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恐怖袭击令欧洲紧张
2015-02-16
●本报驻法国、德国、英国特约特派记者姚蒙青木黄培昭●本报记者曲翔宇●魏辉柳玉鹏
《查理周刊》的恐怖袭击幽灵游荡到了丹麦!上周末,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接连发生两起枪击事件,不仅打破这个童话般北欧小国的宁静,也引发整个西方舆论场的躁动。枪击事件共造成两人死亡,5名警察受伤。第一起事件中,枪手朝一家正在举行宗教和言论自由研讨会的咖啡馆扫射数十枪,参加研讨会的瑞典漫画家维尔克斯被认为是“首要目标”,他曾因发表涉嫌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发巨大争议。舆论惊呼,该袭击案简直就是一个多月前《查理周刊》遇袭事件的翻版,唯一庆幸的是,凶手这次没能闯入室内扫射,否则后果可能比上次还严重。欧美多国第一时间谴责恐怖袭击,丹麦展开全力搜捕,周边瑞典等国也加强戒备,《查理周刊》方面则发出“我们都是丹麦人”的声援。15日清晨,丹麦警方宣布击毙一名嫌犯,他可能是两起枪击案的唯一凶手。好消息并不能让欧洲悬着的心放下,因为谁都清楚,这场“捍卫言论自由”与“亵渎真主”之间的碰撞仍在继续,恶性循环“魔咒”不破,“恐怖幽灵”很难停止游荡。
“今夜我们都是丹麦人”
“这是丹麦土地上数十年来首次发生致命袭击。”从法新社15日的这句描述中,可以感受到袭击事件在丹麦引起的巨大震动。第一起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14日下午,哥本哈根市区的一家咖啡馆内正举办一场以“艺术:亵渎和自由”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时突然发出一连串枪声,人们立即趴到地上躲避弹雨……枪击过后,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咖啡馆玻璃布满弹孔,有伤者被抬离现场。一名中年男子在袭击中身亡,3名警察受伤。
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的音频记录了一名演讲人的声音被急促枪声打断的时刻,令人不寒而栗。法国驻丹麦大使吉莫海参加了这场研讨会,并得以安全逃生。他对媒体说,这次枪击旨在复制1月7日导致12人丧生的袭击《查理周刊》事件,“他们(枪手)从外面开枪,目的与《查理周刊》那次一样,只是他们没能进来……从直觉而言,我感觉至少打了50枪,警方说有200枪。子弹穿门而入,大家都趴倒在地。”据报道,由于会场进口有警察站岗,并有金属探测器,所以枪手没能进入会场袭击。
媒体普遍认为,参加研讨会的瑞典漫画家维尔克斯是这次袭击的“首要目标”。2007年维尔克斯曾因发表涉嫌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发世界性抗议。“德国之声”称,维尔克斯此前多次面临死亡威胁,当年“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曾经悬赏15万美元要其性命。维尔克斯、已故《查理周刊》主编沙博尼耶和印裔英国作家拉什迪都因“侮辱伊斯兰教”被“基地”组织列入暗杀名单。
14日午夜时分,正当警方展开全力搜捕之际,哥本哈根市中心一座犹太教堂附近又发生枪击事件,枪手看到现场有警察布岗后开枪扫射,导致一名守护教堂的犹太男子头部中弹身亡,两名警察受伤。法新社报道称,两起枪击案过后,凶手均成功逃脱。一场大规模搜捕行动在丹麦展开,直升机15日凌晨在哥本哈根上空盘旋。距离犹太教堂不远处就是丹麦全国最繁忙的市中心火车站。丹麦通讯社称,车站旅客已被紧急疏散,所有列车过站不停。瑞典安全机构表示,在第一起枪击案后,他们就保持警惕,提防嫌犯跨过连接丹麦与瑞典的大桥。
“所有迹象让我们相信这次枪击是一次政治性袭击,因而是一场恐怖行为。”丹麦首相施密特发表声明给袭击事件定性。她誓言将“全力把凶犯绳之以法”,“我们将面临一些艰难的日子……但是,在丹麦,我们永远不会屈服于暴力”。
欧美各国也迅速对丹麦表示支持。法国总统府发表新闻公报说,总统奥朗德已和丹麦首相施密特沟通,表达法国对丹麦的支持,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将尽快前往哥本哈根协助调查。白宫通过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米汉发表声明,谴责发生在哥本哈根的“可悲的袭击”。声明说:“我们与丹麦同行保持密切联系,如有必要,准备协助调查。”英国首相卡梅伦15日谴责枪击事件是“对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骇人听闻的攻击”。
上月惨遭枪手血洗的《查理周刊》也迅速谴责恐怖袭击,声援丹麦同行。《查理周刊》专栏作家帕特里克·佩卢对枪击案表示震惊,称“今夜我们都是丹麦人”。佩卢还通过媒体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不被吓倒。”
“恶性循环”难打破
15日清晨传来好消息。丹麦警方表示,他们在火车站附近击毙一名向警察开枪的人。监控视频显示,此人制造了两起袭击事件。丹麦警方发言人延森说:“我们相信这两起案件都是同一人所为,也相信被警察击毙的人正是凶手本人。”丹麦警方15日晚些时候还表示,凶手可能受到几周前《查理周刊》袭击事件的启发,并受到“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宣传的鼓舞。
