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及启示
2015-02-20张向真
张向真,周 婧
(1.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030013;2.武警总医院 医学情报中心,北京100039)
美国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地,是网络新闻事业发展最充分的国家,无论是网民数量,网络普及率以及互联网接入率都位居世界前列。同样,美国也是网络应用最发达的国家,互联网对于美国人生活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从工作到生活,已无处不在,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国各大网络运营商早已将互联网服务作为国民生活的必需品来看待。
从硬件方面来看,美国有10台根服务器,而全世界根服务器总数为13台。全球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①ICANN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 and Numbers)的英文缩写,是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于1998年10月成立,负责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统一管理,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运营归其负责[1]。从软件方面来看,美国有着最专业的软件开发生产基地,无论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能开风气之先。美国的互联网在应用方面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由于美国网络基础雄厚、技术发达,而且新闻网站大量涌现,社交网站风靡一时,网络视频风起云涌,这些都推动美国最先进入网络新闻时代。
一、美国网络新闻编辑的产生与发展
在美国,电子邮件的群发、电子公告牌和新闻组等成为网上传播新闻的工具,产生于正规的新闻网站建立之前。早期的网络新闻传播者处于自发萌芽状态,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网络新闻编辑。人类更快获取并与人分享信息的需求,驱动普通公民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先行者。有人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特点出发,认为人人都可以作为新闻编辑来编辑、修改、组合稿件,并加以发布。比如,新闻组的发布、BBS②BBS是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的英文缩写,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拨号或者Internet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有的时候BBS也泛指网络论坛或网络社群。电子公告牌的探讨,的确给每个人成为网络新闻编辑提供了条件。新闻网站及其从业人员(实际上,在这些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人也曾经服务于传统媒体)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专业化的形成[2]。
美国广义上的新闻网站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如CNN③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1980年6月1日,CNN在亚特兰大正式开播。网站,CBS④CBS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英文缩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于1927年2月,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经费来自广告广播收入。等网站。它们或是由传统的传媒机构所建立,或是以传媒机构为主,与信息等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所建立。二是如yahoo新闻、Google新闻等网站。它们主要是商业门户网站,参与发布或转发新闻。三是如德拉吉报道网站、掘客网站等新闻网站。它们由公民自发建立[2]。我们讨论的美国新闻网站主要指传媒网站和以新闻传播为核心业务的商业网站,而网络新闻编辑则指专业的网络新闻编辑业务人员——即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的编辑业务人员。
传统媒体往往成为新媒体的孵化器,网络媒体也不例外。美国最早尝试网络新闻业的是一些报刊建立的网站。如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电子版于1992年率先在网上出现。1994年,伴随着网页浏览器赋予网络友好的图形界面,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网络新闻,出现了作为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第一批网站[3]。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化在这一时期完成,传媒集团的上网热潮催生了专业的网络新闻编辑。尽管他们很多时候是把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搬到网上,但仍在网络新闻发展史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就广电传媒而言,美国也是最先走上网络的国家。1995年8月,ABC公司最早在网上“进行全球播音”。美国主要的广电新闻传媒在1998年都已经上网[4],1999年,美国有800多家电视台,1 000家广播电台能够在网络上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至2000年之际,美国已经有1 914家广播电台在互联网上进行播音。广电传媒上网促使网络新闻转变成为集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为一体的多媒体新闻,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化素养提升,专业化程度提高,也为网络新闻网站吸引用户,创新服务,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4年,美国第一批报刊网站建立,各家报刊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些报刊已经在美国街头的报刊亭、报刊摊上持续地争斗了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此时,他们把争斗又伸展到了网络空间。