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健康源于良好的习惯
2015-02-17采访嘉宾汪俊上海第九人名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采访整理臻熙编辑不二
采访嘉宾/汪俊(上海第九人名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 采访整理/臻熙 编辑/不二
儿童口腔健康源于良好的习惯
采访嘉宾/汪俊(上海第九人名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 采访整理/臻熙 编辑/不二
《科学生活》:窝沟封闭是防止儿童蛀牙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那么,哪些孩子适合做窝沟封闭呢?做了窝沟封闭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
汪主任:刚刚长出的牙齿,其窝沟发育是不够成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窝沟才会慢慢发育成熟。就像刚刚发芽的小树,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刚萌出的牙齿相对说来容易受到蛀牙的侵袭。此外,如果窝沟较深,嵌进去的食物很难清洁,增加了牙齿患蛀牙的风险。对于窝沟比较深的孩子,尤其是在乳牙列阶段蛀牙较多的儿童,都属于龋齿的高危人群,建议做窝沟封闭。而窝沟比较浅的,则不必进行窝沟封闭。
其实,窝沟封闭并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都问医生,“做好窝沟封闭是不是孩子的牙齿就不会蛀了,就一劳永逸了?”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窝沟龋只是牙齿容易发生龋坏的一个部分,窝沟封闭只是对窝沟这个局部进行了保护,而牙齿的其他部分—如两个牙的相邻部位,如果不清洁干净,也还是会发生龋坏。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窝沟封闭是一种很好的预防龋齿的方法,但它绝对不是万能的,如果口腔清洁不到位,即使做了窝沟封闭还是会得蛀牙;此外需提醒的是,窝沟封闭剂会脱落,一般来说,窝沟越浅越容易脱落。
《科学生活》: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口腔卫生很重视,很早就知道给孩子刷牙了,但是,生蛀牙的小朋友还是很多,那么,除了刷牙之外,还有哪些清洁口腔的方法?
汪主任:现在大家有了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刷牙是清洁口腔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但是,很多人都把刷牙当成清洁牙齿的唯一方法,这个认识就有问题了。对于孩子来说,在两岁半左右,乳牙列就已经完全萌出到位了。有些孩子乳牙列一形成,牙齿与牙齿间就有缝隙,但大部分孩子是没有明显缝
隙的。由于萌出以后的牙齿大小是不变的,牙齿前后的距离是固定的。我们的骨骼是在发育的,到了一定的年龄,本身牙齿间没有缝隙的孩子,牙齿和牙齿之间就会有缝隙出现。如果这个缝隙足够大,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大多孩子牙齿间的缝隙都不大,这时,当食物嵌到牙齿的缝隙中时,单纯靠刷牙是刷不掉的。这就很容易导致两个牙齿相邻的部位出现蛀牙。
家长一定要有牙间清洁的概念。一提到牙间清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牙签,其实,牙间清洁的工具有很多,除了牙签还有牙间刷等,对于孩子来说,这两种工具我们都不推荐。因为牙签会损伤牙龈及软组织;且牙间刷只适合牙间隙很大的情况下使用,对小朋友来说也是不适合的。
最适合孩子使用的牙间清洁工具就是牙线。牙线的最低使用频率是每晚一次,就是每天晚上刷牙之前,一定要先用牙线把牙间清洁干净,然后再刷牙。
牙线,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应该使用,特别是对于3岁以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小朋友来说,牙线的选择要把安全性、方便性放在首位,小朋友要容易拿,方法也要容易掌握,比如,那种带手柄的牙线,更适合小朋友使用。
牙线的使用也很简单,先将牙线弹进牙缝,然后顺着牙面前后拉动牙线,直至把牙齿清洁干净为止。但是,动作要轻柔,要避免压迫牙龈,避免给牙龈带来刺激。在操作中会不可避免地触碰到牙龈,不要对牙龈施加额外的力。同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使用牙线,因为孩子自己操作更为方便,更容易控制好力量。
《科学生活》:有些小孩乳牙患了龋齿,是否一定要补牙?如果不补是否会对恒牙造成影响?
