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2-20于泉蛟
于泉蛟 孔 英
(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
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是目前我国高等医科院校教师队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扩大与发展,大批医学专业青年加入到医学专业教师的行列中。他们的学历较高,一般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或者是海归人士,具有极强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思维严谨、学识丰富,年龄一般在27-35岁左右。而且,在他们身上也体现出了极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教学都充满了热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甚至来说,这些问题还长期被遮蔽、被搁置,相应的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严重制约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对医科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为此,有必要针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所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展开专门的研究。
一、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在认识上,缺乏对教育学、教学论等一般知识和原理的深刻把握
得出这一论断是有论据支撑的。笔者在实证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考察、交流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普遍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规律、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不深,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甚至来说,没有对这些教育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认识上的自觉,在思想认识中还是一个盲区。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主攻的是医学专业,由于医学专业自身的复杂性和高端性,决定了他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攻克,相应地也就忽略了对教育学的学习。仅仅从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取得医学高等学历这一历程来说,他们就需要花费比其它专业更多的时间,而且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问题,时间和精力就会消耗得更长、更大。这就决定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一般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教学论等课程,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即便是在取得医学高等教师资格证书之前有过高等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学习,但也仅仅是为了考试,仅仅是在知识要点上予以简单的背诵和记忆,不能够深入系统的予以理解和把握。所以,囿于专业的繁重学习和培训力度的不够,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对于教育学、教学论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了解得并不多。
第二,医学高等院校在培育医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开设教育学方面的课程,这也是导致他们对教育学、教学论等了解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质来说,医科院校无论是培育面向医科院校专职的医学教师,还是面向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这两大群体都承载着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职能。对于医学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要在学校集中培育医学人才;对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他们也要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培育医学人才。因此,他们都应该了解教育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这是支撑他们培育优秀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许多高等医科院校一般认为只要医学专业精湛,就可以培育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应该适当的开设教育学方面的课程,以总体带动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课程繁重、科研压力巨大,严重影响他们对教育学、教学论等知识和原理的学习和运用。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在实际的教师职业过程中,往往课时量较多,需要上大量的课程,这会占去其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同时,医学专业的科研压力巨大,需要发表许多的医学专业学术论文、申报和完成许多医学课题。尤其是目前高等医科院校向科研型、学术型方向迈进,这方面的业绩在考核、评职、晋级中占有重大的比重,这使得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无暇顾及教育学方面知识和原理的汲取,甚至连整个教学活动都不被重视,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当中。这导致医学高等院校实际的教学活动被边缘化了,至于运用教育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具体支撑医学专业课程的讲授达到一定的教育层次,有水平、有规格的教育活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实质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医学专业本身带有极其强烈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端性,加之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得医学专业课堂上出现了硬性的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授,就知识而知识、就理论而理论、就技能而技能,除此之外很少有其它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严重缺乏多种教学途径;学生也是硬性地去理解、学习和接受,甚至只能采取机械背诵的方式去应对考试。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医学专业课堂上的氛围显得十分沉闷、死板、僵化和老套。这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兴趣等非理性因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展现。现实的表现是,在医学专业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打盹、睡觉、玩手机等偏离听课和学习的状况。实证调研之,这些学生纷纷反映,只要某一环节听不懂,以下的就很难听下去,只能课后去自学,至于能学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水平,也就不了了之了。实质上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两张皮”的状况,教师教和学生学出现了严重的差距。而且有许多医学生反映,许多青年教师甚至一些老教师在整个一门医学专业授课的过程中,从头至尾都是一种模式,就是讲解、灌输。在这样一种授课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纷纷表示实在是无法坚持学习到底,很难做到整个学期都积极有效地听课,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过关而已。这实质上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很难突破纯粹知识性的、理性的教学方式。由于医学专业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高端的复杂性,这决定了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必须高度客观、准确,来不得半点的马虎、疏漏。这也就导致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往往只能采取纯粹客观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严格地依照课本的逻辑,按部就班,一环套一环地讲解。这样做最大的优势是保证了医学专业知识的集中传授,在学生头脑中积淀最基础的医学专业知识系统。但是,相应地也严重扼杀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自身的情感、积极性、乃至对一定教育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很难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相应地扼杀了学生的参与性。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是形成理性认识的重要动力,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和管理的作用。纯粹客观、理性的教学,必然会导致课堂沉闷、僵化和老套,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