当时,这些网站不仅仅提供报刊的电子版内容,而且网络新闻编辑还通过超链接为广大受众提供新闻的背景资料及其相关报道。同时,他们还开设了其它服务,如电子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列表,等等,此后又进一步发展到网络版相对独立。1995年,新闻媒体开始创建地区性网站及综合信息平台(新闻门户网站)。《波士顿环球报》首先创建了Boston.com地区性网站。该网站几乎连接了包括6家电视台、12家广播台和8家杂志社的波士顿地区的所有传媒公司[5]。网络媒体的横向联合不仅整合了资源,壮大了自身,也为网络新闻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信息来源。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有望实现新闻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新闻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十分迅速,各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受众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要求日益增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新闻,而是希望信息能够更加人性化,更加个性化,以此能够满足每一个体的兴趣爱好。网站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最好是和每个使用者密切相关的,人们期望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网络新闻编辑只有发挥永不停歇的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更加完美地呈现新闻信息。
从受众方面看,网络新闻成为大众媒介在21世纪获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仅有2%的美国人每周至少三次从网上获知新闻,1998年的比例上升到13%,2002年则达到25%[6]。而2008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有半数人口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7]。根据2013年comScore①comScore公司是一家全球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是美国知名的互联网统计公司、互联网流量跟踪分析公司和市场调研公司。1999年创建于弗吉尼亚州雷斯顿。所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美国总共有2.36亿互联网用户,其中2.21亿用户(相当于94%)使用桌面登录互联网,2.36亿用户(相当于54%)使用移动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将近1 450万用户(相当于7%)仅使用移动设备登录互联网[8]。这一趋势表明,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新闻编辑处于媒体组织的核心环节,是媒体建构和保持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为公众获得新闻和娱乐信息担当把关人的角色。网络新闻编辑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指挥家,协调调动各种信息资源,核实甄别信息真伪,不断挖掘信息的传播价值,为公众或特定个人呈现关于周围环境更为真实鲜活实用的信息。
二、美国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特点及影响
正如最早在美国开设网络新闻制作课程的罗兰·德·沃尔克(Roland De Wolk)教授所言,一个全新的神经系统正在构建,这个媒介的内容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不仅要保持新闻传统上的真实性,而且还要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全时性,且能在瞬间就传遍全球[9]。在各种媒介与网络的交互作用下,网络新闻编辑总结了以往几个世纪新闻从业的历史经验,披荆斩棘、开拓进取。
(一)网络新闻编辑的职责
1.筛选把关。网络新闻编辑至今依然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虽然新闻的自动上传极大地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但是网络新闻编辑需要靠自己慧眼识辨的能力进行价值判断的抉择。如谷歌的自动生成新闻页面同样离不开网络新闻编辑的手工修整。高质量的严肃报纸,如《纽约时报》网站依然崇尚人工上传稿件。从中也可看出,网络新闻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记者采写制作的新闻。
2.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加工。多媒体化是网络新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其它媒体所不能企及的。图像、声音、视频等等的多媒体信息,使得新闻报道内容丰富、生动真实、可视性强。把多媒体手段应用于网上新闻报道,对网上所报道的新闻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完善,是网络新闻传播相比于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10]。虽然美国《费城问询者报》不像以新闻为核心业务的商业网站或视频网站那样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但是处理图片为主的头条新闻或当地新闻、体育新闻都需要用到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新闻报道中,闪光(Flash)①Flash又被称之为闪客,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由Adobe公司收购。网页设计者使用Flash创作出既漂亮又可改变尺寸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动漫新闻更是一种便捷的模拟或再现新闻现场的手段。这就要求制作者必须具备制作动漫新闻的才能,有新闻敏感性,善长突出和表现新闻的核心要素。
