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外宣翻译的生态功能

2015-02-20张佳琛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译者受众生态

张佳琛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翻译源于实践,也终归于实践。一直以来,翻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世界趋于全球化,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亦是越来越深。外宣翻译及其研究凭借全球化境遇发展迅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上升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不言而喻,翻译是宣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手段,外宣翻译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担负着维护和塑造国家或地区良好形象的重任。

一 对外宣传与城市外宣翻译

宣传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通过传播媒介公开传播信息,进而影响受众与控制意见的一个过程[1]。对外宣传,即对国外的宣传,它的受众既含远涉重洋的外国人,也包括身居中国的外国人。由于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准则、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与我们有很大的区别,对外宣传便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形势下,各国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已成盛况,交流层面也已跨越重洋,覆盖至中国境内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多元化的海外受众,重要的战略目标,对外宣传工作肩负着推介自我、展示自我和吸引他人的使命。

加强城市对外宣传推介,塑造海外境外城市形象,这对整个中国的国际影响至关重要。每一座城市都是中国的一扇窗,世界可以透过每一扇窗欣赏中国的独特风景、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对外城市宣传迫切需要,要达到理想的宣传目的,翻译是关键手段。城市外宣翻译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不仅折射出城市的吸引力,还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扩大了对外交往,吸引了投资,达到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然而,有较多城市的外宣翻译存在着内容简单粗糙,语言问题严重,翻译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无法实现外宣目的,甚至起到了损害城市形象的负面作用。

二 翻译生态学及其生态功能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翻译与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也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去认识、理解和研究翻译的种种问题,试图创建崭新的、更有效的翻译理论体系。“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最早是由爱尔兰翻译理论家Michael Cronin在其著作《翻译与全球化》一书中提出[2]。在国内,天津理工大学许建忠教授于2009年出版了专著《翻译生态学》,将翻译学和生态学渗透,对翻译生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剖析,从翻译生态系统和翻译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翻译生态的结构和功能,并运用翻译生态的原理深入研究翻译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翻译的多维效益[3]。

翻译的生态功能建立在翻译的生态结构基础上,它是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通过揭示翻译生态的内在过程和外在的生态作用来深入研究翻译的功能。翻译生态功能包括围绕翻译形成过程的内部生产功能和翻译作品生成后的外部社会功能,内部生产功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生态功能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成,外部社会功能是翻译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即在翻译作品生成后,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与发挥的价值。翻译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翻译的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子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对翻译的整个过程起着制约与影响的作用。

三 城市外宣翻译的生态功能

(一)内部功能

翻译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城市外宣译者)、消费者(城市宣传外籍受众)以及分解者(城市外宣翻译研究者)三大功能团的价值流、知识流和能力流通过集进、传输和转化,协同完成城市外宣翻译的生产功能。

1.生产者——城市外宣译者

城市外宣翻译与一般的翻译相同,是将源信息翻译成目的语的一种翻译实践,内容丰富,涵盖与城市有关的方方面面。城市外宣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应该注重科学性、严谨性、灵活性以及文化意识形态差异等。因此,城市外宣翻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外宣翻译不是简单地转换语言,它要求译者除了要忠实原文,还要根据外宣内容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外宣受众的反应因素,采取灵活有效的翻译策略。成功的城市外宣资料翻译取决于一支既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功底,又对源译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有深刻了解的翻译队伍。

城市外宣译者的必备素质一:文化语境的分析能力。不同语言的交际主体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差异对外宣翻译过程中的沟通和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一个城市拥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都在其外宣资料中表现得一览无遗。一名具备良好文化语境分析能力的译者,除了对自己的源文化要有深刻的认识,还要能够在译前认真分析外宣目的语文化中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这样,在两种文化进行转化时才不会出现共享知识和价值认同的缺失,才能够很好地彰显外宣资料原文蕴含的意义,从而实现准确的沟通和理解,最终达到外宣的目标。

城市外宣译者的必备素质二:深厚的语言功底。翻译本身就是复杂的、极具创造性的一项语言活动,对译者的语言能力要求甚高。汉英两种语言差异巨大,且城市外宣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语言上更要拿捏到位。笔者一直以来对所处及游玩过的城市中旅游宣传文本、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等城市对外宣传资料有所关注,发现有原文出彩而译文欠佳或原文与译文词不达意等现象。从语言功能上看,这些外宣翻译是失败的。因此,城市外宣译者不但要具备深厚的源语言功底,准确理解外宣传达的概念意义,还要有良好的目的语表达能力,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成功发挥交际功能,达到有效的宣传目的。

