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艾略特宗教思想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①
2015-02-20陈芳
陈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0)
乔治·艾略特宗教思想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①
陈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在艾略特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传统基督教教义上的宗教,而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情感道德宗教。艾略特受到其幼年接受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希冀以妥协的方式来缓和女性意识与男权制度之间的矛盾,这限制了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艾略特的宗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女性意识,使其处于女权运动的边缘。
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思想;女性意识;爱和同情;束缚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性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英国文学权威学者弗·雷·利维斯指出,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托尔斯泰式”的思想高度,并称她为英国小说三大“伟大的传统”之一。美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肖尔瓦特在《她们的文学》中曾这样评价艾略特:“在英国小说的版图里,女性的领土通常被描绘成四周被山峦包围的荒漠,这些山峦即奥斯汀巅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脉和伍尔夫丘陵。”[1]这样一位备受推崇的女性作家近些年也引起了国内评论界的关注,研究者针对艾略特的宗教思想和女性意识做了深刻的剖析和探讨,但对其宗教思想与女性意识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提及。深入分析和理解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可以发现艾略特的宗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女性意识,使其处于女权运动的边缘。
一、乔治·艾略特宗教思想的特点
艾略特对基督神学是持否定态度的,她曾经质疑基督教教义并希望对其进行颠覆,因此她一直拒绝走进教堂。对自然的崇敬、对生活的热爱,让艾略特十分反感基督神学中的过分吹捧行为。她对自然和社会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意识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还较浅的早期社会,由于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还很弱,常常会遭受自然的侵害,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于是就将一些道德和行为规范打上了超越自然的宗教烙印,试图以神灵的力量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约束,认为人类的所作所为只对神和上帝负责,与人类自己却没有多大关系。艾略特觉得这种宗教道德是缺乏客观基础的,缺乏人们之间团结友爱的思想,这种宗教和传统的道德是不相融的。
艾略特认为,宗教应当回归自然。在人类社会最初,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阶级和社会压迫;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人们就面临自然界和社会阶级的两种压迫。社会压迫体现在人与人的不平等基础上,比自然压迫显得更加残酷和无情,因此,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自己精神的寄托,去寻找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慰藉,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回归到美好的自然理想的愿望,宗教就成了人们这种理想的归宿。艾略特对形式主义的宗教持批判的态度,她所推崇的是回归到具有浪漫色彩的理想的宗教。艾略特认为,自然是一切幸福的基础,没有自然,就失去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根源,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感也就随之出现,最初始的宗教思想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艾略特对传统宗教思想中爱的本义的认识持不同态度。传统的基督教教义认为,首先是对神的尊重,其次才是对人的爱。这种思想是通过对上帝的忠诚来体现对人的认同,认为宗教的力量是形成爱的根源。在艾略特看来,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类通过一系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建立了人类社会,形成了伦理道德规范,人才是最应该受到尊重的,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2]艾略特希望人们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理想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因此,描写劳动人民的善良本性成为艾略特小说的重要特色,《亚当·贝德》中的木匠亚当和《织工马南传》中纺织工人塞拉斯·马南都是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艾略特认为,只有在生活中可以经常见到的,能够代表绝大多数群体的人物形象才是典型形象,经过刻意雕琢的人物形象反而不能代表大多数人,不能体现真实的社会生活。
艾略特对宗教的情感是独特的,她认为,人不仅需要感性,还需要理性,仅仅依靠感性,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在许多方面,人需要理性的约束,但有的时候,理性所能起到的作用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理性也受感性的牵制和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矛盾,要化解这种矛盾,就要寻找统一的道德衡量标准。在西方,人们对道德的遵从是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在人的自我约束中所起的作用是从内在产生的,而不是靠各种规范来进行外在的限制,道德是调节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通常认为道德和宗教是高度融合、密不可分的。艾略特则认为道德是人们情感的体现,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她抛弃了传统的道德需要神学作支撑的理论基础。[3]艾略特反对从宗教教义中提炼出人们普遍遵从的道德,用以约束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她认为道德是一种天性,对世界上的事物能够分清好坏,良心才是道德的体现,道德是控制人们情感的最佳方式,宗教教义并不能控制人们的情感。艾略特相信,一个人即便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道德观不发生变化。因此,在艾略特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传统基督教教义上的宗教,而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情感道德宗教。
二、乔治·艾略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特征
