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微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5-02-20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中心学校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中心学校 张 玲
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微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中心学校张玲
【摘要】对于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来说,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是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包括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应遵循“微、简、实”的原则,发挥原有优势资源,开发微型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班化微型校本课程
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发展每一个”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中,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学校的课程体系能否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坐标,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因此,对于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来说,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是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包括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
一、从现实出发的迫切需要
1.深化小班化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德清县南隅,毗邻新老县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源逐步减少,出现了“被小班化”的趋势,目前平均班额26.9人。2012学年,我校被县教育局列为小班化试点学校。2013学年,又被推荐为全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全市仅两所。2013年12月,学校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浙江省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校长研训、省小班化教育研究联盟年会。通过学习全省各地小班化教育改革经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小班额不等于小班化,要落实“发展每一个、关注每一个”的理念,必然需要教学策略、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配套推动。作为典型学校,要善于抓住学校发展新契机,勇立潮头,大胆变革。
2.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责任感”。我校也曾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方面探索。早在2005年4月,学校编辑了第一本校本教材《三合——美丽的家乡》,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风俗节庆、丰富的特产、诗文赏读”六个单元进行了介绍,内容全面,印制精美。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鲜活的探究活动和持续的评价机制,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用。2013年9月,学校又试行半日社团活动,开设了20多门校本课程。面临的困境是课程开设没有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文化课犹抱琵琶半遮面,教学内容临时起意缺少科学评价。总而言之,我校有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能力,但由于贪多求全,缺乏后续推进力。
3.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在小班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班化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生态的视角规划与推动。而诸多制约因素中,教师的发展则是关键。教师的理念与行为直接决定着小班化教育试验的成败。为此,推动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的努力方向,最终目标是让教师将被动的开发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的开发行动,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2013年12月,学校五名青年教师打破校本课程开发“高、大、上”的束缚,以学校倡导的防风文化中的农民画、隐逸诗、烘豆茶、禺溪探源等为主题,积极设计微课程,全部入选浙江省微课征集优秀课例并获一等奖,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信心。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也应遵循“微、简、实”的原则,发挥原有优势资源,开发微型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构建框架
1.尝试运行作铺垫。为了本学期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好校本微型课程开发活动,学校从上学期九月份开始,进行了试运行,以经典诵读、书法国画、科技制作、科普实践、声乐鼓号、象棋篮球、种植实验、参观实践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校内半日社团活动,采用教师走班、学生选班等形式,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本次社团活动。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学校各线通力合作,使整个活动得以有序进行,这为本学期全面开展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全面实施再探索。在上学期试运行的基础上,学校从师资安排、活动内容等方面一一落实,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将微型校本课程开发正式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年度推进计划中。目前我们初步计划构建四大板块微型课程体系框架,具体分为探究课程、实践课程、主题课程、特色课程,每一板块再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具体活动内容。
图1: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框架
三、建设——优化策略
围绕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框架,对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评价)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统整课堂实践与项目研究,确定研究步骤和流程,从而提升校本
微型课程建设的品质。
图2:微型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四、实施——具体践行
1.走班与选班相结合,科学民主编班。在微型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一二年级教师走班、三至六年级学生选班的编排形式。一二年级每学期每班由4位教师走班,每个班每月参加同一个项目的活动,一学期每个小朋友能学4门有趣的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在期初自主选择三门最喜欢的课程,然后学校汇总、调剂,最后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他感兴趣的项目中活动,从而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愿望,营造民主平等的活动氛围。
2.建立“观察员”制度,有效改进项目设置。课程建设,除了课题组成员的调查、管理、监控外,我们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开展两周一次的“小小观察员”的评价活动,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观察活动前,课题组成员对学生作礼仪、观察、记录方面的培训,观察时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各个项目活动场所,仔细观察,认真跟随所在活动组观察记录,还要以观察员的身份学习体验。观察结束后,师生对观察的项目活动情况作客观的评价,并对完善活动提供意见或建议,课题组整理归纳后,反馈给各项目教师,从而促进微型课程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五、评价——以生为本
学校为学生定制了一本成长手册,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以摄影、绘画、短文等形式,自由记录一学期的活动情况和心得体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六年下来,厚厚的一本本充满个性与人文情怀的成长手册,将为孩子们留下宝贵的记忆。同时,每学期学生所选项目的指导教师,也会根据出勤和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本项目的考评,通过灵活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六、激活——引领示范
1.走出去,请进来,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桥梁。为学生搭建对外学习、展示交流的舞台,如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联谊赛、体艺社团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组织各项目师生外出参观学习与本项目相关的展览活动等,以拓宽视野。同时,邀请家长、专业人士、社会名家为学校师生开展讲座等,借助社会优质资源,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课程内涵。
2.成立微型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培育一批明星教师。在开发建设学校微型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也将研究如何培育一批课程项目的明星教师。准备成立校本微型课程开发骨干教师班,通过定期学习、观摩、讨论、实践等活动,不断完善自己课程项目的建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防风书画院的指导教师,在德清县书画院专家的定期指导下,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很快,为我们开展名家进课堂的活动提供了借鉴。
3.建立“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专业发展档案。除了利用社会力量外,学校还将针对课程多了,教师知识能力跟不上的问题,对校内师资进行培训,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的专业发展档案,鼓励教师个人与集体进行微型课程开发研究,优秀成果将结集出版,对其他教师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
【参考文献】
俞吉祥.细说小班化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