汪主任:儿童乳牙患了龋齿以后,是否需要修补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并不是所有的乳牙蛀了以后都需要补的。因为乳牙是会替换的,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蛀了的乳牙接近替换了,医生判断下来,被蛀的牙齿可以坚持到换牙,而且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那么,也可以选择不补。所以,还是需要家长带着孩子来医院让医生看一下。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牙龄以及恒牙发育的程度,作一个综合的评估。有些孩子可以不必补牙而选择观察。
还有一种龋齿的情况叫静止龋,就是光滑面是完全敞开的。我们知道,一般的龋坏是慢慢发展的,而静止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表面的龋洞已经完全打开了,就很容易清洁了,此时,龋坏的进展就相对停止了,我们称之为静止龋。所以,静止龋的进展就会很慢,这种情况也可以选择观察。
《科学生活》:很多小朋友,除了里面的大牙容易发生龋坏之外,前面的门牙也很容易被蛀,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如何防范?
汪主任:儿童蛀牙有很多是奶瓶龋,特别是婴幼儿的龋坏更多的是因为奶瓶引起的。这种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导致的龋坏我们称之为喂养龋、奶瓶龋或低龄儿童龋。这种龋坏的特点是发生龋坏的牙齿比较多,甚至有的小孩会出现满口的蛀牙。很多家长就用奶瓶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着了,嘴里还含着未咽下去的牛奶,而口内的牛奶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使得整个口腔呈现酸性环境。此时,就相当于将牙齿浸泡在酸中,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的乳牙
发生大范围的龋坏。很多家长说,孩子的牙齿长出来就是坏的,其实往往并非如此。通常牙齿长出来时是好的,但因为一直是泡在奶水里面,龋坏的速度超过它萌出的速度,给人的感觉就是长出来的牙齿就是坏的。所以,这是一种特别错误的喂养方式,让我觉着很痛心的是在现在这个年代,还能看到满口20颗乳牙全部蛀掉的情况。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含奶嘴睡觉,睡前一定要进行口腔清洁。
此外,还需特别提醒家长的是,长时间使用奶瓶可能会影响孩子颌面部发育。因为吸奶瓶有一个吮吸的动作,这种吞咽的方式和我们成人的吞咽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成人的吞咽舌头是顶在上腭上的,而吮吸这个动作舌头是顶在下颌和牙齿的内侧的。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维持这样一个吞咽方式的话,就意味着舌头会长期地停留在下颌和牙齿的内侧上。其实,舌肌的力量是很大的,长期、持续的舌肌的力量对下颌骨有一个外推的作用,所以,很多孩子就会因此而形成反颌。这个反颌很难纠正,因为这种吞咽习惯不改变,矫正以后仍然会反复出现。而且,这个习惯到了一定年龄就很难改变。
同时,反颌与奶瓶喂养的时间也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我们推荐对婴幼儿采用奶瓶的喂养方式最迟不要超过一岁半。一岁半以后就可以培养孩子用吸管或杯子喝奶。通常,我和家长讲“奶瓶不能吃了”,家长第一个反应就是“奶不能吃了?”其实,不是不让孩子吃奶,而是不让孩子用奶瓶吃奶,只是换一种吃奶的方式而已。
《科学生活》:现在,孩子换牙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旧的牙齿还没有掉,甚至一点儿都没有活动,新的牙齿就长出来了,结果只好将旧的牙齿拔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否与现在家长过于精细的喂养方式有关?
汪主任:出现这种情况和咀嚼方式有关系。现在的小孩吃的东西比较精细,咀嚼力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咀嚼不但可以帮助骨头发育,而且会促进下面牙胚朝着正确的位置移动。现在的家长讲究精致的饮食,一般给孩子吃的鱼肉、虾肉比较多,而粗纤维的食物比较少。所以,家长可以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比如,蔬菜、牛肉干等。
《科学生活》:很多孩子在换牙以后长出的牙齿排列得非常不整齐,这种情况是否都需要矫正?如需要矫正,何时矫正比较好?