艾略特在其作品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描述,她的女性意识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探究,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生活进行观察和思索。艾略特认为,人要有爱心,爱心能够让人心向善,能够让孤独的人群脱离痛苦的生活,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实现人的社会价值。艾略特认识到女性仅靠政治地位的提升无法真正改变自身的命运,只有整个社会充满爱心,妇女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找到归宿。在艾略特的小说中,女性内心渴望得到爱,是她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她将女性内心渴望得到爱,却又不能被理解的心理描述得十分深刻,对女性情感的描述成为艾略特作品中必然出现的内容。艾略特要告诉所有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和男性一样,都拥有被爱的愿望和权利。艾略特创作的最大意义在于,对整个社会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艾略特的作品饱含着对苦难人群无限的关怀与深切的同情,她似乎将自己置身在作品之中,分担女主人公的痛苦,并用赞赏的笔调书写女主人公的才情,作家自己的思想和女主人公的命运浑然一体。[4]艾略特在作品中对女性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作用与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其女性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
艾略特的女性观体现为她对妇女命运的关注。艾略特认为,女性应该同男性一样,在社会中处于主动地位,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参加工作,自食其力。艾略特十分关注女性教育,在她看来,女性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通过教育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如果接受了教育,女性可以取代男性劳动,甚至能够从事许多男性无法胜任的工作。她尽自己的力量捐款兴办女子学校,虽然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艾略特的行为体现了她对女性教育的高度重视。艾略特希望妇女能够独立,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这种思想也体现在她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上。艾略特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婚姻观。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妇女的生活范围十分有限,女性的地位低下,受到各种制度和世俗观念的约束,社会对妇女的包容度较差,女性稍有出格的行为,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被社会无情地抛弃。尽管如此,女性在当时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却是不可忽视的,艾略特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重点放在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女性对象身上,极力称赞她们对家庭生活的责任和容忍,描写平凡家庭的人伦关系,努力解释幸福家庭生活的本质。
艾略特的女性意识是基于现实社会生活形成的,她在作品中为改变妇女的命运做了大胆的努力和想象,但是作品毕竟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所以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命运最终悲剧居多。尽管艾略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非常努力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她们总是以失败结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艾略特仍然是一名现实主义作家。虽然她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她所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她没有刻意塑造完美的女性人物,也没有用虚构的笔调为作品强加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总是以审视的眼光来对待作品中的人和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艾略特对现实生活的妥协,而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表达她的女性意识。艾略特对19世纪英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印象,她笔下的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极具代表性。她摆脱了以往女性思维的狭隘性,从公正、客观的视角看待问题,对待人性的善恶,摒弃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想、行为。艾略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妇女的地位要想改变,女性的幸福生活要想实现,仅仅依靠女性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女性,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真正对女性的价值有新的认识。
三、乔治·艾略特宗教思想影响其女性意识的具体体现
艾略特生活在英国精神风尚开始发生巨变,人们的宗教信仰出现危机的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出生于传统宗教家庭的艾略特因就读于宗教气息浓厚的学校,幼年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后来,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先进的哲学思想带领她走入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在接触达尔文、斯特劳斯和费尔巴哈等大师们的思想之后,艾略特开始意识到基督教的虚幻性。艾略特认为形式主义的宗教神学是排外的、狭隘的,对世人是不宽容的,虚幻的神灵对人的压抑令她难以忍受,于是,她不再到教堂做礼拜,宣布背弃传统宗教。深受费尔巴哈“人本宗教”思想影响的艾略特,抨击、批判了带有惩罚意味的宗教教义和宗教崇拜仪式,宗教中有关道德的教义却得到了她的认同。一方面,她怀疑、反叛基督教;另一方面,她又同情、理解虔诚的宗教感情,这种矛盾的宗教思想使她无法完全摒弃上帝和宗教,从而形成了她以仁爱和互助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人本宗教”思想,并深刻影响着她在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既为她们输入了女性意识的新鲜血液,又用宗教道德思想给她们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摆脱不了男权制度的束缚。
作为女权主义的先驱,乔治·艾略特的一生可以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活标本。男权在维多利亚时代占主导地位,父系制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女性地位低下,为了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话语权,艾略特采用男性笔名争取为女性发声的权利。在作品中,艾略特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批拥有优秀品德的圣女,她们有梦想,有爱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用她们高贵的道德品质约束自己并影响他人。《米德尔马契》中的多萝西娅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年轻貌美,富有理想。为了实现她的宗教理想,多萝西娅不顾众人反对,义无反顾地选择与自己崇拜的老学究卡苏朋结婚。与这位假道学婚后不久,多萝西娅认清了卡苏朋的真面目,原本寄托在博学丈夫身上的梦想被瓦解消融。在与卡苏朋的侄子威尔接触的过程中,这位年轻的姑娘慢慢看清了自己真正追求的心灵与情感的寄托是什么。于是,在丈夫逝世后,多萝西娅毅然放弃了丈夫的遗产,与威尔走到了一起。然而,与威尔的婚姻仍然是让多萝西娅回归到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角色中去。拥有圣洁心灵的多萝西娅遵从宗教意旨,却被虚幻蒙蔽了双眼,选择了错误的婚姻。她在婚姻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被现实历练打磨后,冲破世俗的束缚,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最终还是落入了传统婚姻的陷阱。在多萝西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艾略特“人本宗教”思想的体现,她赋予多萝西娅爱和同情的道德品质,以感情代替理性。但在男权制度社会中,多萝西娅也难逃女性被赋予的既定生活方式,成为家庭的天使,不能摆脱传统婚姻的束缚。这些女性试图冲破枷锁,打破陈规,想要与命运抗衡,但她们选择的道路却是依附于男性,她们想要改变命运的美梦只会被现实无情地碾碎,她们的结局只能是一幕悲剧。
