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2015-02-20万靖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20
万靖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李俊立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检验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罗秋荣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体检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0)
曾娇娥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 434020)
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万靖(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李俊立(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内检验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罗秋荣(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内体检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0)
曾娇娥(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降糖降脂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二甲双胍单独用药组)33 例,B组(沙格列汀单独用药组)36 例,C组(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用药组)35 例,连续治疗24 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间的各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各组FPG、HbA1c、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A组与B组的4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B组之间除了LDL-C外,其它3项指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效果相当,两者联用有更显著疗效,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二甲双胍;沙格列汀;2型糖尿病;生化指标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人群达50.1%[1]。近年来,二肽基肽酶Ⅳ(DDP-4)抑制剂被称作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耐受性强等特点而倍受临床青睐[2~4],而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因此二甲双胍联用沙格列汀非常可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我们拟通过对患者给予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评估多项生化指标,旨在进一步明确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糖尿病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其中男47例,女57例,平均年龄(55.5±16.38)岁。诊断均符合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33例,每天给予二甲双胍1000mg(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加安慰剂;B组36例,每天给予沙格列汀5mg(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加安慰剂;C组35例,每天给予二甲双胍1000mg加沙格列汀5mg。24周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 (LDL-C)4项指标含量。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各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各组间患者4项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治疗24周后,各组FPG、HbA1c、TG 3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LDL-C在3组患者都没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各组间疗效比较
用药24周后,对A、B、C 3组间生化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A组和B组之间4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B组之间除了LDL-C外,其他三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各组治疗前后4项指标比较
注:与C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首要治疗措施是控制血糖。GLP-1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GLP-1能促进胰岛β细胞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分泌胰岛素,DDP-4抑制剂能提高体内内源性GLP-1的浓度,延长其活性[5]。沙格列汀就是一类典型的DDP-4抑制剂,多项研究表明其有较高的受体选择性与较长的作用时间,它一方面可以增加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和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改善β细胞功能,另一方面控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4,5]。本研究中3组患者在用药前的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后较治疗前空腹、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降低(P<0.05),表明沙格列汀确实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而二甲双胍是用于临床血糖水平控制的常规药物,它能抑制肝脏糖原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A组患者血糖水平的显著降低(P<0.05),也证明了其良好的降糖效用;但治疗后,A、B两组观察指标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时疗效相当。而将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时,降糖的效果比单独用药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两种药物的降糖机制互补的结果。
糖尿病还一直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外,常存在慢性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后,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降糖治疗的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也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目标[6]。而TG、LDL-C被认为是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高度相关的危险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均能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TG,而且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但是治疗前后LDL-C,3组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其原因可能与治疗时间偏短有关,因此将通过步延长观察时间来进一步确认对LDL-C的作用效果。
沙格列汀作为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控制血脂、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7],并且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收益更大,可考虑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Xu Y, Wang L, He J, et al.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Group.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 JAMA, 2013, 310(9): 948~959.
[2]Karyekar C S, Ravichandran S, Allen E,et al.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glycemic control with saxagliptin in older patients (aged ≥ 65 year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 Interv Aging,2013,8:419~430.
[3]Yang W, Pan C Y, Tou C,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xagliptin added to metformin in Asia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4 (2):217~224.
[4]Kania D S, Gonzalvo J D, Weber Z A. Saxagliptin: a clinical review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Ther, 2011,33(8):1005~1022.
[5] Darshan J,Dave S.A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Pharmacol Pharmacother, 2011,2(4): 230~235.
[6] Cook W, Bryzinski B, Slater J,et al. Saxagliptin efficacy and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istory 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results of a pooled analysis of phase 3 clinical trials[J].Postgrad Med, 2013,125(3):145~154.
[7] Scheen A J. Metformin+saxagliptin for type 2 diabetes[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2,13(1):139~146.
[编辑]一凡
[引著格式]万靖,李俊立,罗秋荣,等. 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8):1~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18-0001-02
[中图分类号]R587.1
通信作者
[作者简介]万靖(1981-),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工作;:曾娇娥,373198103@qq.com。
[收稿日期]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