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春季游客调查比较分析
2015-02-18张立志黄丽
张立志,黄丽
(1.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12;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春季游客调查比较分析
张立志1,黄丽2
(1.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12;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
掌握游客信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十分必要。2002年春季,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分别采用访问、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游客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组成、意愿、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旅游路线设计及建立游客宣传教育中心等建议。
保护区;风景区;生态旅游;游客;调查
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自然保护区正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作为生态旅游主体的游客,其环境意识和对保护区旅游服务、宣传教育等管理措施的态度以及他们在保护区内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因此了解游客,进行游客的调查研究十分必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开始开展生态旅游,至今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生态旅游规划、游客的管理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和加强。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和保护区相毗邻,风景区既是保护区的客源依托,又能减轻保护区的旅游压力,其开展旅游的经验能够给保护区以借鉴。为给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管理决策依据,需要掌握保护区、风景区游客的态度、行为特别是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对两地区的游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保护区游客的组成、游览愿望、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特点,从而为保护区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1 调查地概况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9年与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1999年底被批准通过,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壮观迷人的水体景观、奇趣怪异的森林动植物、峰峦叠嶂和奇岩幽谷构成的雄伟奇特的峰石景观、变化万千的气象景观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尤其被誉为“东南大陆第一峰”的黄冈山更是令人赞叹。保护区1994年开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1996年成立了武夷山绿涛生态旅游公司,独家专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游”,负责保护区内的食、住、游及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新开辟的桃源峪负氧离子吸氧区和天籁吸氧区,是理想的森林浴和保健疗养场所。保护区内现拥有较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宾馆共有高中低档床位180余个,餐厅、歌舞厅、演讲厅、会议室等一应俱全。
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距保护区40余km,以其丹霞地貌的无比奇秀位尊八闽,甲于东南,成为名闻中外的国家级风景旅游胜地。武夷山风景区有闻名的“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溪。区内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位于五曲的紫阳书院是重要的文化遗址,其影响一度遍及全国。此外沿九曲溪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大幅摩崖石刻、令今人惊叹的架壑船、虹桥板等千古奇观。
2 调查方法
2002年4月12日至22日,在武夷山风景区、保护区采用访问、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游客研究。问卷调查地点在武夷山风景区的竹筏码头、武夷宫及三姑度假区的北京山庄和土特产商店,保护区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等。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团体游客只随机抽取小部分游客,现场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3份,有效问卷228份,其中风景区问卷113份,保护区115份,问卷调查的回收率为76%。调查结果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游客数量
通过访问观察了解到,本次调查期间保护区节假日的游客量每天为200人左右,非节假日每天70人左右,而风景区节假日的游客量达到每天5 000人左右,非节假日也有每天2 000多人。据资料统计2002年五一黄金周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7.4万人次,而保护区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为2 000人次左右(按门票数统计)。据了解,5—10月是保护区的旅游旺季,每天的游客量也在200人左右。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量明显小于风景区,现在保护区的游客量为游客环境容纳量的30%。
3.2 保护区与风景区游客的个人统计特征
