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教学模式探析

2015-02-20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道德

苏 红

《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是我校面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开设的一门公共课。根据我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卓越实践能力、较高创新水平的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工程人才”的改革总体目标以及“专业学位重在培养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智慧的培养”的改革总体思路,这门课程无疑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课程开设的教学目的核心在于启发和帮助学生在即将走进职业生涯之际,开阔视野,充分认识职业活动的重要价值,养成重视职业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职业综合素养,从而能够以健康充实的人格、良好从容的心态、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乐于奉献的精神进入到职业生涯。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和研究《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促进教学实践,增强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目的和教育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课题组在此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一定的实践效果。

一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教学模式构建背景和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活动发展态势的现实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现实背景和依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职业种类日益增多,新兴职业大量涌现,技术性职业越来越在各行各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性职业门类不断增多,地位快速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广泛快速地实施。不仅如此,整个社会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活动发展的这一态势,不仅要求学校教育要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且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与公共利益关系密切、社会通用性强、责任重大的职业领域,对从业人员包括职业认知和追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尊严、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洞察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在内的综合执(职)业素养的要求更是日益提高。这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执(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在此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评估体系等诸多方面和环节具体落实,为学生走上职业生涯,圆满度过职业生涯,提升幸福度,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活动发展态势的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自2009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名额开始[1],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教育部还陆续下发通知,不断规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2]。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相比,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主要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应当强调和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从对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调查,以及相关研究资料的分析可知,虽然中宣部、教育部 1998年就明确规定在高等学校开设“职业道德”课,并指出,除师范、医学等一些特殊专业要作为专业基础课纳入教学计划外,其他专业可作为选修课或作为“思想道德修养” 课的一部分安排教学[3],此后,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安排了有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但从多年的实践结果来看,实际只有少部分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大学本科生开设有关职业道德与素养的选修课,多数院校只对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就业指导,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关课程,受学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涉及职业道德与素养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的开设,不仅显得非常必要,而且,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中比较缺乏执(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一现状,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要充分注意这一实际情况,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缺乏对此方面内容的实践环节训练,有针对性地探索并采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本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

二、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环节

根据上述背景和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按照我校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可以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环节的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案规划—综合素养测试—专题讲授—典型案例分析—行家专讲—模拟训练和讨论—实践观摩和体验—多维度考评”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案规划”,是指在本课程授课之前,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对学生实际知识结构现状、学生对本课程所期望的收获等内容预调查和预评估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社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时数,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奠定基础。

“综合素养测试”,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通过相互自我介绍、问答、讨论、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学、所思、所想、所需,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和人生观、职业意识和理念、理论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养状况。综合素养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以便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学生解疑释惑,使本课程既成为一门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又成为一门人文素养课,增强本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有效性。

“专题讲授”,是指对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授的方式,对教学所涉及的核心内容,重点内容,列出专题,重点和突出讲授。不同专题由于所涉及内容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不尽相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学时,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专题讲授在强调教学内容的深入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意各专题内容的衔接性,体现出教学内容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反映出学生综合素养所应包含的主要要素和内容。

“典型案例分析”是指根据各专题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贴切的、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读和分析,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悟,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立场和视角,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实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典型案例分析要注意既选择正面的案例,也选择部分负面的案例,通过案例的解读和分析,起到能够给学生深刻记忆,触动学生的心灵感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的效果。

“行家专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学时,邀请和学生的专业以及就业群相关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行家和专家,就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在实践过程中为什么重视、怎样重视和履行行业规约、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法律法规,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综合素养,特别是执(职)业道德素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讲座,现身说法,与学生交流经验和体会,引导学生增强提升自身执(职)业道德与素养的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

“模拟训练和讨论”是指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与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结合教学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训练主题或讨论主题,将教学理论内容运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认知社会,认知他人,认知自我,自觉培养和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模拟训练和讨论环节要做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参与面广,对模拟训练和讨论主题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较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实践观摩和体验”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企业现场观摩,现场了解和体验企业文化和行业要求,加深对执(职)业道德与素养在行业、企业和个人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养和提升自身执(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自觉性。实践观摩和体验环节要做到事前有规划有方案,事中认真组织和管理,事后有认识、有体会、有总结。通过实践观摩和体验,切实起到运用鲜活的实际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的作用。

“多维度考评”是指本课程采取多视角、多层面、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对学生的执(职)业理论素养、执(职)业道德素养、执(职)业实践能力、执(职)业综合素养等进行考评,力求通过教学过程纪律考核、课堂提问和讨论、能力训练与测试、中期口试、期末笔试等方式和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和全面考评学生,做到对待每个学生公平公正,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维度考评的目的不仅在于全面考评学生,而且在于从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的细节管理和考评学生,通过细节管理和考评,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重视细节,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执(职)业道德与素养。

上述教学模式的各部分内容和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根据教育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选择和设计好各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和衔接好各教学环节,才能充分发挥好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执(职)业道德与素养》课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改进措施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目前,上述教学模式的各部分内容和环节已基本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已上过本课程的四个年级的两个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生的问卷调查、课堂调查和考评显示,学生们普遍感到,由于在大学本科期间或之前基本没有接受过较系统的执(职)业道德与素养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在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此课程很有必要,学习此课程对自己确实有所触动和帮助,对自己如何走好职业生涯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使自己认识到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性,有助于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尊严,有助于自己规划和实现职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本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们持肯定的态度,尤其是典型案例分析、行家专讲、模拟训练和主题讨论、主题诗歌朗诵、行业优秀人物事迹影视播放等具体内容和环节,受到学生们的充分肯定和欢迎。

但是,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上述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内容和环节由于缺乏必要的客观条件,不能保证在每个年级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开展和进行,如行家专讲、实践观摩和体验等内容和环节,即是如此,而这些内容和环节恰恰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是学生们希望和建议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其重要保障,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本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才能充分发挥好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针对上述具体问题,比较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是,应当充分利用好学校自身在相关领域中的专家人才优势,并与学校的相关校办企业建立联系,还要解决好必要的经费、时间和组织协调问题,这样才能为行家专讲提供较丰富的专家人才资源,才能为学生的实践观摩和体验提供比较长期稳定的基地和平台,从而真正发挥好行家专讲、实践观摩和体验等具体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作用。另外,根据学生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应适当调整教学时数,增加模拟训练和讨论、多维度考评等互动内容和环节的教学时数,以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

[1] 教育部. 关于做好 2009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 ( 教发[2009] 6 号) [EB/OL].(2009-03-11).http://www.lstcjob.com/News/ShowNews.asp?ID=3209.

[2] 教育部门户网站. 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答记者问[EB/OL].(2009-03-0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 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903/44638.html.

[3] 中宣部,教育部. 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社科[1998]6号)[EB/OL].(1998-06-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道德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