第二,医科院校医学专业教学监督、考核、培育力度不够。在实际的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证调研,许多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也难免透露出,对于医学专业的授课,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的任务,很少有对教学质量、教育境界以及人生价值的崇高追求。如上文所说的,囿于课程繁重、科研压力巨大等原因,无暇顾及教育学、教学论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汲取。而医科院校相关教务部门的监督、考核、评价,比如听课等环节,也往往是注重对医学青年教师传授知识要点的考核、评价,认为只要完成了最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就算达到考核的标准了。至于专门针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课堂效果、学生反映等更高教育层次的考核,则显得十分边缘化。同时这方面的重视、培训也不够。实际上是很少有这方面的培训的。其内在根源在于,无论是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还是相关教务部门的评价人员,一般都是医学专业出身。因为只有医学专业出身的人员才能够评价医学专业的授课效果,这就导致了很少甚至是没有纯粹师范类教育学、教学论等专业的人员去考核、评价。从逻辑上来说,这是就专业而评价专业,很少从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自身,这就导致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长时间被遮蔽、被搁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第三,在具体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教育技巧等,往往依据经验、传统,即依据自身在长期医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老师是如何授课的,自己也就如何的授课;自身周围的老教师是怎样授课的,他们也就相应地模仿。这就造成了整个医学专业教学活动呈现出:整体性的、长期性的、整齐划一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性、理性、科学性的授课模式。而且这种授课模式历经多年的积淀,还形成了十分稳定的、各方都较为认可和推崇的教学传统,以至于对其进行变革和创新显得十分困难。这是制约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开发、创新和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
二、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1.关于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应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予以展开
(1)外部因素
医科院校自身要加强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监督、考核。一方面是要实证调研,真正调查出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做到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状况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监督、考核,只有重视,并具体拿出实际的规范来,才能够真正促使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按照学校教学能力考核的方向去从事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医科院校自身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监督、考核,是促使其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这是医学高等院校以及整个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大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拿出优质的教育、教学活动来。
要专门针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上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予以培训、指导。这是具体破解问题的重要措施。这种培训、指导应该长期性、定期性地予以展开。首先,在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展开一个带有总体性、铺垫性的教学技能培训,以奠定其教学能力的基础。其次,在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专题式的培训、指导,集中破解其在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最后,在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之上,聘请教育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予以更高层次的培训、指导,或者是做学术报告,在根本和长远上对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追求予以引导、助推。
研究的假设。如果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能够考取师范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研究生,取得相应的硕士或者是博士学位,或者是高等师范院校专门针对医科院校青年教师展开这方面的有规模、有建制地培训、指导,那将会极大地提升医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追求。笔者认为,这将是破解医科院校整体教学能力提升、培育优秀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人才难题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以致是未来医学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发展所采取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措施。
(2)内部提升
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要形成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对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也即,教育、教学是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主要从事的实践活动,是承载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换句话说,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就是以教育、教学为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的。教育、教学不仅是一份职业,更应该是一份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培育优秀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人生最大价值。所以,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应该有对教育、教学的崇高的价值追求,真正体验教育、教学的伟大,而不应该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
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要学会自修教育学、教学论等方面的专著、论文等,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运用教育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去予以破解。也即,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要具备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在遇到某些教学问题时,不是回避、搁置,而是要积极寻找出路。不仅要依据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去寻找出路,而且要从教育学、教学论的视角去寻找出路,真正从教育学、教学论的高度去予以根本性的解决。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自修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知识和原理,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之间要组织教育、教学方面的自助团体,可以组建教育、教学研究会等组织。目前来看,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之间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团体,也很少有关于教育、教学的研讨。这造成了医学专业青年教师之间很大的隔阂与封闭。应该搭建各种的交流、沟通平台,在自身遇到教学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与其他医学专业青年教师进行探讨、互动,一方面是发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方面是学习他人之所长。最终的效果是取得共同性的进步。
总之,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是整个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其教学能力直接关涉着医学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也是医学高等院校未来的重要基础。为此,充分调研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从外部和内部两条途径予以破解、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卢捷湘.高等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乔旺忠,等.医学教育现状与展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3] 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黄济,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 刘学利,等.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