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2015-02-18张爱儒高新才

统计与决策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江功能区命名

张爱儒 ,高新才

(1.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00;2.青海大学 财经学院,西宁 810016)

0 引言

国内对于能力发展的研究多从阿玛蒂亚森的理论出发,且多集中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约束因素是人力资本水平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内部的聚集、整合和产出能力,其为自身基础和造血能力的体现,是发挥外部作用的内在基础。自我发展能力由诸多要素构成,对于不同区域主体,不同空间范围尺度下的区域主体而言,自我发展能力的构成要素各异,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尽管学术界对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这一领域仍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比如究竟什么是生态功能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它的内涵是什么?生态功能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哪些特性?一个地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状态,才算是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对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而言,其自我发展能力现状如何,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原因有哪些?如何去培育、提升抑或维持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诸如上述问题,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为例,尝试对上述问题给予定量分析。

1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介绍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北纬31°39′-36°16′,东经 89°24′-102°23′,是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区域。行政区域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21县1乡,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1%。气候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年温差小,日照时间长,无四季区分,干湿两季分明,日温差大,辐射强烈,冷热两季交替的气候特征。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每年向区外输送水量约611亿立方米,孕育了中国最大最长的三条江河和众多的湖泊、沼泽湿地,黄河水量的49%、长江水量的25%和澜沧江水量的15%均来自此生态功能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是“地球之肺”,冰川资源蕴藏量2000亿m3,沼泽分布率大于2.5%,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源涵养、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巨大生态功能,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2013年底,三江源区内总人口130.23万人,占青海省总人口的22.54%,人口密度3.3人/km2;民族成份以藏族为主,占90%左右,牧业人口96.41万人,占总人口的77.31%。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270.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44元。

2 指标体系构建

2.1 样本确定及数据来源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主要研究青海藏区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州所辖的21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本文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13》、《青海统计年鉴2013》和各州县2013年统计年鉴。

2.2 指标体系构建(表1所示)

3 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所属21县涉及的28个与自我发展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测度。如表2所示。

3.1 主因子评价分析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较大,大多数大于0.3,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分别为0.529、0.571、0.516、0.789,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分别为24.025、129.607、165.691、97.509,P值都为0.000。

表2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数据标准化指标值

(2)因子载荷分析。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表3 自然子系统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3主因子解释:第一主因子主要由ZX2、ZX4,即常用耕地面积和水浇地所影响,都与人为活动有关,命名为自然活动因子,用Y1表示。第二主因子主要由ZX3,即森林覆盖率,命名为自然资源因子,用Y2表示。第三主因子主要由ZX1,即土地面积有关,命名为自然要素因子,用Y3表示。

表4 社会子系统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 4 主因子解释:第一主因子主要由 ZX6、ZX7、ZX8、ZX9、ZX10,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境内公路里程、互联网宽带用户、居民生活用电量,这些都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故命名为社会发展阶段因子,用Y4表示。第二主因子主要由X11、X12,即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影响,都与社会服务有关,故命名为社会服务因子,用Y5表示。第三主因子主要由ZX13,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影响,与社会福利有关,故命名为社会福利因子,用Y6表示。

表5 经济子系统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5主因子解释:第一主因子主要由ZX18、ZX19、ZX20、ZX22,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粮食总产量、有效灌溉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影响,这些都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故命名为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用Y7表示。第二主因子主要由ZX14、ZX15,ZX21,即人均GDP、财政自给率、第二产业占比影响,都与经济发展结构有关,故命名为经济发展结构因子,用Y8表示。第三主因子主要由X16、X17,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影响,体现为储蓄与投资,都与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故命名为经济发展方式因子,用Y9表示。

表6 人力子系统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6主因子解释:第一主因子主要由X23、X25、X26、X28,即总人口、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影响,这些都与人力资本的数量有关,故命名为人力资本数量因子,用Y10表示。第二主因子主要由X24、X27,即城镇化率、专业技术人员数影响,都与人力资本质量结构有关,故命名为人力资本质量因子,用Y11表示。

(3)从主因子得分中提取主因子.

从Y1、Y2、Y3、Y4、Y5、Y6、Y7、Y8、Y9、Y10、Y11中提取 5个主因子,解释方差91.545%,结果理想。如表7、表8所示。

表7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表

表8 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8主因子解释:第一主因子主要由Y1、Y4、Y7、Y10,即自然活动因子、社会发展阶段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人力资本数量因子影响,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动力有关,故命名为发展动力因子。第二主因子主要由Y6、Y9,即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结构影响,这些与经济发展结构趋势有关,故命名为发展结构趋势因子。第三主因子主要由Y3、Y8,即自然要素、经济发展方式影响,这与社会发展要素有关,故命名为社会发展要素因子。第四主因子主要由Y5、Y11,即社会服务、人力资本质量影响,这些属于社会发展动力,故和主因子1一起归结为发展动力因子。第五主因子主要由Y2,即自然资源影响,这与社会发展要素有关,故命名为社会发展要素因子。

(4)三江源生态功能区各州县主因子得分。三江源生态功能区21个县的因子得分如表9所示。

表9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各州县因子得分表

(5)样本综合得分。在计算综合得分之前,先根据方差贡献率对5个主因子进行赋权,公因子权重计算公式为:,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公因子权重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由表9可知,从发展要素视角看,玛沁县位居第一,主要是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带动了地区的发展;最低的囊谦县是由于人口较少,主要以藏族为主,发展条件不完善所致。从发展动力视角看,共和县位居第一,久治县最末。从发展结构趋势因子视角看,玉树县第一,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经过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使其发展更好;玛多县位居最后,是因为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恶劣使其排名居后。由表11可知,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贵德县、尖扎县、玉树县、共和县和同仁县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得分排在前5名,表明综合自我发展能力自身基础相对最好;久治县、班玛县、达日县、甘德县和杂多县综合得分排在后5名,表明综合自我发展能力自身基础相对最差。

表11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各县综和得分排序表

4.2 政策建议

(1)构建生态化产业模式,大力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构建生态畜牧业等产业生态化模式,大力发展资源优势产业;构建三江源区域经济增长极,提高青海三江源藏区经济发展水平,转变调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三江源生态功能区,提高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整体自我发展能力。

(2)建立生态保护与重建的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应逐年加大对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可考虑把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财政预算,通过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保证资金投入。通过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税和保护基金,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3)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做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宽移民就业渠道,确保生态得到保护,畜牧业持续发展,牧民持续增收;加强政府对后续产业的宏观领导,强化经济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证后续产业健康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牧民劳动者素质,增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

[1]高新才,姜安印.西北区域经济发展蓝皮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曹子坚.西北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1.

[3]燕守广,沈渭寿,邹长新,张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

[4]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5]陈辞.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生态补偿机制[J].生态经济,2009.

[6]曹文虎,李勇.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

[7]Adom S.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Reprint.edited by E.Canna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

[8]Ricardo D.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London:Gaernsey Press,1973.

[9]田官平,张登巧.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探讨—兼对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01,(2).

[10]徐君.四川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

[11]罗晓梅.论生存方式的变革与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J].探索,2007,(4).

[12]李林.论信息服务与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08,(2).

[13]闫磊,姜安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实现基础—空间管制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2).

[14]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7~2013.

猜你喜欢

三江功能区命名
三江之水天上来
三江之水天上来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三江并流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