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产过程预控 切实提高蚕种质量

2015-02-20余体花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粒子蚕室漂白粉

余体花

(杭州蚕种场 310021)

加强生产过程预控 切实提高蚕种质量

余体花

(杭州蚕种场 310021)

蚕种是蚕桑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蚕种质量优劣不仅直接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蚕种生产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衡量蚕种质量的指标较多,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因此,业内常称蚕种“防微病”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完成蚕种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蚕种“微病”防好了,总体质量也就上去了。作为蚕种检疫对象的家蚕微粒子病,由于其对产业危害的严重性及传染途径的特殊性,防控工作必须始于生产之前,贯穿于生产之中,继续于生产之后。多年来,杭州蚕种场一直把蚕种微粒子病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到危及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全面预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经验。现就杭州蚕种场的“防微”工作总结如下。

1 桑园预控

实施桑园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掌握虫害发生动态,进行针对性防治,可有效降低桑园虫口,最大限度地减轻野外昆虫病原对家蚕的交叉感染。为提高桑园治虫效果,必须做到“三统”:统一采购农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浓度。

做好桑园环境预知检查,净化桑园环境。定期对桑园表土、桑树害虫抽样镜检,对镜检到有微粒子病原存在的地方要进行严格整治;控制原蚕户蚕沙不得直接施入桑园,实行集中堆沤后返园,以防病原垂直污染。

采叶时做好在树体上的选采工作,不采虫口叶、虫粪叶、脚叶和泥叶,以防食下传染。

培育好桑树,提高桑叶的营养价值,提高肥培管理水平,加大有机肥投入,根据种茧育用桑对N、P、K的需求,订购桑树专用复合肥。

2 环境预控

2.1 选择建立稳定安全的原蚕基地

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第一车间”建设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蚕种生产的安全。根据经验,原蚕基地必须选择在大环境未受工业污染,有一定的养蚕基础和设施,无微粒子病发生史,桑园集中成片且立地条件好、蚕区相对独立的村。

2.2 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原蚕区一是要有用于蚕具消毒的消毒池;二是要有远离蚕室和桑园的蚕沙坑;三是要有蚕室、贮桑室和环境消毒的喷雾器;四是要有桑叶消毒的消洗水池和桑叶脱水机。

2.3 加强环境抽样检测,全面摸清环境清洁状况

在消毒前后由技术人员对蚕室、蚕具、附属室等进行抽样,原蚕区以户为单位,对房前屋后环境、蚕室、蚕具等进行抽样检测,摸清病原分布,严格实施消毒工作,消毒后抽样镜检仍然带毒的必须重新消毒,一直到抽样镜检无毒为止。

2.4 严格消毒程序,认真做好洗消工作

养蚕前8~10天对蚕室、蚕具做到“一洗三消”:蚕室、蚕具必须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毛消,毛消后将能搬动的蚕具搬出蚕室,再分别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洗涤。待室内水分干燥后再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第二次全面喷雾消毒,隔1~2天再用2%新鲜石灰浆对蚕房内外喷洒消毒和刷白;蚕具清洗干净凉干后,凡是可以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渍消毒的蚕具均浸消15min,不便漂白粉液浸渍的要用高温蒸汽熏蒸或煮沸消毒60min左右。消毒过的蚕具要及时进入到蚕室并架空放置,关闭蚕室门窗,自然凉干。第三次消毒是在所有蚕用具全部进入蚕房后,用1.5%~2%福尔马林液对蚕室全面喷洒消毒,并保持24h以上密闭期。

3 蚕期预控

3.1 严格贯彻饲养技术标准

根据品种的特性和蚕龄的生理合理调配温湿度,做好眠期处理,促进蚕儿发育齐一;在桑叶采、运、贮的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和降低桑叶质量。确保各龄龄初给予优质桑叶,创造条件提高蚕儿食下量,增加蚕期的营养积累,使蚕壮、茧大、蛹健。这是实现生产优质蚕种的重要条件。

3.2 严格实施全程桑叶消毒

专人统一配制漂白粉母液,测定兑水倍数,对采下的桑叶全部使用含有效氯0.30%~0.42%的漂白粉液进行浸渍、漂洗、脱水。桑叶经过浸渍消毒不仅能控制微粒子病原食下传染,也可防控其他蚕病发生。

3.3 建立卫生制度,加强防病管理

规定原蚕饲养,必须全程采用蚕匾育,不得养地蚕,不得上地蔟;批与批之间不能兼用或套用蚕室、蚕具;进入蚕室、贮桑室严格换鞋,换鞋入口处每天冲洗并用含0.5%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保持用水清洁和桑叶新鲜;接触桑叶、蚕体、蚕座前后严格洗手;除沙时做到地面铺垫隔离布,蚕沙直接装袋不落地,除沙后进行地面消毒;禁止边除沙边给桑。

3.4 做好蚕期预知检查

收蚁后,分批逐张铲集卵壳和催青死卵,以每户作为一个镜检集团,经研磨离心,用显微镜镜检,有毒张超过规定标准,整批原蚕淘汰,不超标的只淘汰有毒张原蚕。迟眠蚕检查:要求所有原蚕户,自原蚕收蚁后分区饲养至上蔟。

4 茧期预控

原蚕上蔟选用方便彻底清洗消毒的蔟具(如塑料折蔟),防止蔟中感染。

做好选茧工作,去劣留良,淘汰影响蚕种质量的个体,确保品质优良,种茧严格按规定的淘汰率选择不符合该品种性状的茧子淘汰。

严格控制茧质指标,认真进行质量把关检验。种茧以死笼率、公斤茧颗粒数调查为主,调查中有不合格项目时,再抽查一次,以两次平均计算为准,若有一项不合格,则不予制种。

5 削茧制种期的预控

组织管理好削茧鉴蛹,建立削茧鉴蛹岗位责任制和检查验收制度,要求雌雄鉴别准确率控制在99%以上,病死蛹集中处理,防止病原污染。

加强苗蛾检查。按批或按户,微病感染率超过10%,该批或该户不能制种。严格选淘不良蛹、苗蛾尾蛾、纯对蛾、病态蛾。把握好制种技术,坚持成熟蛾交配,推行长交短产,控制雄蛾交配次数。合理保护雄蛾,雄蛾冷藏要求专人专管,确保雄蛾新鲜健康。

严格控制产卵时间,确保卵质提高。即浸种在投蛾后10h以内、冷藏浸酸种在12h以内、越年种在16h以内袋蛾收种,不受精卵多的品种应缩短袋蛾时间。

加强袋蛾管理。普通种按制种批或户抽取母蛾样本装入蛾盒,按抽样标准执行,袋蛾时要求必须先袋蛾后收种,随机抽样,不得挑选,不得集中袋蛾,每个蛾盒装蛾不得少于30只,袋蛾后妥善保存,防止发热霉烂,5天后方可干燥处理。干燥处理温度不得超过70℃,严禁高温烘杀。认真做好烘杀后母蛾保管,防止生虫、发霉和鼠耗。

6 蚕种保护处理中的预控

增添现代科技设备,改善蚕种保护室条件,调节好合理的保护温湿度,做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通过蚕种浸酸、浴消期间盐水比重严格淘汰。蚕种整理时严格把关,保证蚕种质量。

猜你喜欢

微粒子蚕室漂白粉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沼气养蚕的技术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又叫“下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