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教学中不同评价方式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5-02-18陈东
陈 东
高校网球教学中不同评价方式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陈 东
文章以北京林业大学4个女生网球初级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实验效果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式对网球初级班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不同,主要表现在女生的体能、技能和体育锻炼态度上。过程性评价可以提高实验班女生下肢弹跳力和一般耐力,提高学生技术学习能力,提高其技术掌握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方面更具有优势,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等维度上均显著优于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
高校网球;女大学生;过程性评价;体育锻炼行为;教学实验
进入21世纪后,教学评价正朝着一个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加突出评价中对被评价者的人文关怀,我国教育界对学生课程评价由甄别、筛选等功能,转向强调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功能,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模式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革。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对学生课程评价要从过去单一运动技能指标的评价拓宽到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综合指标的评价。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在评价内容上大多数高校已经包含了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测验,但仍缺少对情感态度的评价。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评价活动仍然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忽视了学生的进步幅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往往造成体质强的学生无压力、体质差的学生压力大的局面。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并没有真正得到完全实施。基于此,在高校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迫切要求建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线教师迫切的愿望和急需解决的课题。
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过程性评价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学习中实施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习,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这种评价方式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为根本功能的。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不但注重评价的结果,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目标和过程的并重,在评价的功能和核心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为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北京林业大学4个女生网球初级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共120名女大学生参与了此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采用随机访谈与教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高校一线网球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在网球教学中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理解和实施。
2.教学实验法
实验条件控制:2014—2015学年第2学期,在4个女生网球初级教学班进行为期15次教学课共计30学时的教学实验。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人数为60人;两个班为对照班,人数为60人。实验班在学完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后,对实验对象进行阶段性评价,向学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阶段性评价不计入最后得分,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定。对照班在学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为了实现除评价方式外的同等条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任课教师、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场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
过程性评价教学设计:在第一节网球课上进行评价改革的动员,让学生了解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过程与特点。
A.平时评价
平时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我反思性的一个评价。它以周为时间单位,学习平时评价表的项目有四部分内容:一是学习态度,主要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二是学生本周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学生本周的学习成果。平时评价采用自评、组评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评价,为他人评价,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初步学会自我调控与合作,学生在自评这些项目时也是对本周网球学习的过程的反思。评价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B.研究性学习档案袋评价
学习档案袋也称成长记录,学生自己对网球学习中的一些感悟与体会进行分析与解释,反映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做自我反思。
教师以网球各项技术教学为周期,对每个学生的档案袋给予评价。老师结合所有的这些评价等级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定等级,还会给出一个激励性的评语,评价时评价语言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
测试内容:实验前后进行三项体能测试(包括80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网球专项技术测试(包括正手击球技术与技评、反手击球技术与技评)。技术评定的评分标准:熟练性(动作规范、熟练、协调优美)、准确性(落点很准)和速度性(击球速度快)。正、反手击球考核方法:两人喂球,在网柱两侧位置,将球抛到单、双打边线附近左右区域,考试者在底线外左右跑动,正、反手击球各5个,共30分。要求:(1)击球者必须向右或向前移动,将球击到对方有效场区;(2)移动中技术合理,脚步到位;(3)击出的球要有一定力量与深度,击球进区每球3分,失误(出界、下网和不到位)1次扣1分。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实验前后,选用由毛荣建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目标态度、体育锻炼行为认知、锻炼情感体验、主观判断标准、体育锻炼行为控制、体育锻炼行为态度以及体育行为意向等进行问卷调查,以比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带来的影响。
在实验前后使用重测法,随机抽取了样本的50%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次回答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3和r=0. 846,故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4.数理统计法
在Microsoft Excel XP和SPSS上对所有测试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组别的前后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网球运动在高校普及的原因探析
高校中掀起的网球热潮,究其原因,是网球对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很大好处。首先网球的健身效果好,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可控性和趣味性,使得参与者热情饱满,不易觉得累,但锻炼效果良好,能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力量的增长,改善人体柔韧性,提高人的灵敏性,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其次,网球运动对参与者综合素质的塑造作用强,运动者诚信、自信、合作等优秀品质在网球运动过程中被不断强化,网球运动中的技能、心理、准则、礼仪等网球文化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运动者。
2.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主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把结论部分地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逐渐学会自我评价。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它强调学习者自身要发挥主动性,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个体的知识结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个体由于原有的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情境、相互协作、积极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教学评价应重视“真实化”的情境,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建构,推崇合作学习和过程评价。
(2)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能多元性、个体差异性、主观创造性、潜能开发性,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它认为要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它认为传统的评价方式用相同的方式把相同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直接导致消极抵触情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现代教育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评价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3.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学习与考试评价是教学的两个方面,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把考评看作是对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查,评价内容局限于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评价主要由外部主体来实施,评价方法基本上是技术评定和数量评定相结合,既不能全面检查学习效果,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幅度。而过程性评价有其独特之处。
(1)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内部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其参与者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评价的结果从师生互动中直接得出,也直接为师生互动服务。而外部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会使教师或学生因受到较大的压力而感到焦虑或抵触。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与学生不会受到来自外部评价者的压力。
(2)过程性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方法多变
终结性评价一般都有一套成形的步骤明确、价值取向明确的操作程序,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在一定意义上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只能用来宏观性地调控教学。而过程性评价则要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实际情况,评价的内容涉及的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等不断地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目标、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方式、课堂的练习气氛等因素,不断彼此相互地发生着交互影响。