汪主任:孩子在开始替换门牙的时候,有一段时期会出现暂时性的牙列不齐的现象。下颌的牙齿会出现拥挤,上颌的牙齿常常会出现一个“八字”状的分开,我们称这样一个时期为“丑小鸭”时期,这种情况绝大部分是正常的。
如果牙齿出现了明显的扭转、移位,就是不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正常与否还是要找医生来判断的。对于下颌的拥挤,医生会根据牙齿的拥挤程度,牙齿的间隙情况,作一个粗略的分析,看看到底缺多少,如果是中度范围之内,一般是指在6毫米之内,是可以继续观察的;如果是超过了6毫米,那么,就说明这颗牙应该及早进行干预,这样可以诱导恒牙列形成正常的排列。但问题是,这个干预的疗程会很久,需要家长的依从度很高。一般来说,从孩子开始换牙,到所有的牙齿长好,这个恒牙列要到12周岁以后才能完成。这期间需要经常来医院随访,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可能要不断地进行治疗,医生要严密地监控,所以,很多家长是难以做到的。鉴于这种情况,目前,真正做早期矫正的其实不多。
我们儿童口腔科有一种较新的技术叫做阻断性矫治,也称为早期矫治。它是针对那些重度的牙齿拥挤,以及牙齿有明显的扭转,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这些情况我们建议给孩子做早期矫正。
还有一些小朋友的前牙会明显地前突,超出下面牙齿很多,我们称之为“深覆盖”。这种情况除了影响美观之外,还非常容易引起前牙的外伤。这种情况下,也建议要及早地干预。
另外,反颌都需要及早纠正。反颌是纠正越早效果越好。我们说的反颌也有几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是牙齿的因素,另一种是骨头的因素。而骨头的因素,和发育有关,与遗传的关系更为密切。这种骨性的反颌,矫正后效果不是很稳定。我们临床上做的比较多的是由于牙齿的原因导致的反颌。这种情况早期矫治对后续牙齿的发育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
有些家长会问,如果孩子乳牙做了反颌矫正,那么,换好恒牙后是不是还会有可能出现反颌。我们说,这种可能性仍然是有的,就像前面提到的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养成的坏习惯导致的反颌,即使乳牙的反颌矫正好了,等换好了恒牙,习惯没有改变,仍然还会发生反颌。
所以,我们希望家长更重视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咬手指、吃毛巾、咬笔头、舔嘴唇、抿嘴唇、口呼吸以及前面提到的不良的吞咽方式等,这些不良习惯都需要家长配合及早干预。这些不良的习惯可能引起反颌、牙齿明显的扭转和移位、重度的牙列拥挤。比如,咬手会引起牙齿闭合不良,称之为开颌;以及牙齿前突,还会导致下面牙齿内倾等很多问题。
现在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蛀牙,但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引起的牙列发育的问题以及口腔、面部问题是更为重要的。这是很多家长都忽略的。有的小孩因为有鼻炎而导致他口呼吸,会导致孩子上下唇闭不起来,牙齿一直露在外面,我们称之为“开唇露齿”,这些都会对牙列发育造成影响。
《科学生活》:糖果是孩子们很喜欢吃的一种零食,其靓丽的颜色和甜蜜的味道,不要说孩子,就连大人们也经不住诱惑。但为了孩子的牙齿健康,很多妈妈们都会限制孩子食糖果,这似乎有些残忍,那么,妈妈们的良苦用心真的能换回孩子一口好牙吗?
汪主任:龋病有很多种因素,牙齿的质量是其中之一,而更为重要的还是口腔的环境。而口腔环境取决于口腔清洁做得好不好,口腔细菌控制得好不好,这才是第一位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进食的频率,进入口腔中的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会变酸,所以,要控制好进食的次数,即定时进食。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吃糖,其实除了糖之外,水果、零食里面都有糖。所以,不给孩子吃糖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小孩子可以吃糖,但是要科学地吃糖,除了要控制吃糖的总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控制吃糖的频率,就和控制进食是一样的。我们很反对有些家长为了控制孩子吃糖的量,会把糖分几次给孩子吃,把饼干分成几次给孩子吃。
其实,像饼干、面包、蛋糕这类食品中含糖量很高,而且比糖类更容易蛀牙,因为它们是黏性食物,更容易黏在牙齿上,更不容易清洁。而且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也会产酸,损害牙齿。我常常会和孩子的父母讲,比如,我今天给孩子吃3块糖,那么,3块糖一起给孩子,让他一起吃掉,这样孩子想吃糖的想法也得到了满足,也就不会再那么惦记了。其实,家长只要告诉孩子,每天吃一次糖,一次吃几颗糖就可以了。当孩子觉得,你不限制他,他随时都可以吃糖的时候,糖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家长也要学点心理学,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