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5-02-20赵慧勇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赵慧勇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 亳州 2368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高职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合格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生发挥技能和才智的保障,也是其全面发展和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这也是对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触犯法律、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痛心之余,社会各界认真反思了目前的人才培养工作,一致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的和谐发展的最大威胁,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巨大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和改善。这既是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严峻挑战,更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作如下思考。

一、了解社会发展,把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的宗旨

社会生活和职业需要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指南。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多关注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而对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指导不足,造成工作有失偏颇[1]。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大多数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来说,不断去适应新环境是一种必然。就目前而言,高职生需要迅速投入高职的学习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迅速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从校门到社会过度,为成为合格人才打下基础;高职生还应为适应社会生活而准备,缩短从学生向社会成员的过度期;相反,适应不良必然带来资源浪费,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其次,具有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因为进入高职的学生大都经历了高考带来的的挫折,对学习和发展感到无助和无奈是他们主要的心理特征。这种消极态度制约了他们的学习和成就以及将来成才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培养学生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发现并培养起其优势能力,形成科学的自我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有勇气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第三,具有爱的能力。高职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要学会“爱”别人,也需要被人“爱”。这种能力以博爱精神为基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正确的爱将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不仅能正确认识自己,也能接纳别人,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爱的意识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对于解决高职生责任意识淡薄、学习动机过弱、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有积极作用,是解决高职生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能力对高职生个人终身发展乃至建立和谐社会也有现实意义。

第四,具有热情、兴趣和积极关注的人格特征。对学习、工作保持一定的热情和兴趣、对社会保持积极关注是合格公民的基本特征。学习和工作是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个体的重要职能;对工作的热情是将来融入社会的基本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致力于保持和激发学生热情、兴趣和关注等品质的开发。

二、提升教师素养,科学关爱学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

1.认识高职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足如行为习惯差、意志力薄弱、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感恩意识、缺少责任心、缺乏理想信念等,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成因。首先,家庭环境至关重要。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等都可能造成学生心理发展的不足,如自我效能感低、自卑等。其次,与学校教育有密切关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智商与情商等发展失衡。受父母和各种媒体等的影响形成的不良习惯,包括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习惯构成了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决定了个体的成就和生活质量。

基于以上认识,要客观看待我们的教学对象。既要正视其不足,也不能失去信心。尤其不能对其全盘否定,否则,必将导致无效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如何科学关爱学生。

2.科学关爱学生是重要的职业素养

高职教师不仅要提高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关爱学生的能力。在这方面,往往由于一些错误的观念而导致教育工作的低效,如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倦怠、低效率归因于学生,认为只要遇到成绩好的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就会高,教育效果也显著;相反,如果学生生源差,就觉得无药可救,也不值得自己去付出。这些思想暗含了把教育这件事看作是一笔交易,是建立在市场交换的原则之上,是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考虑对方值不值得付出[2]。如果学生有发展前途的潜力,就值得付出;如果没有,则不值得付出。这种交换思想显然是违背了教师的职业精神的,不利于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关爱每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要正确认识付出。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有的人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殊不知,爱首先是一种付出,爱是播种。教师在爱学生的问题上也存在同样错误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教师只有付出得恰当、科学才能换来学生的积极反应,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要懂得并掌握用自己的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去唤醒学生,这是爱的能力的核心;把内心中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同他的学生分享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给,丰富了他人,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的给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某种生命力而快乐[3]。

三、围绕育人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

1.明确教学任务,积极促成高职生心理的发展

把发现并利用闪光点激励学生作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切入点。心理健康教育要把促进高职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突破口,引导其首先选择改变,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开始,逐步树立发展的自信。根据埃里克森理论,高职生处在亲密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要培养和促进学生亲密感的形成而避免孤独。关于亲密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学习如何爱,首先要培养博爱精神,学会换位思考,如“爱”默默打扫教室卫生保洁人员。其次,学会如何爱自己,包括了认识自己的长处,欣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再次,学会爱别人,能善待他人,容人之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并获得亲密感。有了博爱的精神,才能培养起真正的专一的恋爱能力。这种能力将为今后的家庭和婚姻生活奠定基础,唤起对生活、工作等热情,能帮助学生体验到幸福感。

2.择选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恰当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首先,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兴趣。其次,学生的现状决定了目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适度,够用,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再次,内容的选取要紧密结合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内容能真正关系每一个普通人[4]。另外,可以发动学生去挖掘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恰当的和具有普适性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关注更多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更多学生发展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进而进行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泛化到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能够使学生积极应对各种挫折,增强适应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生命成长就要唤醒大学生内在的主动性[5]。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尽可能多。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授降到最低程度,我们把更好的努力放在引起,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上[6]。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不愿意接受教师现成的答案,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多与学生展开互动,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或唯一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学生的独立品质;给其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心理健康课程体现生机与活力,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保护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目标。

无论是课程教学,还个人素养的提高,不可能仅靠课堂学习来实现,因此,还要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教学效果更有效。在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社会积极关注。另外,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倡导学生读书,养成读书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是弥补学生知识不足和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式。

4.完善教学手段,适应学生兴趣,培养自控能力

时尚、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呈现知识,增强心理健康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引领学生关注知识获取的途径,拓展自我。在手机和网络的利用上高职生往往难以控制而出现偏颇。因此,通过教学引导,在课堂上布置开放性任务,借助手机和网络来完成,不仅抢占了时间,而且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工具观,正确利用手机、网络等。积极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互动,如在网络中完成课后作业,不仅便于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方式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情感,增强教学效果。鉴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使其课下可以继续拓展、延伸。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作为公共课课时不足的缺陷。随着网络等工具的熟练使用,也必将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加其社会支持。

5.完善考核方式,增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塑造

通过完善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塑造,促进其行为习惯转变,达到提高适应能力的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引导学生坚持上课,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把遵守有关纪律放在首位,形成遵守规范的意识。考核的结果也将反映出学生对学习要求的适应程度。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无故旷课,实行一票否决。借此督促学生坚持上课,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目标。考核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弥补笔试或其他方面的不足,强化学生培养优势能力的意识,如发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优势,可以帮助老师建设或组建教学站;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可以帮助教师美化网站建设或完善课件等,这样给学生考核更多的发挥空间,也是充分发展自己优势的机会。

总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兴趣,学会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拓展,培养更多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尹秋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错位与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66 -168.

[2][3] 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4] 任俊,等.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4):106-111.

[5] 高春梅.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6]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