍液灌根。
[1]敖礼林.地老虎高效防治方法[J].科学种养,2008(11):28-29.
[2]李焕娣.地老虎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农村科技,2010(7):39.
[3]黄石宗.灭地老虎方法[J].湖南农业,2004(3):16.
[4]郑艳明.玉米地老虎和粘虫的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8):39.
沙尔江·沙塔尔(1971年8月—),阿勒泰人,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