据统计,保护区游客有43.5%来自本省,54.8%的游客来自外省,风景区的游客83.2%来自外省,只有15.9%来自本省,两区游客来自国外的都很少(见表1)。据现场调查显示,来保护区旅游的游客大多是游风景区之后附带游览保护区,而且很多游客在来之前根本不知道武夷山有个这么好的保护区,认为到武夷山旅游,就是到风景区旅游,甚至有的游客把保护区跟风景区混为一谈。由此可见,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在省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因此对保护区的旅游产品还需做进一步的宣传。保护区40岁以下(含40岁)的游客占保护区游客的84.3%,风景区的占73.5%(见表2)。来保护区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上(含专科)的游客占85.2%,略高于风景区(见表3)。自然保护区与景区游客的收入水平相当(见表4)。结果显示出保护区游客多数为省内游客,文化程度较高,青年游客比例大。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生态旅游游客的特征。从统计所得的风景区游客特征也可以看出,风景区游客是保护区潜在的游客来源。
表1 游客来源 %
表2 游客年龄 %
表3 游客文化程度 %
表4 游客月收入 %
3.3 保护区与风景区游客的游览愿望
游客的游览愿望体现在游览目的、游览同伴、游览时间、自由游览意愿和花费意愿。
表5 游客游览目的 %
保护区与风景区的游客均以观赏风景为主,分别占游客量的46.1%和52.2%;以观赏风景和休闲娱乐两者为目的的游客分别占16.8%和20.0%;为了休闲娱乐的分别占13.9%、23.0%,可见保护区游客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比风景区少;以科考为目的的游客比例保护区(11.3%)比风景区中(0.9%)高得多,保护区以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游客占7.0%,也比风景区多(见表5)。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生态旅游游客的特征。
保护区与风景区游客的旅游同伴均以同事、同学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0.4%和77.9%,保护区比风景区低27.3个百分点;另据观察、访问结果显示,风景区由单位、团体组织的旅游团比较多,这可能是导致风景区百分比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保护区中同朋友来游玩的游客占32.2%,比风景区高出18个百分点,同家人、亲戚来游玩的游客以及独自一人旅游的游客所占的比例也比风景区的高(见表6);根据游客的现场访问得出此现象可能是因为风景区的旅游产品相对保护区更大众化,而保护区受游览地路况及旅游设施的影响而要求身体状况相当的人才能结为同伴。
表6 游览同伴 %
自然保护区一日游的游客所占比例为24.3%,比风景区高出1倍多,反映了保护区旅游产品有待于进一步做广度、深度的开发。保护区两日游、三日游都比风景区的少,多日游的游客比风景区多(见表7),这主要由于以科考为目的部分游客在保护区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以及根据现场游客的访问显示,在风景区进行多日游的游客到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概率高,游客在答问卷时,把在风景区那边游玩的时间也算进去了。由此也反映了风景区游客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客源。
表7 游览时间 %
自然保护区中愿意在游览路径上进行自由游览的游客占33.0%,比风景区的高出18个百分点(见表8),由此可见保护区的游客比风景区的游客更愿意自己把握游览的进度。从游客的花费意愿上看,保护区中愿意花费500元以上的游客占60%,比风景区低5个百分点,其中愿意花费1000元以上的游客占27.0%,比风景区高7个百分点,而保护区愿意花费200元以下的游客占18.3%,比风景区高10个百分点,且保护区的花费意愿比较平均(见表9)。
表8 游客自由游览意愿 %
表9 游客花费意愿 %
3.4 保护区与风景区游客的态度、行为
有80.0%的游客认为保护区中的森林景观最具有吸引力,而风景区中的游客却只有38.1%持这样的观点,保护区内有24.3%的游客是受野生动物的吸引而来,而风景区只有6.2%(见表10),可见保护区跟风景区相比,具有优势的旅游资源是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
表10 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
注:该问题允许游客多选
在跟旅游地居民的交谈中得知,两区购买当地手工制品所占比例都较高,保护区为47.0%,可见开展保护区旅游可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保护区的游客中有27.0%不与当地居民交往,风景区有29.2%,保护区游客给当地居民拍照多,但给当地小孩分发携带物品的少(见表11)。
表11 游客与当地群众的交往 %
保护区和风景区分别有85.2%和61.1%的游客希望遇到野生动物,有3.50%和4.40%的游客不希望遇到野生动物(见表12)。保护区有20.0%的游客遇到野生动物会进行观赏、喂饲、拍照,风景区只有7.1%的游客是这样的,进行观赏和拍照的在自然保护区中有19.1%,在风景区中有12.4%,会赶走遇到的野生动物的游客两区中都比较少,在保护区中占0.9%,在风景区中占1.8%(见表13),可见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更愿意接近野生动物。在对保护区游客观察中也发现游客很渴望见到野生动物,并且很爱护动物。
表12 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态度 %
表13 游客遇到野生动物的反应 %
两区均没有游客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不重要(见表14),由此可见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高。保护区有80.9%的游客认为有必要限制客流量,风景区中有69.9%的游客认为有必要进行客流量限制,可见风景区游客对生态环境容纳量的意识不如保护区的游客高(见表15)。
表14 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
表15 游客对限制客流量的态度 %
保护区63.7%的游客不赞成建立宾馆饭店,风景区不赞成的占32.7%(见表16)。保护区有63.5%的游客不赞成设置缆车,风景区不赞成的占44.2%(见表17)。有的游客认为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宾馆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不要破坏当地的环境,显示出游客已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而且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两区仍有相当一部分游客非常肯定地赞成设置缆车和建立宾馆,他们认为在景区中建立缆车、宾馆饭店是完全合理的。
表16 游客是否赞成在景区中建立宾馆饭店 %
虽然调查中所有游客都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游客赞成建立宾馆、缆车,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在游览过程中这些游客仍追求舒适、安逸;(2)游客认识上的错误,这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主要由于有些游客并不知道在景区中建立缆车、宾馆饭店会破坏景区中的生态环境。
表17 游客是否赞成在景区中建立缆车 %
