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年画之乡”
——武强
2015-02-21路新和
文/路新和
祖国大地
“千年古县”“年画之乡”
——武强
文/路新和
武强年画“六子争头”
2006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共同实施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武强县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而被命名为“千年古县”,成为全国2862个县级市县区中百名“千年古县”之一。为此,武强县特别录制了《千年古县·武强》大型文献片,向国内外宣传它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民俗风情。
武强县地域虽小,却是一个充满着神奇与魅力的地方。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武强县地处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隶属河北省衡水市,总面积444.5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它是这一带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2004年4月21日,杜林村村民吴勤宇建房取土时,挖掘出土了一只古代独木舟,长10.6米,最宽处不足1米,由一根独体松木雕凿而成。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取样进行近一年的C14检测,确认为是距今2537年前东周时期物品。因独木舟靠人力划桨,不能重载远行,只适宜轻载近程流水平缓的小河流中航行,因此推测应为当地不远处人类活动痕迹的一个见证。这一结果把衡水发现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2007年至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武强县境域周家窝村南发现商周时期村落遗址和战国秦汉村落遗址21处。可见,武强一带地域,平川旷野,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气候温和。上古先民便选择此地生存、繁衍。
武强县域始有建制至今已有2215年,“武强县”名称也沿用了1700多年。据史书记载,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于今县境南部,置武强侯国,封严不识为武强侯,治所在今李家城、吴家城村址处,为县域最早行政区划建制。此后,历代多次更名。北宋乐史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武强,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强县,因古城以名之。”武强县正是因武强古侯国而得名。
武强县地势低洼,海拔高度在14.2至18.7米之间,为滏阳河与滹沱河汇流的三角地带。河流纵横,水灾频发,多少次洪水泛滥,“鱼行人路”“舟行树梢”,房倒屋塌,家园丧失,城池四毁于水。这里曾是“宋辽旧分界,燕赵古战场”,自古为交兵之地,战乱频繁。据《两朝纲目备要》卷四十记载,这一带“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马羊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可见,自古以来武强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磨难。
武强县域还有个“古长城堤”,又名“溃水堤”。据清道光十一年《武强县志》记载:“古堤,相传为宋杨延昭决水灌河间筑”。杨延昭曾任知景州、鄚州刺史,在河北与辽作战20多年。宋武臣呼延赞也战死在这一带,葬于武强皇甫村东南。旧县志称“长堤春色”为武强十景之一,以此堤命名的村庄还有西刘堤、东刘堤、后刘堤、北堤南村、南堤南村、樊堤等。历经沧桑,古堤破坏严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强县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之一。
武强年画 誉满海内外
享誉中外的武强年画,以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特征鲜明独特而著称。清初,武强年画已初具规模,有号称“四大家”的画店——天玉和、万兴恒、宁泰、泰兴。其中宁泰一家在南关的店铺就有印画案子100余台,分布在本村旧城50余台,外地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平山、张家口三个分店各有30至50台,内蒙古分店10余台,雇工300多人。其余三家各有印画案子50至100台左右,常年生产。
那时,遍布乡间的画业作坊大小不一、不计其数,已成为全县性的支柱产业。清代中叶相继兴盛起来的有祥顺、德隆、东大兴、义盛昌、新义成、吉庆斋、同兴、大复(福)
兴,号称“八大家”,均各有印画案子40至50台,常年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县108个村庄,其中60多个村庄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坊,可谓“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其中卢园、大韩村、小韩村、旧城村、东宋村、西宋村、骆湾、杜林、五里屯、张法台等,几乎家家户户都开作坊。尤其在农闲时节,那可是全家老少齐上阵。
直到晚清,在南关开业的有字号可考的画店就有144家。因兴衰起落,这时最兴盛的是双兴顺、正兴和、乾兴、福兴德、德义祥、德胜祥六家,与从前“老八家”中的同兴、新义成一同号称为“新八家”。在全国各地,他们还设有180多处分店或批发庄点。除南关外,分散在四乡的年画作坊也规模不等,有的常年生产,有的是农闲副业,既自产自销,又承揽加工。南关作为集散中心,还设有“画业公议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武强年画遭到了极大的摧残,绝大多数作坊被迫停业。当时,南关韩满堂家的“隆合画店”受晋察冀党组织委托,印刷抗日宣传品,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裹在货里偷偷运出,宣传抗日,打击敌人。
解放战争时期,武强年画业又一次迎来了繁荣昌盛的新局面。田零在《武强年画业恢复初始》中写到:“武强是华北年画印刷最大的场所,以南关为中心,有大画店乾兴、祥顺、(信)新义成、正兴和、隆和、双兴顺等家,最大的有60多个工人,40多座案子。县城附近的卢园、韩村、旧城、宋家村等五六十个村,家家户户以此为业。作为家庭副业的有两千来人,营业最好的时候,每年可印销三千件、每件30令的画。”“每年一到八九月间,买年画的商人就陆续来了。到了十一月,南关整天就像赶庙会似的热闹,大车小辆运往山西、陕西、察绥、河南、汉口、山东等地。”据1947年5月10日《晋察冀日报》第七期报道称“邮局备有专车发运”。
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随后建起了年画社和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的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的专题性年画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馆藏明清以来历代武强年画古版、古旧年画上万件。2006年,“武强年画博物馆”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契机,武强年画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致力于挖掘、研究、开发新产品,使武强年画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武强中国年画博物馆(李振森摄)
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
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千年沧桑的洗礼,武强蕴育了无数明贤俊彦。历代科举考试中,先后中举的就有146名,其中进士24名。历朝历代担任重要职位的有,隋骠骑大将军晋州镇城李嗣;齐骠骑将军、隋司户参军李莲花;北齐任涿郡守李贵;北魏一代大儒孙惠蔚;唐刘幽求、孙偓位居丞相高位;还有元纵征将军李砚芳等。明清两朝,有一品大员于昌麟;二品刘谦、张渠、于明谦;三品刘光祚、侯世卿、张棻等。现当代以来,又先后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宋双来,国民党爱国中将张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张阳上将等。
武强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不屈不挠,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武强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金音乐器”、蒙牛奶业、小食品生产等支柱产业产值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商业贸易、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发展变化更为显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武强县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人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武强人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必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河北衡水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