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连锁零售业配送中心作业优化—以武汉中百物流配送中心为例
2015-02-18刘晶璟
刘晶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武汉中百物流配送中心现状
武汉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简称:中百物流)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中国上市公司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58亿元,现拥有常温干货配送中心、低温冷链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江夏生鲜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咸宁常温干货配送中心等,为中百集团下属700余家连锁零售型仓储超市及便民超市提供商品配送服务,同时还对外承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
在中百物流的配送中心中,其常温干货配送中心(以下简称干货配送中心)经营历史最久,物流量最大,信息化建设最完善,本文将以其为重点进行研究。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开发区,以经营副食品、烟酒饮料、生活日用品及家电系列四大类商品为主,兼营其他商品的批发和零售。该中心占地面积130亩,拥有现代化库房2座,共8个仓库,呈“H”型分布,库房面积3.5万m2,拥有近100个装卸货口。在该中心的8个仓库中,高架库有5个,内置7m高5层货架2 100组,可存放标准托盘约3万个;通过型商品作业库1个;拆零商品作业库2个,配备数字显示分拣线(Display Picking System,DPS)5条,能同时满足1 800个品种的拆零分拣。
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目前的作业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不仅应用了中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还配备了25把无线手持终端、60台电脑和5台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无论是供应商送货,还是门店超市请货以及商品库存和配送,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该中心对商品实行条形码管理(托盘码、仓位码、商品条码三码合一),结合无线手持终端的使用,能实时记录库房收货、定仓、补货、移库等信息,及时准确记录仓位、品种和数量的变化,弥补了传统电脑记录滞后于实物转移的缺点。
2 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作业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
2.1 进货验货
图1 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作业总体流程图
进货作业时,供应商带订单和送货单到预检处,由预检员在系统中校验订单、送货单,校验通过后,安排收货口,并指导供应商在指定位置卸货、装盘。收货员检查核对商品条码、品名、规格、保质期、实际到货数量等,再利用手持终端输入进货单号,逐一扫描托盘条码,输入商品的实际到货数量、保质期等,入库信息录入完成后签收商品。
为了确保入库商品的准确无误,还需要由收货复核员对入库商品信息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在送货单上签字。供应商凭预检员、收货员、复核员三方签字的送货单去打印进货单,并凭此结算。
2.2 定仓入库
入库作业人员接收到定仓通知后,检查商品码盘质量,核对实物品名、件数与手持终端显示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将商品转运至储存区上架,然后利用手持终端将仓位信息输入,与托盘信息对应。
库内商品的储存采用ABC分类原则,根据商品不同的出库量、大小、轻重等由系统自动安排存储仓位。
2.3 盘点作业
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的盘点作业采用人工盘点,利用手持终端输入和上传盘点信息。对库存商品,实施按仓道顺序和时间分段,实行按时依次滚动盘点;对新进商品,安排单独仓位暂存,待当日盘点结束后再作系统入库处理。做到前清后不乱、盘点运营两不误。
2.4 拣选、发货作业
配送中心依据门店订货信息安排拣选和发货。订货信息一般每天接收一次,时间安排在凌晨开始,直到信息全部接收完为止,利用系统处理门店的订货信息。由订货信息生成拣选信息、补货信息,指导操作。
拣选作业中,零散货与整件分拣均按门店顺序保持同步。零散货使用DPS拣选,DPS分拣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分拣人员找货、拣货的效率和正确率。每一个门店的零散货拣选完成后,拣选员在《发货单》上签字,并将商品送到DPS复核区。复核作业时,复核员在电脑中输入发货单号,核对发货单号是否与电脑显示的门店一致,然后扫描商品条码,输入数量,复核码箱,全部周转箱的商品复核完毕,确认无误后,在系统中进行复核确认。如果复核中发现拣选错误,则报稽查员核查。
整件分拣作业,系统依据先进先出原则,指定拣选仓位。操作是分组分库进行的,拣选人员按门店领取《发货单》,合理安排分拣路线,核对分拣商品的仓位、品名和数量,核对无误后,取出商品,勾单,码盘。拣选完成后,分拣员在《发货单》上签字,将商品送至整件复核区。复核员对单核对商品品名、条码、件数信息以及码放是否规范、有无残次品等,复核完毕后,在对应商品上写上门店名称、托盘序号和商品件数,交单至理单室。
2.5 配送作业
配送装车时,车辆调度根据已经分拣复核完的“门店出货卡”派车,司机核对托盘数及商品件数并装车,根据系统自动排出的最优门店路线到门店送货。司机进行出车、回车登记。
3 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作业中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武汉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详细作业流程可以发现,虽然该配送中心已采用了较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是处于低效的传统作业模式,或者说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例如:
(1)出入库作业数据采集效率较低,流程复杂。该配送中心采用条码管理,条码信息的采集依靠光电技术扫描器,需要近距离逐一扫描,因此数据采集效率较低。出入库商品的核对采用人工逐一核对,虽然用到手持终端,但是仍需要人工逐一输入单号、扫条码、输入实际入库数量等,对于批量入库的商品还需要拆包或拆箱逐一清点,逐个扫描,对于周转量较大的配送中心来说,这种人工验货出入库方式的效率和正确率都有待提高。