3.链接解读。对超文本的运用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之处。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用户单击文档中加以标注的一些关键单词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把超文本形式应用于网页文档,编辑会给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加载超链接,这样网民就会从该页面直接跳到其它页面或站点,从而得到更加深入的相关信息。例如,美国在遇到总统活动的新闻时,编辑会链接到白宫网站,对于谋杀案的新闻,编辑会添加相关法律内容的链接,有关中东的新闻,编辑就会链接上美联社对此类相关新闻的报道,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读者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更加全面详尽的信息。
4.在互动中调整完善。更为便捷的是网络新闻编辑可以随时获知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应。读者的点击率、评论、回复都能使网络新闻编辑了解新闻信息的受欢迎程度,有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新闻网站必须重视读者的意见,这是其能够生存并且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从《费城问询报》网络版编辑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点,如编辑独立自主,不受资方干涉,重视与受众互动,需要知道和想要知道新闻的平衡等等,这些原则多是传统新闻工作者坚持已久的传统,依然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得到了传承。
5.页面设计。从《费城问讯者报》主页的布局来看,美国新闻网站主页多采用“立体主导式”。导读页新闻数量较少,只有10多条。对于重要新闻,编辑会在标题后面加上内容提要,从而可以引起网民的关注,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二)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特点。
网络新闻编辑有着不同于传统新闻编辑的优点和特长,这是由网络所长决定的。美国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发布的全时化。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传统媒体新闻具有及时性的特征,网络媒体将其拓展为全时性。网络媒体不会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差不多能够覆盖整个世界,只有在互联网上新闻的全时性才能够得到实现。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不仅可以对已经发布的新闻随时进行更新、修改、删除,而且还可以进行在线直播,全时化特点得以凸显,网络编辑是全天候的滚动式的连续工作。Yahoo新闻,Google新闻网站都将及时性发挥到了极致,分秒必争地播报新闻。然而全时化也有不足之处,全时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网络信息的些许粗糙,这就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编辑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职业责任感,不仅能够迅速全面地收集信息,还要有能够突出重点,强化核心信息的能力。
2.编辑语言、手段多样化。超文本链接是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最突出的特点。网络编辑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程序等多种形式汇集新闻与观点,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能够按自己的需要,灵活地获取各类信息。信息内容多元化、信息元素多元化,二者导致了网络编辑元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编辑工作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二维化的特点。互联网所具有的无可限量的容纳使得网络编辑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编辑元素的多样化特点,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诸如使用图像、音频、视频、flash等等,以此来弥补电子阅读存在的缺陷,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编辑素材数据库化。网络媒体拥有没有任何限度的信息空间。在如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大国,所有大型的网站都建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主要依靠强大的数据库。网络编辑不再仅仅只是“把关人”的角色,而是“网络资讯人”的角色,网络新闻编辑为建造有特色的网络资料库做出很大贡献。
编辑过程交互化。网络编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公众使用网络作为相互交换彼此意见和评论的平台,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网络编辑、作者与读者三者之间相互进行沟通是编辑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网络编辑要尊重受众的主体意识和传播权利,要按照受众所反馈的内容改进工作。在这一动态的编辑过程中,新闻网络编辑呈现出鲜明的互动式的特点。
编辑素质复合化。倘若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是无法从事网络编辑活动的,二者是网络编辑活动的支撑。网络作品是多种媒体的集成成果。网络新闻编辑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集新闻写作、编辑以及制作三位一体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三)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变革的因素
我们试图在网络新闻编辑实践的背后找寻发现一些潜藏的影响因素。网络新闻的变化背后是否存在相对稳定的推手或动力呢?正如《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的在线编辑鲁斯特·科茨所说:“对于网络内容,你得在一天之内就完成它的脱胎换骨,甚至用更短的时间。因为你的目标——市场、用户——正在离你而去,你需要加大马力追上他们。如果你希望吸引更多的人,你就不得不拥抱你的对手们——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公司,联合他们来创建地方性门户,为用户提供一个一站购齐式的目的地。你需要与以前的竞争者结成同盟,以便与更强大的对手竞争。这些强大的对手是Yahoo,是MSNBC①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节目(MSNBC)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微软公司联合开办,使得受众既可以在家通过电视机收看有线电视的MSNBC节目,也可以通过电脑上网获取在线MSNBC的信息。。这些后来居上的竞争者,打破陈规,发展迅猛,他们以股票期权及新潮的办公室为诱惑,已经挖走了我们中许多最优秀的人。”[9]
