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2015-02-20李翠兰王海丽邵娜偶桥明
李翠兰 王海丽 邵娜 偶桥明
姜瘟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李翠兰 王海丽 邵娜 偶桥明
姜瘟病即生姜的腐烂病,是生产上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汉中南郑生姜面积逐年扩大,该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一般损失产量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危害更重,对种姜农户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我县生姜的生产和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
1 主要症状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这种病菌不仅侵染生姜,还侵染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在生姜植株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叶缘颜色稍浅,叶片无光泽,皱缩下垂,随后出现浅黄色不规则水渍状斑,继而枯黄,全叶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死后,从茎基部折断倒伏;根茎(姜块)发病,无论是种姜或子姜,初期姜块端部呈水渍状,黄褐色至褐色,形成病斑,颜色由浅变深,然后逐渐变软腐烂,挤压病部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
2 发生规律
姜瘟病的病原菌主要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病菌在根茎和土壤中一般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的侵染传播途径较多,一是种姜传播。带菌种姜是主要初侵染源。二是土壤传播。土壤中的病残体也可直接通过伤口入侵芽和植株,带菌土壤是姜瘟病的重要侵染源。三是肥料。带病残体制作的圈肥作为基肥施入姜田,病菌也会侵染植株。四是水流传播。灌溉水、雨水也是病菌传播媒介,尤其在发病盛期,带菌水流可导致病菌扩散蔓延。此外,地下害虫及农事活动等也可传播病菌。
姜瘟病的发生与蔓延受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8~37℃,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潜育期和病程越短,病害蔓延越快。特别是7—8月高温多雨天气,发病较重;一般多雨和田间慢灌水可加快病害流行;姜田连作,土壤中积累的菌源量越多,发病越重;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黏土发病重;肥水不足,缺磷缺钾或偏施迟施氮肥的姜田发病重。据多年的调查,姜瘟病在南郑一般6月中旬就开始发病,7月至9月中旬为病害盛发期,10月基本停止发生。
3 综合防治措施
姜瘟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可多次侵染,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药剂和抗病品种,因而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辅助药剂防治。
3.1 进行轮作倒茬生姜不宜连作,种姜前茬最好选用种植过粮食作物或葱、蒜的地块,并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种植过茄科作物并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不宜种姜。
3.2 选用优良种姜一是抗病的优良品种。二是选留无病姜种。每年9月中下旬进行田间观察,选择绝对无病菌感染,包括上游高地势地段也未出现病株的田块作为留种地,并进行单收单贮。
3.3 选地和施肥姜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质。实行高畦栽培。种植前要开通排水沟,防止大雨造成田间积水。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底肥,增施钾、硼肥。一般在栽姜前,每亩施用无病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kg,磷肥30kg,硫酸钾15kg,硼肥1.5kg。追肥选用碳酸氢铵50kg,分两次施人。
3.4 药剂防治①姜种处理。在播种前进行晒种1~2天,并选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闷种6小时,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或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种15~30分钟。姜种消毒后捞出晾干水分,然后播种。②清除中心病株。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彻底铲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对病株周围用72%农用链霉素3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药剂灌根,每穴灌0.5~1kg。③大田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以中心病株为重点。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400倍液或龙克菌600倍液,每亩对水50kg全田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防2~3次,对发病重点区域采取喷雾与灌根相结合,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李翠兰,王海丽,邵娜,偶桥明,陕西省南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3100。
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