然而好消息并不能驱散欧洲所面临的“恐怖幽灵”。自上月巴黎发生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导致17人死亡后,欧洲各国一直加强戒备,但仍无法避免袭击事件发生。法新社15日称,自1月中旬以来,欧洲展开反恐搜捕,逮捕数十名“圣战”嫌犯,查获一大批武器弹药。15日,德国的布伦瑞克市临时取消原定于当天举行的狂欢节游行,理由是“可靠情报显示,游行面临明确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者袭击威胁”。
而欧洲人强调“言论自由”与穆斯林指责“亵渎真主”的持续碰撞被认为是矛盾持续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丹麦袭击事件,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表示,袭击针对的是我们的基本信仰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道称,丹麦一向有言论自由的传统,对于许多丹麦人而言,刊登漫画不过是捍卫主要价值观的手段。丹麦国际研究所国际安全高级研究员安德森说:“《查理周刊》案发生后,显然会有人如法炮制,与此同时,一些媒体的反应是出版漫画(以示支持)。因此我们看到双方冲突加剧。”报道称,如果哥本哈根枪击案凶手确实怀有这种动机,无疑将促使更多媒体刊登漫画以示蔑视,言论自由与宗教信仰的恶性循环将继续。
事实上,刊发关于伊斯兰教的争议漫画正是从丹麦开始的。2005年至2006年间,丹麦销量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曾刊发多幅涉嫌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伊斯兰世界的强烈不满。英国《金融时报》15日称,上个月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后,丹麦就一直保持警惕。而最新的袭击事件立即引发丹麦政治辩论。持反移民民粹立场的丹麦人民党一名竞选议员的人士说:“我觉得支持伊斯兰挺进丹麦的左翼人士等应被视为同谋。”
许多伊斯兰国家媒体的看法截然相反。阿尔及利亚《东方报》网站称,西方国家应该反思它们在对待伊斯兰教等敏感问题上的立场和习惯性做法,为什么枪口总是对准涉嫌亵渎全世界数亿穆斯林心中神圣先知的地方,这个问号令人触目惊心。阿联酋《海湾报》评论指出,西方的“言论自由”,不应该以牺牲伊斯兰教的神圣性为代价,伊斯兰教的纯洁性、不容侵犯性应得到保护和捍卫,西方国家应该反思其言行,尤其是持有偏见思想的一些“学界精英”,更应该宽容对待伊斯兰教,而不是相反。
恐怖分子“回流”加剧威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欧洲在袭击悲剧接连发生后,仍然捍卫用漫画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的言论自由,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欧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自由、民主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内部获得广泛认同的同时,不免被绝对化。从现实层面看,外来移民大量拥入,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让欧洲人有强烈的现实危机感。一些欧洲政客利用这一危机感,通过渲染外来文化对原有生活方式和主流价值观的“冲击”,赢得民众支持。然而捍卫言论自由不能以牺牲平等、宽容等其他价值观为代价。另一方面,言论自由的存在应当以尊重文化差异为前提。
“这起袭击可能进一步深化全欧洲本已存在的恐怖主义担忧。目前欧洲激进主义抬头,欧洲本土有不少人去中东参战后又回到了欧洲。”《华盛顿邮报》15日的报道强调了另一个危险因素——回流的恐怖分子。文章称,安全部门表示威胁规模之大已经应付不过来,要监视的可能嫌疑人太多,要保护的目标也太多,而欧洲大城市显然还很不习惯极端暴力事件的出现。
《纽约时报》15日称,欧洲本就因为法国上月恐怖袭击而趋于紧张,现在丹麦又发生新的暴力事件,反移民和反穆斯林情绪在欧洲上升,社交网站上已满是反穆斯林的指控。欧洲穆斯林极端化也引发恐惧。丹麦跟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出现了年轻的本国公民跑去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圣战”的情况,这么做的丹麦人至少有100人。俄新网15日称,“伊斯兰国”已发布威胁法国和比利时的视频,宣称将对两国发动新的恐怖袭击。他们称,在两国境内潜伏有自己的成员,在接到命令后可以迅速发动袭击,因为两国在嘲笑先知穆罕默德时越过红线。以色列外长利伯曼发表声明,表示哥本哈根犹太教堂遇袭证明,以色列人和犹太人是恐怖主义袭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在丹麦袭击事件后再次呼吁欧洲的犹太人迁到以色列。
法国司法部门专家吉尔伯特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面对各种“独狼”式的恐怖袭击,欧洲国家面临一系列难题。由于有人权、自由、信息保护等多方面法律制约,难以做到完全防范。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移民大量增加,社会分裂加剧,欧洲与伊斯兰教的问题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欧洲还需反思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反恐政策,加强经济发展,解决年轻人失业等问题,让移民真正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