城市外宣译者的必备素质三:娴熟的翻译技巧运用能力。除了语言功底和文化语境分析能力之外,一名优秀的外宣翻译者还必须具备娴熟的翻译技巧运用能力。在两种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和对译,首先要分析出它们的差异,然后研究出转换的规律与技巧。除此之外,还要有创新意识,不拘泥于已有的条条框框,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根据翻译标准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完善外宣翻译工作。

2.消费者——城市外宣外籍受众

判断一个翻译作品是否成功,要看它进入消费领域后是否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前文提到,城市外宣的对象是与我们在语言、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截然不同的远涉重洋或身处境内的外国友人。于是,检验一个城市外宣资料翻译是否成功,他们便成了传播效果的最终判定者。

城市外宣的传播受众对中国都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对中国的某一个城市能有多少了解。身居中国的外国友人可能对中国大文化有些许接触,但对于城市的独特文化还未曾深入体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的城市居住,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带着迥异的语言、文化及心理思维习惯来了解中国的城市,小到气候条件,大到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政治现状。要达到城市宣传的真正效果,促成一段成功的消费过程,一是要了解外国受众具有明显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和语言使用习惯,他们在词法、句法与修辞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达风格上也少有汉语的华丽辞藻。二是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截然不同。外籍受众一旦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文化的认同,传播对于他们来说就失去了意义。三是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不同,对宣传媒体的态度与阅读习惯不同,他们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或休闲娱乐,故阅读速度很快,大多数人都不会从头到尾细细阅读。因此,城市对外宣传翻译作品要达到最终的消费目的和效果,对外国受众也就是消费者的事先了解起着关键性作用。

3.分解者——外宣翻译研究者

城市外宣翻译除了要经受得起外籍读者的检验,还要接受翻译研究者和其他译者的研究评述。国内对外宣翻译(含城市外宣翻译)的研究大致从2001年开始呈稳定上升的态势,2012年至2013年达到研究的高峰期。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有:第一,支撑理论研究。从整体上看,大部分研究者尝试为外宣翻译寻求理论支撑,包括功能目的论、操纵理论、变译理论、模因论和修辞学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对外宣的翻译提供了较为坚实且多样的基础。第二,问题与对策研究。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地方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许多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外宣翻译规划工作的合理建议。第三,翻译策略研究。研究者提出了功能性编译法、变通、译+释、异化和改写等翻译策略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外宣翻译存在的难译和错译问题。国外也有我们的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工作可借鉴之处,如Leonarda Jimenez和Susana Guillem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提供了借鉴。

综上可见,在外宣资料的翻译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创造出译作,消费者对译作给出反馈,研究者也从专业的角度与生产者交流互动,从而促使生产者改进与提高译作水平。译者、读者和研究者,相互作用,实现了城市外宣翻译和谐的内在功能,也为翻译生态的外部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外部功能

翻译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在于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交流与发展的推进作用。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成果,对外传播能力是决定因素之一[4]。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使城市的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外宣翻译也因此成为城市在国际贸易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城市外宣翻译的外部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

1.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增强城市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的必要手段。同时,良好的城市形象也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它能提升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拥有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得到了认同,其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在政治斗争中,它是有效解决国家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形象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主要目的,在塑造过程中,城市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传播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恰当的翻译能够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的城市形象,进而为国家制造一个积极的舆论环境,占据有利地位,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

2.发挥媒介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翻译是引进先进经济建设经验的媒介和桥梁,对经济起着带动和促进的作用,反之,不良的翻译行为又导致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5]。与国家层面的对外宣传工作相比,城市的外宣工作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等特点,这种立足本地的外宣对经济价值的追求更为明显。经济价值已逐步成为地方政府、商业部门和行业企业检验外宣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在城市的一切涉外经济活动中,外宣资料的翻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它为企业引进先进的科学与技术及管理经验,它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吸引众多外国游客,它为贸易业走向世界扮演着重要的交流角色……可以说,外宣翻译为城市的经济腾飞安上了一对强有力的翅膀。

3.消除文化障碍,推动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对促进国家发展的作用在不断增强。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中国更要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每一个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是国家文化整体复兴的客观需要,城市的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及文化追求。城市文化走向世界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巨大造成了各种沟通障碍,外宣翻译便成为与异国、异城的异文化沟通交流的纽带,以平等的对话处理文化差异,消除不同文化间交流的障碍,增强城市及其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与影响力,为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奉献一份力。

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城市外宣翻译,不仅有利于全面深化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的理性认识,还拓展了外宣翻译研究的维度。我们应该提高对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外宣翻译工作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强化城市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推介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展现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形势,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1]王纪平,王朋进,潘忠勇.如何赢得媒体宣传公共组织宣传操作指南[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2]Cronin M.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M].London:Routledge,2003.

[3]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4]李家春.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许建忠.翻译经济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译者受众生态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