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的护理体会
2015-02-19庄雅丽
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的护理体会
庄雅丽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关节外科,福建 厦门 361004)
双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最有效方法。接受此种手术方法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无菌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髋关节畸形,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双髋关节置换术不仅术后并发症多,而且手术费用高。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也为减少患者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双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30例患者同期行双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74岁,中位年龄为63岁;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髋关节无菌性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髋关节畸形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髋关节屈曲孪缩、行走困难甚至卧床不起。均行同期双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担心术后效果情况,易引起恐惧、焦虑。护理人员应以温柔亲切语言予以安慰,要把手术可能取得效果、术后可能产生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术后功能锻炼重要性及方法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尽量让患者充分认识与了解,以解除患者因恐惧、焦虑而带来的不良情绪[1]。双髋关节置换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负担重,亲人的陪伴和支持特别重要,护士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必要的时候可邀请我院心理门诊医生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
2.1.2术前营养准备因手术创伤大,对患者身体体能是一种考验,因此术前要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补充机体需要,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我科两名护士通过公共营养师考核,利用营养知识指导患者,和患者沟通,并在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的指导下用医院营养餐,不但有利于患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改善自身营养状况,也有利于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
2.1.3术前检查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术前需详细了解心脏功能、血糖等,如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监测血糖,必要时先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2.1.4术前功能锻炼向患者详细讲解和示范踝关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直腿抬高运动等功能锻炼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相关肌群的静力功能锻炼,如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缓缓抬起双腿45°,保持3~5 s,再缓缓放下,如此反复,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教会患者使用助行器行走,可将助行器放至床沿,双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为术后行走做准备。
2.1.5术前皮肤准备交待患者洗澡,严格备皮,观察髋关节周围皮肤情况,如皮肤有破损、感染病灶等,应先治疗后再行手术。剪去趾(指)甲。
2.1.6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前教会患者大小便器使用方法,训练患者习惯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2术后护理
2.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予以心电监护随时了解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神志、尿量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与基础血压对照,再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抢救。
2.2.2引流管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告知患者避免将引流管扭曲、受压、打折,确保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液性质、颜色及数量,如每小时引流出血性液体超过50 ml,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4 h未再引流出血性液体,即可拔管。班班交接并做好记录。
2.2.3预防脱位术后初期髋关节脱位几率较大,预防髋关节脱位是很重要环节。协助并教会患者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说明禁止将患者侧身至90°。搬动患者时需将双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减少关节脱位。术后交代患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15°~30°,或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为防止患者忘记已行关节置换,可在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术后注意患肢情况,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如让患者活动患肢足趾来判断是否神经损伤。
2.2.4预防压疮和肺部、泌尿系感染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愿活动。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我科给予使用气垫床、氨水袋,白天2 h更换1次氨水袋,夜间4 h更换1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有特殊情况随时更换,减少压疮风险。教会并鼓励患者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数次深而缓慢的深呼吸,于深吸气末屏气后缩唇通过口腔缓慢呼气,再深吸气3~5 s,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多饮水,2500 ml/d以上。根据病情予以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增加尿液排出,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
2.2.5预防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髋关节手术后1~4 d。我们采用术后12 h开始进行常规利伐沙班10 mg口服或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3 ml皮下注射。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行双下肢足趾及踝关节活动或由下往上向心性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地减少了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同时注意患肢皮温,护士经常到患者床旁触摸患者双下肢皮温,如双下肢皮肤温暖,说明患肢肢端血运好。每天用布卷尺测量小腿周径,倾听患者对下肢病情主诉,及早发现静脉血栓征象予以预防性治疗。
2.3术后功能锻炼
2.3.1踝关节最大限度跖屈活动术后麻醉药效消失后鼓励患者开始行踝关节最大限度跖屈活动,主动屈伸各足趾、踝关节。术后24 h后协助患者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收缩。患者卧床,伸直下肢,用力将膝盖向上提,然后放松,反复用力。嘱患者将手掌放于患者患肢大腿前面,绷紧股四头肌,此时髌骨上移,推其不动,股四头肌处于绷紧状态。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使其持续5 s后再放松为1次,每日锻炼200次,分4~5次做完。
2.3.2患髋自主及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2~3 d疼痛逐渐缓解的同时即应开始进行患髋自主及被动屈伸功能锻炼,对外侧入路切口患者被动屈髋,度数15°~30°从小到大,后方入口切口屈髋度数在90°以内,护士在旁指导,要求速度均匀、动作缓慢,以不感到疲劳为度。3 d后在床上坐起并逐渐坐到床旁,下肢下垂,逐步进行患髋自主及被动功能锻炼。
2.3.3站立锻炼术后1周左右即可用助行器站立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站立无头晕、乏力等不适后即可开始步行,步行过程中需注意加强锻炼患髋自主屈曲及伸直锻炼,屈曲不超过90°[2]。但有两种情况需注意:行骨水泥固定术后原则上无痛情况下可以下地行走;行生物固定者下地活动时需扶双拐,6~8周内避免患肢负重,3~5个月逐渐增加负重重量,根据患者体重情况选择重量,逐渐增加到20~40 kg,第6个月可以全负荷负重。
2.4出院指导与回访告知出院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走动,减少关节磨损,告知术后髋关节注意事项:(1)髋部屈曲不超过90°,坐位时、如厕时双膝在髋以下水平;(2)强调3个月不盘腿、不跷二郎腿;(3)患髋少负重到部分负重再到完全负重;(4)告知患者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如伤口红肿剧痛,有分泌物时,有牙疾、皮肤感染时,应及时就诊,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进入置换关节导致感染。交代患者出院后1、3、6、9、12个月定期返院复诊及电话回访,1年后每年返院复诊,以及时掌握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及时予以健康指导。
3小结
人工双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大、风险大、患者心理承受压力大的手术,但其是目前双髋关节疾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护理人员应掌握各个环节护理相关知识,针对不同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通过心理指导、术前术后护理、鼓励康复功能锻炼[3],及时与医生沟通,最终达到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的满意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 关键词 】双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 参考文献 】
[1] 普丽萍,周 艳,许 颖.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西南国防医药[J].2008,18(4):585-587.
[2] 朱正玲,买瑞.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98-199.
[3] 杨叶香,陈碧英,李晓玲.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康复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A):52-53.
(本文编辑:陈晓英)
【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5)01-0071-02
【 中图分类号 】R473.6
【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5.01.022
【 作者简介 】庄雅丽,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 收稿日期 】2014-05-23【 修回日期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