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心源的书画印艺术

2015-02-18作者丨伊蕊常薪

台声 2015年18期
关键词:心源篆刻笔墨

作者丨伊蕊 常薪

1966年,曹心源6岁时,经父亲训导,开始学习书法。1970年,为染翰之需,学习篆刻。1976年初,经表兄王效宓引荐,拜识齐燕铭先生,并受其点拨。之后,拜识李大千、康殷、韩天衡等先师,初窥印宗秦汉之理。1979年参军入伍。198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此,曹心源醉心于书画篆艺术之殿。

印:终悟金石之道

为追求篆刻艺术的精髓,曹心源拜著名篆刻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创作院院长韩天衡为师。韩天衡的篆刻有一种强烈装饰的美。韩天衡认为,在秦汉工匠之后,从最自然处下工夫是很难奏效的,人工的气息未必一定与艺术相悖,倒是一定的刻意中包孕的自然之趣,使美显得更醇,更耐人寻味,而且更凝练。所以,韩天衡的印章具有一种平面构成的意蕴,不是古典书法形式,而是用西方形式在小小印面表现地道的中国味:线条圆润厚实、强调重心稳定,还有就是一种信手的趣味。

曹心源深得韩老师之真谛,在学习上,采古取今,上溯古玺、秦汉印,近取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诸家,只要有长可取、有益可获,均汲取自身。渐渐地,曹心源学得一手篆刻之道,尤得益于吴让之、韩天衡,治印不主一家之法,尤重“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效果,所作之印,布局匀称,虚实相生,不泥古不盲从,博采众长,于方寸之间大胆运用曲直技法,于精微处见真淳,雅俗共赏,仿佛其篆刻自秦汉入手,从“摹”“作”“削”的程式中挣脱出来。

曹心源尤记得老师韩天衡曾教导:“务必在三千年传统中好好洗个澡”,“集中临摹一些汉印,至少三百方”。因而,自踏上这一艺术之路以来,他博览群书,苦学印学三昧,透彻理解古人的“印外求印”说,终悟金石之道。

篆刻《我独泊兮》

篆刻《般若》

由此,曹心源的作品十分注重布局与刀法,他时常在虚实的巧妙处理与字形、字体的变化中体现出个性和意趣。结体严谨,布局平稳,给人以庄重威严浑厚之感。其鸟虫印在规整粗壮的方框之内,刻去零碎的留白,留下西线一般的印文,文字曲绕飞动,煞是流畅,让人联想到一方动人的窗花剪纸。

“篆刻技巧只是艺术得到升华的手段。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时代的创新精神,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情感的自然流露,达到形式技巧与深刻内涵的高度统一,而最终形成自己与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曹心源对于篆刻艺术的最好阐释。

书:“我于此处悟天人”

自清以来,流派篆刻大家都是杰出的书法大家,篆刻家王福庵说,“知书善书乃治印之本,若徒见刀石而无笔墨,格终不高”。可见书法造诣会直接影响到篆刻水平的高低。

曹心源自知其理。他自幼学习书法,性格豪爽不羁,曾书工隋代重要碑刻——龙藏寺碑,并得当代名家指授,落笔圆浑,用墨厚重,气势磅礴,并于笔墨构思中产生自然、空灵与淳厚的风骨,独具一格。

1995年,曹心源进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成为艺术系教师,教授书法和篆刻专业。尽管如此,曹心源仍学习不止。他继续研悟老师李大千、康殷心得,从大师一生中修得习性。他心中明白,老师李大千一生为艺术,擅爱书法,尤以篆书、汉隶为每天的必修课而习之,而这重要的基本功老师一直坚持到晩年。为此,曹心源以老师为榜样,坚持习作,雷打不动,从不松懈。而在老师康殷身上,老师强调书法艺术中“法”的地位,坚决反对狂、怪、野,主张书法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听其自然的变。同时,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写出新水平。这一论观,曹心源亦悟得真髓,深有同感,并付诸行动。其今天的书法更隐隐渗透着老师“古人下笔已绝伦,更有刀工妙入神。造化千秋钟异彩,我于此处悟天人”之境意。

书法作品一

书法作品二

正是由于曹心源秉承师学,勤奋苦研,大胆创新,其艺术成就与日俱增,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1998年,文化部鉴于曹心源在书法艺术的修为和境界,特聘请他为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书法作品评委。200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画名家——曹心源》一书。2009年11月,有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兰亭奖”。并被《中国书画报》等单位授予“中国青年美术家百杰”称号。

曹心源成功了,在他的作品中,除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元素以外,不乏透着情感因素,但更多的还是透着他的百般斟酌及在艺术创造中的理性思考。曹心源谨饬工整的作品,远远高于那些激情奔放的即兴之作。他从不刻意模仿所谓流行样式,而是在向心灵膜拜,向艺术的深层探寻,是在古意韵致准绳的基准之上的情感的自然奔泻流淌。从某种意义来看,曹心源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唯美倾向。

画:不囿于师里师外

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意境,为篆刻的别开生面打开了一扇窗,新鲜空气和灿烂阳光赋予印章以新的生命活力,而篆刻家的擅长绘画又为篆刻打开了一扇大门。

画作《一片冰心在玉壶》

画作《峰色秋还好》

在获得印、书之道之后,曹心源亦未放弃对画的苦苦探索。老师李大千主张,“作画者必先习字,以习碑为宗,书法娴熟,基础稳固,怡可操笔作画、治印”。这个主张对曹心源影响深远。他感悟,绘画讲究行笔,传统笔墨,用墨酣饱,水墨交融,以篆、隶笔法用于作画。重于构图与线条,以致风格苍莽、雄健而有动感,篆、隶之意融入画中,传神达情。速写古朴苍劲,融书法与绘画于一体,可别树一帜。而这,正是他几十年来孜孜追求之目标。

不仅如此,在习画过程中,曹心源不囿于传统以及中西方,也不囿于师里师外。譬如山水画,他喜爱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黄宾虹的笔墨神韵,最令他折服。于是,渐渐地,在曹心源画作中,或多或少地有了黄宾虹的影子。从笔墨上看,他的山水画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从色彩上看,有水晕墨章,元气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斓的青绿设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渴笔。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古家笔法,但又完全不是古人。

而从学术层面来看,曹心源作品依然归于山水画的主脉——荆、关、董、巨的宏大、崇高范畴,但他依真而作,笔墨繁复,在笔法中渗入刀法,画面苍浑古茂,充溢着通透的灵性和放浪的野逸。

表象的标新立异,或者说急于确立自己的样式,无疑是艺术创造之大忌。曹心源亦深谙此理。从严格意义来讲,曹心源的山水画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在“打磨”与“切削”。那么也可以说,唯有具备足够的耐心,才能排除各种诱惑,从容地步入旁若无人的创造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多年来,曹心源的艺术生涯成就可谓相辅相成。其书得益于书印,古拙凝重中见飘逸散淡;其印得益于书,高古雄浑中寓冲淡平和;其画得益于书印,传统中不时有创新的影子,谨慎经营,反复推敲,挥运挟风,拙而披削,虽为经意之作却往往浑然天成,不露雕琢痕迹。

学识,是艺人建造自己艺术摩天大厦的基石。仰慕古人,但不拘于古人绳墨,这样才能彻底翻身。艺术孤旅,曹心源可谓言行一致。

猜你喜欢

心源篆刻笔墨
笔墨童年
《圣山系-心源》
篆刻
对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的感悟
艺术意境中生命哲学的静照及其表征
为练笔墨才写荷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