1.盈利模式。在赢利模式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使得付费新闻步履维艰,但是网络新闻编辑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探索,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新闻编辑为网络新闻的在线经营获取利润开辟了路径。他们追求创新,精心设计,为用户快速提供形式丰富,妙趣横生的信息,从而使付费新闻变成现实。《华尔街日报》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能够瞬时传播、且容量无限的巨大优势,不仅为受众提供了迅速快捷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而且还为受众提供了有助于自主分析经济形势的相关内容,有了大量的愿意登记付费以获取珍贵信息的用户。以此形成了传媒网站经营的《华尔街日报》在线模式。
2.品牌特色。凭借母体传媒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传播、互动式传播等优势,网络新闻编辑给受众提供了远超印刷版的服务范畴。以《华盛顿邮报》网站为例,1998年12月,该报网站每月用户数是190万,2002年,用户数已增为500多万。其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能够为受众提供迅速快捷的重大新闻、丰富多彩的原创性内容和持续不断充实的有关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指南的文化、社区和商业服务资源;二是将实时播出的“广播模式”应用于网站;三是对网站内容板块、频道精心打造、倾力制作,使之与众不同、出类拔萃[3]。
网络新闻编辑正是在盈利模式和品牌特色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从事新闻实践并形成一定的运作和创新机制的。
三、美国网络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据报道,“有着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讯报》于2009年3月17日停止发行印刷版,只保留网络版。西雅图是继丹佛之后又一个失去一个主流日报的城市。此前的3月1日,丹佛有着150年历史的《落基山新闻》,在还有55天就要庆祝它的生日的时候宣布停刊。”[11]而美国《新闻周刊》于2013年停止出版印刷版,改为数字杂志《新闻周刊全球》,也标志了媒体即将进入无纸化时代[12]。传统媒体的衰落已无法避免,网络媒体将孵化自身的母体送走之后,不得不独自面对变化太快的世界。孤独求败还是兔死狐悲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网络媒体必须勇往直前。概而言之,网络新闻编辑将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维护知识产权
2001年,维基百科(Wikipedia)上线。同年文件共享网站Napster②Napster是一款可以在网络中下载自己想要的MP3文件的软件。它同时能够让自己的机器也成为一台服务器,为其它用户提供下载。2002年6月,Napster宣告破产。因知识产权问题而被关闭。维基百科坚持非盈利共享性而获得成功。Napster则是在应对挑战中倒下的先行者,然而这样的教训,却有助于催生Hulu①Hulu是一家美国的视频网站。该网站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Universal)和福克斯在2007年3月共同注册成立。该网站在洛杉矶、纽约、北京均设有办事处。、苹果iTunes②iTunes是一款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是供Mac和PC使用的一款免费应用软件,能管理和播放数字音乐和视频。由苹果电脑在2001年1月10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推出。及其它合法音乐服务网站。一个重要问题凸显出来,在免费获取信息的呼吁中,版权还适用于网络空间吗?版权法总是在寻求既可保护作品创作者从劳动中获益的私人利益,又能确保公众获得丰富、全面而非部分信息、观点和思想的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网络新闻编辑在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仍然需要坚守知识产权这条底线,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对网络新闻编辑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那意味着个人的饭碗、名誉和前途。网络空间仍然适用传统的准则,网络新闻编辑并非要打破一切,在传统的碎片之上构建信息的乌托邦。
(二)填平信息鸿沟
2007年,苹果iPhone 智能手机问世,超文本播放器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无线网速也不断提升,手机用户切身体会到了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无线网络浏览量大幅度增加。至2008年,全美无线网络浏览量增加了34%。另外一个要素是3G技术的推广普及,根据流量确定价格的方法除去了用户对数据使用的神秘感,促进了移动信息消费的增长。智能手机方便了人们随时登录网络。短小、简洁,几乎直播式传播的微博广受欢迎。智能手机及通信技术使得针对具体个人的新闻服务更加便捷。这一创新对互联网新闻编辑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新闻编辑不得不面对新的、规模庞大的移动受众群体,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推送符合个人要求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引发担心,信息如此小众化,网络将会造成甚至加剧不同阶层、年龄、种族和性别的人们之间的隔阂,人们是否会越来越囿于自己的小圈子?因而填平而不是加大信息鸿沟,增加社会公平与团结,就成为网络新闻编辑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
(三)坚守新闻职业道德
