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构造体系控源

2015-02-20杜少波文志刚温馨高永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烃源岩石炭松辽盆地

杜少波,文志刚,温馨,高永亮

[摘要]通过开展烃源岩分布及盆地油气形成机理的研究,为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下一步的油气资源勘探及评价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对前人资料的大量搜集、整理及总结,利用岩石热解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以烃源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区内代表性钻井杜101井及四深1井进行了烃源岩评价,同时就构造体系对烃源岩的展布控制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从烃源岩分布来看,均明显受到了来自于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并在后期遭受改造,局部地区受到来自于纬向构造体系的控制。

[关键词]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构造体系

1区域地质背景

松辽盆地地处东经119°84′~128°24′,北纬42°25′~49°23′,总面积达到26×105km2,长约750km,宽约330~370km。石炭-二叠纪,佳蒙地块在伸展构造背景下,沉积了巨厚的、区域性的地层,期间在地块南侧发育了面向古亚洲洋的西拉木伦活动大陆边缘,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1]。石炭-二叠系形成的泛盆地后期主要经历了印支和燕山2期陆-陆碰撞闭合事件的叠加和改造[2~5]。松辽盆地内探井和地震资料揭示了其下发育有大规模的逆冲推覆褶皱,存在齐齐哈尔-白城、北安-肇州和哈尔滨-四平3条韧-脆性变形变质带,由此可见松辽盆地是在石炭-二叠系的逆冲褶皱之上形成和演化的[1]。

2烃源岩特征

2.1烃源岩展布

前人[6,7]研究表明,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在东北地区纵向上分布广泛,受晚古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从野外露头调查情况看,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二叠系共发育4套烃源岩层,自上而下为上二叠统林西组(P3l)、中二叠统哲斯组(P2z)、上石炭统及下石炭统,其中以上二叠统及中二叠统烃源岩单层厚度最大,分布最广[6],但其厚度差异较大,区内表现为东厚西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德都-龙江、伊春-滨东、吉林中部地区,厚200~800m[7,8]。

2.2烃源岩评价

图1 w(TOC)与深度关系图

图2 tmaxIH机质类型图版      图3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w(TOC)等值线图

区内共有代表性钻井2口,其中杜101井钻遇地层为P2z,而四深1井钻遇地层为P3l。区内P2z岩性以黑色泥灰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和细砂岩;在1692.5~1895.4m深度段,其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最高为1.38%,平均为0.87%(图1(a));根据最高热解峰温(tmax)与氢指数(IH)关系图,P2z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图2),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的烃源岩。区内P3l岩性以黑色泥岩、细砂岩和粗砂岩为主;在3448.98~4030.16m深度段,w(TOC)最高达2%,平均为0.85%(图1(b));根据tmax与IH关系图,P3x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少量为Ⅰ型(图2),综合评价亦为中等-好的烃源岩。从有机碳等值线图(图3)可以看出,松辽盆地中部地区发育的烃源岩为较好烃源岩,甚至在个别地区出现了极好烃源岩,w(TOC)达到1.0%,而在盆地边缘的剥蚀区w(TOC)较小,明显小于中部地区。故在盆地腹地广泛发育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3构造体系控源

通过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图4)可以看出,区内烃源岩分布较为密集处主要位于齐齐哈尔以东,哈尔滨以西的盆地腹地,展布方向总体上呈NNE向,而其原始展布方向应为NEE向。由于区内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控制,后经中生代的改造,至使现今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原始展布方向与华夏构造体系一致。而在盆地南部长春以北一带,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变化趋势则呈EW向,除此之外,在盆地的腹地,如大庆一带、肇东一带,烃源岩也呈EW向展布,均明显受到纬向构造体系控制。由于各构造体系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9~12],因此,大致判断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展布受到了来自于华夏构造体系与纬向构造体系的复合控制。

图4 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图

4结论

1)松辽盆地石炭系-二叠系4套烃源岩中,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中二叠哲斯组烃源岩w(TOC)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综合评价为中等-好的烃源岩。

2)区内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展布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局部地区受到来自于纬向构造体系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志魁,江涛,贺君玲.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J].地质通报,2011,30(2):221~227.

[2]葛肖虹. 中亚大陆一次重要的板内会聚事件[J]. 地学前缘, 1999,6(4): 330~335.

[3]陈骁,李忠权,陈均亮, 等. 松辽盆地反转期的界定[J]. 地质通报,2010, 29(2): 305~311.

[4]郑亚东, Davis G A, 王琮, 等.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J]. 地质学报,2000, 74(4): 289~302.

[5]李忠权,萧德铭,侯启军,等. 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型盆地的发现及其天然气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02, 21(10): 689~690.

[6] 张永生,王延斌,卢振权,等.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石炭-二叠烃源岩的特征[J].地质通报,2011,30(2):214~220.

[7] 余和中,蔡希源,韩守华,等.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23(2):62~66.

[8] 沈安江,许坤,陆俊明.东北油气区石炭-二叠系研究及油气远景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9] 康玉柱.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33~140.

[10] 康玉柱. 塔里木盆地构造体系与油气关系[A].地质力学文集(9) [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11] 康玉柱,孙红军.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12] 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M].北京:科技出版社,1973.

[编辑]邓磊

[引著格式]杜少波,文志刚,温馨,等.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评价及构造体系控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2(11):12~1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11-0012-02

[中图分类号]TE122.1

通信作者:

[作者简介]杜少波(1990-),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文志刚,wzg728@sina.com。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965)。

[收稿日期]2014-12-02

猜你喜欢

烃源岩石炭松辽盆地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复杂地表单井、组合井优劣分析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
阜阳探区古生界生烃潜力评价及勘探方向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东亚地区松辽盆地和美洲大陆北美西部海道的晚白垩纪气候变化记录
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地区下白垩统多尼组与郎山组烃源岩评价
环湾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石油成藏规律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