除了这些试图反叛命运、道德高尚的圣女,艾略特的作品中还出现了坠入尘埃的妖女,她们外表娇美可人,实则贪慕虚荣,终日沉迷于不劳而获却能享受富贵生活的幻想之中,想要改变生活现状,又不愿意通过辛勤劳作来获得,最终只能误入歧途。《亚当·贝德》中的海蒂是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姑娘,她向往贵妇生活,不愿逆来顺受,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一个生性懒惰、爱慕虚荣、不负责任、不循规蹈矩的女性,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相左。为了改变生活,她拒绝了家庭的安排,委身于亚瑟,试图拿婚姻当跳板,希冀从此过上向往已久的贵妇生活。在独自离开农场,追寻亚瑟的途中,海蒂产下一个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她抛弃了孩子,致其死亡,这一行为为社会所不齿,她也因此被送进了监狱。海蒂接受了惩罚,在狱中她深深忏悔自己的行为,最终被判流放。海蒂不顾世俗眼光,反叛宗教道德,追求自己梦想的生活,却又被男权制度禁锢,只能通过依附男性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不顾宗教道德与人私奔,抛弃孩子,却又为自己的行为忏悔,在上帝面前寻求宽恕,体现了艾略特女性意识的两面性与矛盾的宗教思想。
艾略特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为读者描绘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各自挣扎的状态,同时凸显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其“人本宗教”思想中的爱和同情相一致的是,艾略特发掘出女性身上高尚、坚定的道德品质,指出了女性对男性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从这些角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女性意识的体现,品读出艾略特赋予女性以爱和同情为特征的特质,爱和同情这一构成“人本宗教”思想重要道德元素的两种品质体现在女性形象身上,体现了其宗教思想与女性意识的一致性。女性与男性共同承担着社会道德使命,同样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她们温柔善良、宽容坚韧,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艾略特何以赋予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悲剧命运?这同样离不开宗教道德教义对她的影响。艾略特的“人本宗教”思想把情感作为人性的本质,以人类代替上帝,以爱代替信仰,以理智服从心灵,以思想服从感情,她认为聪明机智并不能引导人们按照道德标准来思维、行动,唯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指引人做出合乎道德的决定。[5]正是“人本宗教”思想为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特有的情感特质做了有力的铺垫。同时,从她为作品中女性角色安排的悲剧命运中可以看出,她认为女性应具有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她塑造了一些在男权社会中拼命挣扎,既有反叛思想,又最终顺从于道德约束的女性角色,从中可以看出,艾略特的女性意识存在局限性,而对其局限性追根溯源,艾略特的“人本宗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她的女性意识,使其处于女权运动的边缘。
艾略特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刻画煞费苦心,她赋予她们出众的外表、坚强的性格、与众不同的内心、敢于追求梦想的勇气,同时把她所赞同的“人本宗教”思想中的爱、宽容忍耐、自我牺牲以及她所批判的自私虚荣、矫揉造作融入角色中,为她们注入新鲜血液。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意识,她立足于现实,放弃空想,竭力为女性寻求解放的出路,同时,艾略特受到其幼年接受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希冀以妥协的方式来缓和女性意识与男权制度之间的矛盾,这限制了其女性意识的发展。
[1]Showalter,E.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
[2]王艳文.试论乔治·爱略特的人文宗教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2010(2).
[3]傅俊,马立.尊崇与反叛——试析乔治·爱略特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双重性[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陈征.“人本宗教”观照下成长的新女性——重读乔治·艾略特笔下的女性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5]崔东.乔治·艾略特的情感道德[J].湖北社会科学,2003(9).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The Influence of George Eliot’s Religious Thought on His Female Consciousness
ChenFang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YunyangTeachers’College,Shiyan442000)
In Eliot’s view,religion is not the traditional Christian doctrine of religion,but a kind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 moral religion.Eliot was influenced by the early acceptance of the religious thoughts,he hope to compromise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patriarchal system,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Eliot’s religious thoughts to some extent restrain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so that enable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in the edge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George Eliot;humanistic religious thought;female consciousness;love and compassion;restrain
2015-01-20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G423)
陈芳(1980—),女,湖北丹江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研究。
I106.4
A
1673-1395 (2015)04-0036-04
① 本文属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青年项目)(07C04)产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