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

2015-02-18王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4期
关键词:钦州运行机制陶艺

◆王刚

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

◆王刚

对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实践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校企合作运行现状,详细剖析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通过实践探索,寻找适合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运行机制发展的道路。

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校企合作

10.3969/j.issn.1671-489X.2015.24.169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的简称。在国际上,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ACE)对合作教育的解释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1]。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紧密合作,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与不断发展、完善,需要有一套较为规范、稳定、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各合作主体在一定的合作制度规范下有效运行。这种制度体系,即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它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基石,是推动校企合作正常持久运行的“动力源”。

1 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运行现状

钦州学院于2013年6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2014年8月成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钦州学院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区域设计文化特色,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对于促进钦州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推动钦州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始于2007年,从最初作为一种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到更深层次作为一种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的研究,校企合作经历了浅层次、中层次、深层次三个合作阶段,在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丰厚内涵,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2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

校企合作的持久稳定的运行来自于强劲的内在驱动力,缺乏驱动力的校企合作就会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这种校企合作只能浮于表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利益分布不均衡,从而很难形成深入下去的驱动力。因此,充分挖掘双方的利益点,形成对等的合作效益,这是校企合作运行的关键。

当前是一个合作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时代,校企合作必须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合作才能成就更大的平台。如何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这是校企合作能深入开展下去的前提。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团队在合作之初就充分展开实地调研,与众多区域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深度研讨,并客观梳理自身办学特色,系统总结出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和企业的利益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开展长期、深入、广泛的校企合作,并建立激励约束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科专业建设制度、师资培养制度,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实现校企多方共赢。

3 突出实践的教育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在高校兴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解决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就业对口率不高、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这一人才培养问题。针对这方面,校企合作的重心就是要能提高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为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始终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2010年学院与钦州市嘉华陶业有限公司共建钦州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坭兴陶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设备,每年能容纳学生开展实训项目200人次。

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钦州学院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修订过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2]。

按照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对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始终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积极与企业互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四个,并签订了长久合作协议,每年能接纳实训实习人数100人左右。

引进校企专家、教授,组建实践教学名师团队 制订提升教学队伍建设水平实施方案,强化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名师团队建设。在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加快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教学名师团队建设步伐,引进一批具有企业背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别人才,有力地促进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名师团队建设。

突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好坏。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最有效途径。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构建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钦州学院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90%。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毕业生质量社会认可度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评价越来越高,就业率到达98%以上。近三年来,师生参加亚洲陶艺大赛、工业设计大赛和全国陶瓷技艺大赛等系列大型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五项,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56项。

4 注重实效的科研运行机制

科研合作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一环,科研合作的好坏是判断校企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重视基础研究,积极做强应用研究,为地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科技和智力支撑。双方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现建有坭兴陶研究所、坭兴陶工艺与创意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坭兴陶泥料研发中心、钦州坭兴陶传承与开发平台。

通过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在突出坭兴陶特色的同时,立足于服务北部湾区域经济,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能力,整合企业技术资源优势,激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校企优势互补,既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又增强了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双赢”。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孵化出一系列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两项,建设有三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校级教改课题立项三项,获两项广西区级科研课题立项。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团队设计开发日用陶新产品133件、艺术陶新产品182件,其中大部分新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定点窑变研究技术获得突破,丰富了传统坭兴陶的窑变色泽;成功研制了“太子黄”色泥和养生泥,新型泥料的成功研制大大丰富了传统坭兴陶的泥料品种。

5 多方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

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成功开展是多方参与、合力推动的结果。政府是校企合作的倡导者,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学校和企业作为直接利益双方,是校企合作开展的执行者;行业协会作为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协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训质量监控,还参与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评估、制定培训标准,帮助学校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产品设计(坭兴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还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能。自2008年至今,钦州学院联合钦州市科技局主持,与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协、市文新局、市文联、市关工委等八个部门已成功举办八届钦州市“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大赛,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传承坭兴陶文化,扎实推进陶瓷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陶艺技能和陶艺创作水平的提高,钦州学院2012年承办第四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之大学生陶艺作品大赛;2013年举办广西第二届青年陶艺作品展览暨学术研讨会,活动秉持健康、创新的理念,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广西陶艺文化教育与陶艺创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2014年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联合举办大学生陶艺作品大赛和第六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雕刻比赛(钦州赛区);2015年共同承办国家银河培训工程钦州市坭兴艺术陶、日用陶技术高级研修班,旨在加快坭兴陶产业发展,缓解钦州市坭兴陶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提高现有坭兴陶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缓解坭兴陶人才紧缺状况。■

[1]孟宪微,殷山明.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1):38.

[2]刘俊昌,唐长菁.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2(14):177-178.

G642.44

B

1671-489X(2015)24-0169-02

作者:王刚,钦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设计(535000)。

猜你喜欢

钦州运行机制陶艺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疯狂”的陶艺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学陶艺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做陶艺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