两区的游客大部分都将垃圾就地放在垃圾箱中,在调查中没有发现游客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保护区和风景区的环境卫生保持得都很好。保护区有14.8%的游客把垃圾带离景区,并有15.7%把部分垃圾带离景区;风景区中有12.4%的游客把垃圾带离景区,只有1.8%的游客把部分垃圾带离景区(见表18)。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个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应该具有把垃圾带离景区的意识。
表18 游客处理垃圾的行为 %
保护区中有95.7%的游客希望得到游览指南,其中非常希望得到的游客为71.3%,风景区希望得到游览指南的游客为96.5%,比保护区高,但非常希望得到的游客为67.3%,比自然保护区略低(见表19)。保护区中有88.7%的游客支持建立游客宣传教育中心,其中非常支持的游客为70.4%,风景区支持建立游客宣传教育中心的有88.5%,但非常支持的游客仅为56.6%,比保护区低(见表20)。可见保护区强烈希望得到游览指南和建立宣传教育中心的游客多于风景区。
表19 游客对发放游览指南的意见 %
表20 游客对建立宣传教育中心的意见 %
3.5 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区游客的满意度
两区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都很高,但是自然保护区感到满意的游客更高,达到90.4%,感到不满意的游客只有5.2%,而风景区不满意的达14.2%(见表21)。两区游客对游览的满意度最高,自然保护区高达74.8%;两区的购物、娱乐满意度都低,其中保护区对购物满意的游客为1.7%(见表22)。可见自然保护区的游览项目质量很高,同时保护区也该注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土特产的经营等,这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又有利于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减轻当地居民因经济落后而产生与保护区之间的冲突。
表21 游客对旅游地服务的满意情况 %
表22 游客对旅游地满意项目的统计 %
注:此问题允许多选
4 结论
保护区的游客数量仍然比较少,其中本省的游客占一半左右,与此相一致的是一日游的游客占较大比例;保护区游客主体是文化程度和月收入都较高的青年游客;保护区的游客仍以普通的观赏风景、休闲娱乐为主要旅游目的,与风景区相差不大,同时保护区以其独有的环境资源吸引了更多的科考和体育运动人员;跟风景区相比,保护区游客显示了生态旅游者的特征:更愿意自由游览,对野生动物的观赏需求更高,对旅游垃圾的处理更环保,对建立缆车、宾馆饭店具有更科学的环境意识;保护区的游客对游览指南、宣传教育中心的需求很高;在保护区的旅游服务中,游览是游客最满意的,其他项目如交通、餐饮还有待于在合理规划中得到加强。
5 建议
保护区既要借助风景区,又要独立运作,有自己独特品牌,不要被风景区的旅游产品所遮盖。
保护区应注重多渠道的旅游产品宣传,如在风景区采取一些旅游宣传措施,让风景区的游客多了解保护区;在互联网上做好保护区旅游产品的介绍宣传,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和高收入群体的网上宣传;对在其他已开展生态游,但风格不同的保护区旅游的游客做好产品宣传,这样有利于保护区旅游知名度的上升,吸引更多的、更具有生态旅游素质的游客以及广泛的游客群体来保护区旅游。此外保护区也要做好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宣传。
由于游客对游览重视的程度较高,保护区应注重旅游路线的设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考虑到很多游客不赞成在保护区中建立宾馆饭店和缆车,在旅游路线的设计中,可以在适当的地点设置宿营地和小憩设施。保护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态旅游资源设计特色的旅游项目,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具有竞争力,同时可以使游客不仅仅停留在观赏风景、休闲娱乐的浅层次旅游,引导游客享受真正的生态旅游。
加强与其他自然保护区、武夷山风景区及各旅行社在旅游开展方面的合作和经验交流。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避免在旅游规划、决策上走弯路。
建立游客宣传教育中心,用画面、音像及互动活动等多种方式,向旅游者进行区内自然与文化、环境意识、生态旅游行为规范、野外生存等知识的教育,提高保护区内旅游者的生态素质。
为了满足游客观赏野生动物的需要,除了做好观鸟路线的规划设计、补充野生动物食物等管理工作,还可以建立部分动物散放园区。
[1] 钟林生,杨桂华,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钟林生,石强,王宪礼.论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2)61- 65
[4] 钟林生.论生态旅游者的教育[J].思想战线,1999,25(6)39-42
Analysis of Tourist Survey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Wuyishan National Scenic Spots in Spring
Zhang Lizhi1, Huang Li2
(1.HonghuaerjiPinussylvestris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lunbeier 021112, China;2.Fujian Academy of Forestry, Fuzhou 350012, China)
Mastering tourist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A visitor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interview,observation & questionnaires in Wuy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Wuyishan National Site Spots respectively in 2002 in spring.By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result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visitor demographics,preference,attitude,behavior) of Wuyishan Nature Reserve.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ourism product propaganda,designing visit route and setting up visitor education center were proposed for the eco-tourism of nature reserve.
nature reserve;scenic spots;eco-tourism;tourist;survey
1005-5215(2015)01-0056-05
2014-12-02
张立志(196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F592.7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