另外,商品入库之后、出库之前都要进行人工复核,使出入库流程显得较为复杂。供应商供货等待时间也较长,结算流程也较为复杂。
(2)盘点作业效率有待提高。虽然盘点作业使用手持终端和人工清点相结合的方式,但对于仓储量巨大的现代配送中心来说,储存品种众多,储存量大,因此盘点任务量巨大,费时费力。
(3)上架和分拣作业,人工依赖性高,自动化程度较低。如商品上架和整货拣选时都需要作业人员自行寻找仓位,人工扫描仓位码和托盘码,影响作业效率。
(4)配送过程中,门店不能实时获得配送车辆行驶状况,接货作业中还是利用传统的纸质接收单比对,造成分店收货作业低效,耗时长,客户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5)配送中心信息不能实时与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信息共享,影响供应链的协调运营。如门店POS销售数据不能与供应商实时共享,不利于供应商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以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缺乏数据挖掘,配送中心不能对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准确的响应。
4 基于物联网的配送中心作业优化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能够提供实时的物品跟踪信息技术服务,同时实现资源实时共享和决策调度[1]。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作业流程效率的高低、客户订单响应时间的长短以及配送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配送中心乃至整个企业的竞争力。针对中百物流干货配送中心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该配送中心作业,建立基于物联网的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同时,该系统还需要集成EOS、EDI、GPS、GIS、GPRS以及传感器网络与检测技术等,可实现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物流过程控制、智能决策支持等,将大大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后的配送中心作业分析如下:
4.1 智能仓储作业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仓储作业是将RFID技术应用于货物识别和信息采集,通过在配送中心出入口设置读写器对产品进行自动识别,通过物联网获取产品的详细信息,并自动生成出入库清单,达到自动出入库管理的目的。另外,库内各货架中间设置一定数量的RFID手持终端或无线车载数据终端,以追踪货物在库内的信息[2],实现对货物从入库开始的自动识别、定位、盘点、存取、出库等全部作业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RFID相对于原来的条码扫描技术,其优势在于无需精确对位即可读写,可读取不可见标签,还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信息采集效率大大提高,可读写和修改标签信息,具有更强的防伪应用能力[3]。
(1)智能入库作业。物联网环境下入库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环境下入库作业流程图
如果配送中心可以通过物联网提前获得供货车辆信息,那么就可根据预计到货时间和到货信息提前作出接货安排。
物联网环境下,所有入库商品都需要贴有按照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EPC即电子产品编码,可实现物品在全球的唯一标识,EPC存储在RFID标签上,读取标签时,它可以与一些动态数据连接,例如该物品的生产厂家、原产地以及生产日期等。
在配送中心入库口处设置RFID读写设备,当粘贴有RFID标签的货物或托盘通过门口时,RFID阅读器可自动采集相关货物信息,并与订单自动匹配,确认匹配的货物才能入库。RFID阅读器可批量阅读和记录入库商品信息,对货品的数量、品名、保质期以及路途环境状态等信息都可以进行全部接收,并将信息自动上传至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入库效率。
如果供应商没有按照要求在商品上贴电子标签,就需要对所有货品进行质检,质检合格的货品才能进行贴签、入库。当出现不符合订单要求或质量要求的货品,系统要进行报错。
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存储原则、库存状态等,确定最佳的存储货位,并下达入库指令。商品上架时,如果是通过叉车上架的,入库指令可发到叉车上的RFID射频终端,通知叉车司机,并生成最佳路径到达指定货位进行上架。
系统对实际入库的商品也可实现智能结算。物联网环境下的货物标签存储着物品的价格信息,简化了供应商费用结算过程。
(2)库存控制及仓储环境实时监控。利用安装在货架上的RFID阅读器读取相应辐射范围内的标签信息,记录出入库商品动态信息,并上传至信息系统,可实现库存信息自动更新。利用货架上的RFID阅读器,还能实现库存控制。例如在系统中首先确定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制定库存决策方案,系统根据阅读器上传的动态信息,判断商品库存量低于或高于限量,或商品存储时间超过期限等情况,实现自动报警。
在仓库中安装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等信息,能实现对仓储环境的实时监控,还能实现烟雾报警和自动喷淋。仓储环境信息还能通过信息系统连接外网,发布到公共信息平台上,顾客可以实时查询。
(3)自动盘点。利用货架上的RFID阅读器或移动式车载RFID阅读器进行读取,直接在电脑上刷新就可以收集到盘点结果,能快速准确地对库存信息进行盘点。这将显著减少盘点作业的劳动量,提高盘点的效率和准确率。
通过精确快速盘点,分析统计出缺货信息后,还可利用EOS系统将补货信息及时发给供应商,及时订货,减少缺货率,提高缺货处理率。据统计,沃尔玛在采用了RFID技术之后,货架缺货率下降了16%,缺货处理率提高了三倍[4]。准确的盘点还能减少误存现象,对储位不合理的货品进行储位调整。
(4)分拣与出库作业。物联网环境下出库作业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物联网环境下出库作业流程图
配送中心从智能仓储管理平台上接收门店订单,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区分先后,对订单的需求进行分析,查询库存看是否缺货,如果不缺货则安排拣货,如果发现缺货,则自动生成补货单,并通过EOS系统生成采购订单,通过EDI传送到供应商以实现供应链的JIT。