互联网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网络新闻正在再造新闻事业的格局。而身处网络新闻核心环节的编辑无时无刻不遭遇到挑战新闻职业伦理的新问题、新现象。新闻报道中是否应该加入指定广告商的链接?新闻网站是否应该接受广告主提供的昂贵的新技术、高端设备?新闻网站是否允许新闻报道中出现公司的标志?这些问题都在考验着网络新闻编辑,需要他们做出艰难的选择。美国许多优秀的新闻机构对伦理道德十分关注,网络媒体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并非只有《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才需要在伦理道德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所有的媒体,所有的新闻人都需要实践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
作为职业道德核心之一的政治独立同样需要坚守。2008年,奥巴马获选美国总统,其中互联网的作用功不可没。政治类的网站也因此成为网民增长最快的一类网站,网民有1 200万[13]。2009年,在伊朗大选中公众广泛地使用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网站Twitter③Twitter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是全球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十个网站之一,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政治因素不失时机地左右人们对网络新闻信息的获取,甚至成为一种看不见的控制力量。网络新闻编辑是否心存困惑?如何保证独立编辑的地位不受侵蚀?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四)建立新的职业规范
科技的发展,商业化的运作使得网络爆炸式地增长。一夜之间原来精英们世外桃源般的网络象牙塔,变成了数字化大众超市。网络媒体成功地挖掉了传统媒体存在的经济支柱,迅速而大量地蚕食掉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而它是否会建立起新闻行业的全新规范呢?对此的回答可能并不那么乐观。每一种新的媒体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和行为准则,从编辑方针到销售方式及广告安排。资深网络新闻人理查德·金格拉斯说:“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保证在网络中有一支能进行高水准内容编辑的队伍,是建立一套易于理解的新闻价值的核心体系和适用于网络的编辑方法体系,而这些价值与方法将会被广泛地接受并成为新的标准。”[9]
(五)打造独特影响力
随着时间推进,美国人通过无数终端上的多媒体平台,以各种形式接触新闻。那个人们忠诚于某种媒体形式或某个新闻组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使用多媒体平台获得新闻,包括全国性的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广播和全国性报纸。2010年,46%的美国人认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他们会通过4至6种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仅有7%的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只通过单一的媒体形式获取新闻[14]。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社交媒体网站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机构,而其中脸谱(Facebook)①Facebook(脸谱)是创办于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是世界排名领先的照片分享站点,其总部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街。不仅用户总数位居行业首位,新闻用户在美国社交网络市场的数量和比例同样位居第1名,是美国成年人主要的新闻获取渠道[15]。并且,Facebook宣布,“其给新闻网站带去的流量较2012年相比增幅超过170%”[16]。在新闻信息来源多元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所服务的网络媒体成为大量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通道,利用品牌优势和个性新闻,打造独特的影响力,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就成为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一大挑战。也是他们更新新闻编辑理念和新闻编辑技术的主要动力。
四、美国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行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提高网络编辑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网络编辑人员规模已经达到了100万人,进行专业化教育和培训的迫在眉睫。而传统的编辑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体系不能完全满足网络编辑工作的要求,必须进行调整改革。网络编辑素质的复合化决定单一的专业或学科不能满足网络编辑的专业需求。美国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集新闻写作、编辑以及制作三位一体才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我国的网络编辑专业化教育应建立一个多专业,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专业教育体系。网络编辑教育的多专业指的是需要基于多个相关的专业进行教育培训。例如,我们可以选择编辑出版、传播学,新闻学,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改造。多层次是指各级教育机构高等专门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都应该实施网络编辑教育。多渠道指的是教育渠道多元化,有正规大学,委托培训,研讨会,讲习班,短期,中期和长期等等。多规格,就是既培养具有专业学位的技术人才,也要开展职业教育,还要对网站的各级管理者进行在职培训[17,21]。
