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5-02-20肖杏玲杨晓东樊仕才熊日波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直肌经腹髋臼

肖杏玲,杨晓东,樊仕才,熊日波

髋臼骨折的手术效果与骨折的复位程度呈正相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科室在熟悉骨盆解剖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1],以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笔者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该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28例,经过专科护理,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19~61岁,平均41.4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8例,双柱骨折10例;均无涉及髋臼后壁骨折。15例合并骨盆环骨折,13例为多发伤,其中四肢骨折9例,其它脏器损伤6例。入院时合并创伤性休克5例。入院后根据骨盆、髋臼骨折情况行下肢骨牵引或/和骨盆外支架固定,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23例为伤后5~16d完成手术,平均10d,另5例为伤后17~25d完成手术。本组髋臼双柱骨折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进行复位固定。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入院后给予抗休克等对症治疗,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神志、尿量、末梢血运。观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髋臼后脱位、后腹膜血肿、膀胱及尿道损伤、直肠和女性生殖道损伤等合并症。行骨牵引或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期间,注意针道的护理,防止感染,加强皮肤的护理,给予气垫床,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及踝泵运动,防止足下垂。未排除肠道损伤前先禁食,待排气后无腹胀症状,可进半流质饮食至普通饮食。指导患者多喝水,必要时给予调理胃肠道消化等药物口服,预防便秘。患者均为意外创伤导致骨折发生,身心均遭受巨大痛苦,加之对手术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担心,易产生烦躁、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应主动和患者沟通手术方案、预后效果,介绍成功案例,尽可能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术前1d备皮,清洁会阴区及腹部皮肤;手术前晚清洁灌肠,留置导尿,术前8h禁食禁水。

2.2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观察及管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尿量、伤口引流量情况,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保持输液通畅,保证足够的补液量。(2)预防肺部、尿路感染护理:术后麻醉苏醒后鼓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锻炼,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保证有效咳嗽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不带镇痛泵患者一般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带镇痛泵患者一般在解除镇痛泵后即拔除尿管,指导患者多喝水,保持会阴区的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3)体位及皮肤护理:予卧气垫床,患者术后3d内予下肢外展位,因外展可使患肢臀肌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切口愈合,腘窝下垫软枕使膝关节屈曲20°~30°,避免因长期牵引而引起膝关节疼痛、僵硬。术后3d可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卧位,避免患侧长时间卧位,防止骨折处受压。(4)疼痛护理:舒适摆放患者体位,有效的镇痛是保证患者术后良好休息与舒适睡眠的关键,利于术后恢复。麻醉苏醒后48h内每2h用数字疼痛评分尺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48h后根据患者主诉进行疼痛评分,根据患者具体评分采取相应处理措施。(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创伤或手术对血管壁直接损伤而形成血管内膜损伤,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被动体位活动减少,加之血流缓慢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早期功能锻炼,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遵医嘱给予活血、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药物。(6)饮食护理:术后6h禁食后改为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软食,逐渐过渡到普食,禁辛辣、产气、油腻食物。(7)功能锻炼:麻醉苏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训练,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活动,24h后髋关节可进行<90°的主动和被动屈伸活动。1个月内患者在床上练习屈髋屈膝活动,1个月后可使用助行器或扶双拐杖下地站立,患肢不负重,练习臀部肌肉收缩训练,防止臀中肌萎缩,3个月后根据X线片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酌情负重行走。

2.3 术后病情观察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需切开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经腹膜后显露,存在以下并发症可能:(1)腹直肌功能障碍:术后观察患者呼吸,咳嗽有无困难,有无运用腹压障碍现象。本组28例随防6~18个月,无一例术后出现腹直肌功能障碍。(2)腹膜破裂,甚至肠管损伤:术后观察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3)闭孔神经损伤:术后观察患者的患侧大腿内侧下1/3处皮肤感觉情况,有无内收肌群麻痹萎缩,观察患腿能否主动架在健腿上。本组28例中有3例术后出现大腿内侧疼痛症状,2~4周消失。(4)一过性肠麻痹:由于手术中沿腹膜后显露,腹盆腔内组织牵向内侧,术中会激惹胃肠组织,尤其是处理骶髂关节周围骨折时更容易刺激胃肠组织,从而导致术后一过性肠麻痹,引起肠梗阻症状;因此术中除了避免过度向内牵拉腹盆腔组织外,术后若出现腹胀,及时肛门排气,促进胃肠蠕动,必要时行胃肠减压,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本组中有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肠麻痹,经对症处理后48h症状消失。

3 结果 本组28例术后X线片及CT扫描均显示骨盆、髋臼骨折复位良好,按照Matta 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20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89.2%。随访6~18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均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优1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8%。

讨 论

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极大减少前后联合入路引起的并发症。但患者高能量创伤后带来的一系列身心创伤,加之手术应激源的影响,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在护理方面需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重视护理观察,予以个性化的功能康复护理,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缜密制定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

由于手术技术较新,在护理此类患者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随时与医生沟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把患者的体位护理、康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作为护理重点,使对该病的护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熊然,张潇,李涛,等.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5):385-390.

猜你喜欢

直肌经腹髋臼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对比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