分拣作业时,系统需要将门店订单进行分解,以便分区分拣。系统自动生成拣选方案并下达拣选任务。系统能将拣选线路规划好,拣选人员根据射频终端指引到达货位,按照拣选方案进行拣选,提高了拣货速度和正确率。拣选完成后,可利用电子标签阅读器快速复核,而不需要传统的人工复核。
商品出库时,由设置在仓库出库口的RFID读写器读取商品的电子标签信息,上传到信息系统,系统自动生成出库清单,并与门店订单进行核对,如无差错,则顺利出库等待装车,商品库存信息也实时更新,如有差错,系统会有提示,提醒仓库管理员进行清查。
4.2 智能配送作业
物联网下的智能配送作业,可制定动态配送方案、自动配装配载、到达时间自动提醒、对配送信息自动更新、送货信息自动反馈等。
利用GIS、物联网技术及时获得交通条件、顾客需求等动态信息,制定动态的配送方案,自动排出最优门店路线。同时可利用系统中记录的各项货物的属性数据,实现自动配装配载,能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质量。配送方案确定后,系统计算出货物到达的具体时间,可提前告知收货人准备收货。
当整车货物离开配送中心时,在产品包装箱上贴上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对整车货物进行扫描,确认后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信息系统中,实现配送信息自动更新。分店收货作业中,收货作业人员只需要对封装的RFID进行扫描,即可确定货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订单,不符时要报错,门店收货确认的信息也要上传到信息系统中,由系统进行信息的处理,以削弱货品被错误配送所带来的影响。
系统还能实现门店智能结算,审计确认后的费用可在计价系统绑定的银行账户上自动扣除。此外通过扫描返回车辆,系统还能自动进行回车登记等。
4.3 智能物流过程控制与货物状态查询
智能物流过程控制主要是将RFID技术与信息空间技术相结合,在运输的货物及车辆上粘贴RFID标签,在运输线上安装RFID读写器设备,通过接收RFID标签信息来实现配送车辆的识别、定位和跟踪等。同时将有源RFID标签与GPS联合使用,还可将车辆、位置及货物信息传输至信息系统,相关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到车辆、货物的运输状态。如门店可查询到配送车辆行驶的实时记录,获得车辆预计到达时间和货物信息,可提前做好收货准备,提高门店收货的效率。
此外,采用传感器设备对运输过程中的特殊货物,如生鲜货物、冷冻食品等的温度及存放状态进行实时感知,并将信息反馈至信息系统,相关人员可根据货物状态做出及时信息处理,从而确保货物配送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5]。
4.4 智能决策支持
智能决策支持是将企业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工具等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云计算平台等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计算与分析,处理结果为企业市场统计分析、经营决策等提供支持[5]。
通过智能决策支持,可实现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对门店商品需求状况的数据挖掘等。
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和各门店库存量、销售记录等信息,可通过系统及时与供应商共享,供应商能更清楚自己商品的市场销售情况,销量好的商品能及时备货,以达到采购的及时性,销量差的商品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或改进商品。通过减少缺货、降低积压、促进销售等,降低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达到与供应商的共赢。系统还可对供应商进行信用等级评级管理,对具有不良信用的做出惩罚或加入黑名单,以降低对整个采购业务的影响。
通过加大门店POS信息的数据挖掘等,分析顾客的消费期望,更好地预测分店的订购请求,增强了货品订购的目的性,减少了缺货和滞销。另外,物联网还能在提高客户体验的同时,记录客户的消费行为、购物习惯等有用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能够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法。
5 结束语
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大大提升现代化配送中心整体运作效率,优化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缩短订单响应时间,可节省物流活动中人工费用、管理费用、信息采集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能实现订单全程跟踪、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等,大大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通过上游供应商、下游零售商的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基于物流信息衍生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如物流跟踪、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等,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是长久来看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当然,配送中心采用信息化的作业方法,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都有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和管理力度,同时尽可能减少核心员工流动性,以保证系统的高效实施。
[1]韩冉冉.渝烟物流配送中心库存管理作业流程优化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2]周鲜成,贺彩虹,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研究[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ICRS)[C].2010.
[3]吕峻闽,繆春池,等.基于RFID和SCOR的物联网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12).
[4]邢红央.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4,(8).
[5]王喜富.物联网与智能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