(二)强化新闻的时效性和独特性,追求“第一时间”的原创新闻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络版总编辑道格拉斯·菲弗说:“我愿意让我们邮报的记者用自己的稿子向人们报道目前发生些什么,而不愿意采用美联社电讯稿,因为这些电讯稿在许多其他网站都可以看到。”同样,像今日美国报网站也为读者提供很多金融和体育的原创稿件,通过开创自己的原创新闻品牌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今天,时效性的比拼在行业竞争中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曲线。互联网上信息的传输不受地域空间的制约,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这些相互竞争的网站可能在同一时刻获得信息,这样,时效竞争的胜败往往仅在分秒之间。传统媒体推崇“独家”新闻,所谓的“独家”是指单独由一家新闻媒体机构对外发布重要、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新闻。独家发布新闻需要采编人员有强烈的创新、竞争意识,有能够找到,收集、制作新闻的强大能力。当前一些网站的工作只是简单地复制纸质媒体的内容,这可以说是中国的网络媒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国内的新华网仅仅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时下中国新闻网站中的“航空母舰”,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华网站凭借其国际国内的150多个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采集网络,阵容强大的采编力量、独一无二的政治地位,为受众提供了丰富、权威、快速的原创新闻[19]。但是在对马航MH370客机失联的报道中,中国媒体的表现差强人意。国内记者们只是擅长于转发西方媒体的新闻、过度煽情地守望和祈祷,没有像国外记者那样拥有能够提供原创新闻的能力,如航班西拐,假护照等等告知世人真相的、有理有据的新闻。但是,评论者们对西方媒体尤其是以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对马航客机失联的报道赞赏有加、推崇备至。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和独特性,追求“第一时间”的原创新闻,无疑是新闻网站吸引网民、打响品牌、提升效果和影响的根本措施。
(三)利用充当网络空间意见领袖的优越条件,承担舆论引导的职责
网络时代,一些高素质的精英人士会担当意见领袖的职责,为自己所属的阶层解疑释惑。网络新闻的时代是编辑的时代,信息在他们的筛选加工后,拥有了全新的新闻价值,并经过他们传送至目标群体,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所知甚多,受众愿意相信他们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他们与受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交流,回答受众的疑问,并且进而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对于受众在某一阶段形成的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影响极大,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互联网是2008年美国大选影响民意的重要手段,博客、Myspace②聚友网(MySpace.com)成立于2003年9月,是目前全球第二 大的社交网站。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社区、Youtube③YouTube是设立在美国的一个影片分享网站,让用户上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公司于2005年2月15日注册,由台湾裔美国人陈士骏等人创立,网站的口号为"Broadcast Yourself"(表现你自己)。视频,显示出巨大影响力。2007年3月,YouTube网络编辑专门为总统候选人设立了视频专题“2008你做主”,网友们既可以发布自己的视频,表示自己对某一候选人的支持或者向其提出问题,请求回答,也可以在已有的视频下发表自己的留言,进行讨论。我国的新闻网站有着政府国家背景,互联网新闻编辑可以通过为受众设置议程,甚至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来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形成一定的主流舆论,这是我国互联网新闻编辑的职责所在。如东莞扫黄、强力反腐,针对此类特定的新闻事件,我国各大网络媒体均大篇幅、高频率、长时间地运用稿件集合优势,形成舆论强势,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策划组织深度报道,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更高需求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19]网络新闻不仅要“新”,而且要“深”。这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新闻编辑的策划组织实现。“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19]网络新闻不仅要“新”,而且要“深”。这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新闻编辑的策划组织实现。再以马航MH370客机失联报道为例,CNN司法领域记者找到国际刑警明确假护照;WSJ①WSJ是《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英文缩写,是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导的日报,创办于1889年7月8日。该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挖掘引擎线索;NYT②NYT是《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英文缩写,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它是美国严肃报刊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认定客机西拐;ABC③ABC是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的英文缩写,是美国传统三大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创立于1943年,原为国家广播公司的蓝色广播网。目前,其最大股东是华特迪士尼公司,为迪士尼-ABC电视集团的成员,集团总部在纽约市曼哈顿。截至到2008年,ABC是美国观众最多的电视网。披露众包搜索;BBC④BBC是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等告知最后联络时间。美国媒体数据严谨,逻辑缜密、无懈可击,步步紧逼,迫使马航承认机组人员参与劫持的事实真相!围绕马航失联事件,CNN、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几乎垄断了所有核心信息的发布权力,并最终艰难地东拼西凑出相对完整的信息流。而中国媒体差距甚大,缺少分析数据及发掘线索的能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除了煽情还是煽情,别人报道什么自己就报道什么,别人从哪个角度报道,自己也从哪个角度报道,报道缺少广度与深度、甚至于因报道失真而误导受众,受众看到这些不断变化的信息后,愈加迷惑,无法继续相信这样的报道,只能直接搜寻西方媒体的原创英文报道或所转发的西方媒体的译文报道。