(3)过程性评价不强调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因人而异
在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实质,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高低做出判断。由于评价者的价值取向、思维定式、喜好程度等不同,评价必定会带上主观色彩。对同一个被评价者,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种现象在过程性评价中也存在,评价结果因评价主体而异,由于评价主体(教师或同组的学生)处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情绪状况的变化,使得评价的结果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要力求克服评价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4.学期初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结果比较
为了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初始水平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本文在教学实验前一周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3项体能指标和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试。检验结果(见表1、表2)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质水平和锻炼态度无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上符合教学实验的分组要求。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3项体能指标差异性检验
5.评价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体能指标进步幅度的影响
女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会影响其网球学习的效果,不少女生反映网球教学中球拍重、球速快、反弹高是阻碍其掌握技术动作的主要原因。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体育锻炼态度不同维度指标检验
本文对实验前后初级网球班的女生三项体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表3、表4中我们看出,实验班女生在800米和立定跳远两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出现明显增长,进步幅度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而对照班女生在实验后立定跳远指标出现增长。这说明网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指标,实验班效果更好,不仅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腿部爆发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耐力。
表3 实验后实验班不同体能指标的进步情况比较
表4 实验后对照班不同体能指标的进步情况比较
表5显示,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三项体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立定跳远和800米两项指标提高更为显著,这种现象说明实施过程性评价教学实验,体能提升效果更好。
表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同体能指标进步幅度差异性检验
6.评价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技术指标进步幅度的影响
表6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技术指标进步幅度差异性检验
实验后,我们对学生两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与技术评定(见表6)。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女生和对照班女生在网球基本技术水平成绩上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7.评价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不同的评价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在体育锻炼行为上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体育锻炼态度反映学生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由于网球运动高雅时尚,深得高校女生的喜爱。但是部分女生选修网球项目后也会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对网球的认识、感觉较差等问题。
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不同维度指标进行了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7。我们把表7与表2进行比较,发现两个组在实验后各个维度上均出现了明显增长。从表7我们发现,经过一学期网球教学,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学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等5个维度上均好于对照组学生,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
表7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锻炼态度不同维度指标检验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网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指标、网球技术指标和体育锻炼态度指标,而且采用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班效果优于采用传统终结性评价的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反馈,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自身在步法移动、拍面控制、击球时机、落点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技术的掌握上更为准确和熟练,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技术指标上相比对照班表现更加突出。同时,实验班学生通过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质量和水平,能概括性地总结出锻炼效果,并对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有积极性认知评价,对自己参与网球锻炼持一种肯定的评价,在参与网球教学与练习过程中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进而有继续参与锻炼的意向,并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表现出更加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总而言之,本研究表明在网球教学中,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从传统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能、网球技术和终身体育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女生网球初级班的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不同,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体能、技能和体育锻炼态度上。
2.过程性评价可以显著提高女生下肢弹跳力和一般耐力水平。
3.过程性评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技术学习能力,提高其技术掌握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4.过程性评价模式比传统终结性评价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显著提高体育锻炼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等维度指标。
5.本次的实验对象是网球初级班的女生。建议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更多项目和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还可以从其他的心理学效应方面展开。如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信心和学生的社交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其评价体系和实施步骤。
6.把过程性评价应用于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7.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使用的特定条件,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必须注意过程性考评的特点,注意它的局限和不足。同时要借鉴其他评价方式的优点,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1]陈新汉.评价论导论——认识论的一个新领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3]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1,(3).
[4]张力为,等.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孙卫星.现代网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
[7]华音.高校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4).
[8]郭斌.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9]叶延武.过程性评价:内涵与操作——以深圳市育才中学为主例[J].课程·教材·教法, 2008,(11).
[10]韩叶秀,杨成.认识论视野下学习过程性评价探析[J].教育视野,2012,(2).
责任编辑:杨春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 Assessment on the Effect of Tennis Curriculum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HENDong
In order to promote a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 teach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ocess assessment and final assessment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 enrolled in junior tennis classes. The process assessment was used in two experiment classes and the final assessment was used in two control classes. The independent t-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 and control classes in physical fitness tests, tennis technique tests and exercise attitudes. After the experiment,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 classes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800 meters running test, the standing long jump test and in tennis techniques, and showe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exercise (behavioral attitude, objective attitude, cognitive behavior, intentional behavior, emotional experience) than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classes. It is suggested to use process assessment mor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tennis curriculum;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rocess assessment; teachingexperiment
10.13277/j.cnki.jcwu.2015.06.016
2015-10-06
G804.26
A
1007-3698(2015)06-0104-06
陈东,男,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100083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JFU2014JG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