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环节
——以苏教版《如梦令》的教学为例

2015-02-16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藕花如梦令首词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215300)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个环节
——以苏教版《如梦令》的教学为例

胡华琴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215300)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小学生的性情。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习惯于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如梦令》为例,探究古诗词的有效教学。

一、反复诵读,体会词的内涵

教师板书课题后,引导说: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写的词。《如梦令》不是这首词的题目,而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学习词第一步,我们要反复诵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首先是指读:“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然后点评:“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你看这个‘兴'字是个后鼻音也是一个多音字,她读准了。‘藕'是一个生字,上面是‘艹'下面左边是‘来'右边是‘、'。”接着,提示学生说:“如果我们读词时注意恰当的停顿那就更好听了,想想该怎样停顿呢?”在学生读正确后,及时表扬:“多好呀,同学们听着觉得抑扬顿挫,我们就像他一样来读一读。”

其次是全班齐读。请学生边读边想(板书,想)一边读边思考,联系上下句去揣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讨论。

1.我们先看第一行,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常记、溪亭、日暮)

2.第二句:沉醉喝酒喝醉了(你肯定是在上学前对李有所了解,她虽然是个妻子,但是她和别的文人一样,也喜欢喝酒。)“不知归路”是指(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沉醉”是因为什么而醉?(看到溪亭日暮就陶醉了,陶醉得不想回家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第四行,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兴尽”:原来我们理解古诗词中的词语意思时,可以把词语倒过来理解。

3.第五、六句:“争渡,争渡”:拼命地快速地划呀划呀。“一滩”,说明什么?“鸥鹭”:水鸟。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大致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并且再一次齐读感受它凝练的语言。

二、创设情景,想象词的意境

古诗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教学中,首先针对第一、第二行“溪亭日暮”引导:同学们常言说诗中有画,其实词中也有画,也有优美的意境,所以我们在读时还需要边读边展开想象。让我们走进文字展开想象,去发现文字背后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这两行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小溪、亭子、落日)短短4个字,就写了三处景,引起我们无限遐想。下面我们再来读这四个字,透过这四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潺潺的、细细的溪水映着灿烂的晚霞,溪水变成彩色的了,多美啊!你看那亭子雕着美丽的花纹,还有秀美的彩绘,这花纹在这彩绘的夕阳的映衬下更夺目了!夕阳的余辉把溪水染成了瑰丽的金波,给亭子写上了闪亮的玫瑰红的外衣。)教师总结道:透过同学们的想象,我们分明看到了一幅色彩缤纷的夕照图,这画面中有景、有人,景因人而灵动,人因景而沉醉,真是和谐而生动的画面。教师用词中的词语也给它起个名字“溪亭日暮”,你们觉得是不是更恰当呢?紧接着,想象第二幅“藕花深处”图,“误入藕花深处”是一次意外,但这是一次美丽的意外,作者李清照深深地沉醉于这份意外之中,通过学生的想象,我们看到了潺潺的流水、古朴的亭子、茂盛的荷花,还有诗人和她的朋友们在饮酒、吟诗作对、嬉笑玩闹,画面是如此丰富。让我们朗读这四行,再次回味。然后,是第三幅:“一滩鸥鹭”图。“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鸥鹭、拼命地划船,如果学生说不到划船,教师提示:本来已经栖息的鸟儿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争渡争渡)对这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朗读:“惊起一滩鸥鹭”这又是一次意外,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又让李清照深深沉醉于这份意外中。请学生读一读,到这画面中去醉一醉。把这六行词连起来读,提示想象:刚才通过想像,我们看到了许多幅动人的画面,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不断变化着的动人的画卷,因为陶醉溪亭日暮,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才会惊起一滩鸥鹭,而作者仅仅只用了33个字,就给我们描绘了这么动人的画面,这就是词的第二大特点,语言非常的含蓄(板书:含蓄)再次朗读这首词感受语言的含蓄(齐读)。

三、精心品读,领悟词的意蕴

古诗词教学,除了朗读和想象,还必须引导学生在体会诗句的意思基础上,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词的深刻意蕴。精心品读,就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在《如梦令》教学中,我安排了如下片段。

1.词就像一杯茶,我们不仅要想象其中的画面,还要静下心来品一品(板书:品)静心默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哪个字)师生交流:“醉”(板书),说说理。

2.学生说不出,师提示:这位同学心里已经品到了,就是还不知道怎么表达,不要紧老师提醒:作者因为什么而醉呢?(酒、情、景)

3.归根揭底是因什么而醉呢,读读这段话,你们或许会有更多发现?(出示补充资料,生再回答。师评:你说得真好,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大醉,以致“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唯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生机昂然的画面,这一切的由来都是因为她过着乐而无忧的生活啊。而此景、此情及这份对生活的热爱都浓缩于一个“醉”字,你们看这词的语言是何其“精妙”(板书:精妙)短短的一首词可以说是句句精妙,语语传神,很平凡的语言却有着丰富的意蕴,难怪有人说李清照善于用寻常语写精妙词,让我们再次诵读,感受这语言的精妙。(生朗读)

4.”常记”:师导:落日的余晖下,清亮的小溪、古朴的亭子、婀娜的荷花、灵动的鸥鹭,整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难怪词人说“常记”让我们再次朗读和作者一起永记这一次溪亭畅游。

在课堂总结中,先是让学生再次朗读品味语言的凝练、含蓄、精妙。同时,进行拓展延伸:其实李清照最善于用寻常语写精妙词,建议大家课后可以再去读读另一首《如梦令》,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然后,布置两个作业:一是把刚才想象的画面写出来,再把这首词放进去,完成一篇小作文。二是读一读李清照的简介,进一步感受词作的魅力。

最后,值得重视的是,多读精背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对于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藕花如梦令首词
Like a Dream如梦令
如梦令
西 湖
颜志语
如梦令,长相思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