(五)应对媚俗化倾向,倡导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美国媒体经历过“黄色新闻”泛滥的年代,其始作俑者曾遭到民众的广泛抵制而最终走向衰落。而今,我国的一些媒体却似乎是深得“黄色新闻”的精髓,一些商业性门户网站的新闻充斥色情、裸体、奸杀、施暴、奇案、绑架、红杏出墙、婚姻破裂、淫秽、外遇等字眼,在整个新闻栏目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从网络新闻的长远发展来看,如同“黄色新闻”的最终命运一样,媚俗化同样会败坏网站的声誉,并最终阻碍网络新闻的发展。如果网络新闻一味地满足部分受众的低俗需求,而忽视倡导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兴趣爱好,必然会导致网站招到恶俗、媚俗的骂名,甚至使得受众以浏览此类网站内容为耻辱,此类网站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为世人所不齿。相关部门要颁布规章制度,对网络编辑进行培训,引领互联网新闻编辑形成正确的新闻价值判断,阻止低俗新闻进入受众视野,防止网络新闻的过度媚俗化倾向。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新闻传播评估体系,禁止把点击率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切实防止网络新闻的过度媚俗化。
(六)把握政策制度优势,建立独特的信息经营模式
2005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采集、制作、发布新闻的自主权只归新闻网站所有,这使新闻网站可以通过出售自行采集制作的新闻以及相关信息资源来获取盈利,建立其独特的信息经营模式。依据细分市场理论,网络时代,针对受众的分众化与碎片化,技术发展为满足更窄的某些群体的需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群体需求同样能形成可观的市场份额。目前,一些细分市场依靠内容收费站稳了脚跟,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如美国的国会季报网(cq.com)是专门报道国会新闻的网站,该网站拥有35种种类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对于议案游说者们来说至关重要,议案游说者们需要用这些资料和数据就某一议题来游说国会议员,单是营销这些数据库内容的收入就占了该网站总收入的43%[20]。国内的商业网站目前尚没有采访时政新闻的权利,这是政策赋予国内新闻网站的独有优势,国内的新闻网站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取长补短,继承传统媒体客观、公正、权威的媒体正面形象,应对一些门户网站的喧嚣媚俗,以独特的信息经营模式获取盈利,应该可以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涅槃重生。
[1] 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协议(IP)网络和相关议题与问题手册[R].2005:7.
[2] 王涵.美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特点研究[D].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2008.
[3] 张咏华.美国网络新闻业发展的特点和动力[J].中国记者,2004(1):73-75.
[4] 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33.
[5] 胡正荣.产业整合与跨世纪变革——美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方向[J].国际新闻,2000(4):33-40.
[6] Richard Craig.Online Journalism[M].Canada:Holly J.Allen Publisher,2005:7.
[7] 腾讯科技.迈克.调查:美国半数人口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EB/OL].[2008-03-03].http://www.bianews.com/viewnews-7391.html.
[8] 腾讯科技.2月份美国纯移动互联网用户达1450万[EB/OL].[2013-03-27].http://tech.qq.com/a/20130327/000019.htm.
[9] 罗兰·德·沃尔克.网络新闻导论[M].彭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10]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89.
[11] 新浪财经.西雅图邮讯报倒下[EB/OL].[2009-03-18].http://finance.sina.com.cn/media/yjwx/20090318/07145990606.shtml.
[12] 虎嗅.走过80年后,《新闻周刊》将于2013年停止[EB/OL].[2012-10-28].http://www.huxiu.com/article/4808/1.html.
[13] 杨晓白.美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J].青年记者,2009(5):73-76.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美国受众新闻消费特征报告[EB/OL].[2010-05-14].http://www.scio.gov.cn/wlcb/llyj/Document/635589/635589.htm.
[15] 皮尤研究中心.三成美国人通过脸谱网获取咨讯[EB/OL].[2013-11-15].http://wzb.mof.gov.cn/pdlb/yjbg/201312/t20131203_1019596.html.
[16] 皮尤研究中心.30%的美国人通过Facebook获取资讯[EB/OL].[2008-10-25].http://tech.qq.com/a/20131025/005356.htm.
[17] 陈少华.试论网络编辑及其专业化教育[J].中国编辑,2007(2):66-70.
[18] 高伟.网媒竞争之本:“第一时间”的原创新闻[J],传媒观察,2003(7):55-56.
[19]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50.
[20] 申金霞.报纸网站收费问题探析[J].中国报业,2011(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