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濡文德文双馨
——指导初中学生写作思品小论文的几点尝试

2015-02-16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思品论文活动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六中学266322)

以德濡文德文双馨
——指导初中学生写作思品小论文的几点尝试

薛立波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六中学266322)

政治小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或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思想问题、生活困惑,通过融理论和实际于一体,得到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政治小论文与时政相结合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关注时事,感受时代的脉搏,养成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好习惯。同时又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课本的基本原理,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帮助。

初中生思品小论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不愿写;老虎啃天,无处下口,不会选题;不会理论联系实际。

对以上问题,在小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收效很大。

一、利用新闻播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思想品德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连结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及重大的国际时事。开展新闻播报,是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生活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课的“新闻播报”在每堂课的前5—7分钟进行。由学生自主选择素材并加以评论。课堂上讨论发言,课下整理成文,字数在300字左右。由于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技巧,我们备课组要求学生评论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如新闻中涉及的事件,既可从道德、法律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其对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来分析,既可以倡导个人应怎么应对,也可以为国家与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例如,周永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新闻在课堂中播报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们的发言可谓一针见血,分别从周永康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我国法律的本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法律监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这样的分析,既活化了课本知识,锻炼了思维,促进了表达,又教育了学生,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选择新闻素材时,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特别注意和课本知识有联系的新闻线索。比如对八年级而言,应重点选择环境污染与整治、食品安全,新交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等新闻题材。对于九年级而言,新闻选择要侧重于国家大事,选择关于国家安全、国家重大政策、外交合作、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新闻。

总而言之,新闻播报的开展,不仅能做到情感态度、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播报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前进。

二、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沟通课内外联系,为学生写作小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提升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所谓教师有效的指导,是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把社会热点与自身爱好结合起来,确定自己参加的活动主题。要让学生明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提升资料搜集、整理和运用的能力,发展利用原有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适应社会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常言道,功夫在诗外。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思品小论文的写作水平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体验。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在课题选择、制定计划、拟定方案、调查访问、撰写报告、组织答辩、总结展示等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道德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体验。有体验才能有收获,有收获才能有成长,有成长才能有表达。

例如,在指导学生鲁人版八年级下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单元之后,我们思品备课组布置了课外作业——调查与实践活动,完成调查报告《洋河水的污染与思考》。

活动之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详细讨论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由于准备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学生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参加小论文评选,获得地区级二等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会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学生触及大量的社会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责任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写作水平。

近几年来,我们思品备课组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模拟法庭、家庭调查、爱护环境、帮父母做家务、走进社区、为采摘节做贡献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之后,让学生把观察与感悟写成小论文。目前,这一做法已经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组织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也多次获奖。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出政治小论文写作的误区

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选题。假如论题太大,结果必然是泛泛而谈,说理空洞缺乏说服力。所以选题必须要“小”,这意味着选题的角度要“小”,或从“小”现象切入来讲“大”道理。例如,指导学生撰写有关雾霾方面的小论文,从表面上看,这是讲一个小的问题——雾霾,但要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从雾霾中挖掘出大的问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课本理论。有的人认为政治这个科目很枯燥,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方法就是把政治理论生活化,写作政治小论文也是如此。例如,有的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消费者权益、社会公平等社会热点很关注。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写呢?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从理论上讲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结果只会出现文章的理论不够严密,说理又脱离实际的情况。但是,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如从农村保险制度不断优化、农村道路硬化、学校建起新校舍等身边的现象入手,展开讨论民生问题、公平问题,就能使小论文既做到以小见大,又能使小论文立刻注入生活的活力。

反复修改,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文不厌改,政治小论文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想觉悟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修改时,既要有教师的悉心阅读与指点,又要有学生的互相批改与讨论,既要有优秀小论文的鉴赏,又要对出现的问题集中点评,既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又要指导学生批改的方法与角度。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思品论文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