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特殊群体新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5-02-16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视域群体校园

(大连海洋大学116023)

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特殊群体新问题及教育对策

刘富江

(大连海洋大学11602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社会转型、全球多元文化冲击、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致使大学校园里部分学生不断出现各种不良思想问题,本文以未能成功迈进企事业单位的就业难大学生群体为典型代表的新的高校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和谐校园视域的角度,去分析与把握这一类特殊群体出现的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与方法,以期帮助他们排忧解愁。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和谐校园教育

和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而高校稳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我们责无旁贷。和谐校园指的是整个校园内部各个部门、环节、师生间处于一种互相发展、互相协调、平和向上、有序发展的状态,学生都有一颗健康的心,能积极学习。研究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均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存在的不和谐现状

(一)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现状

1.形式严峻,竞争白热化。根据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的高校学生就业情况相当不理想。以毕业签约状态来衡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尚还处于待业、待签约、准备升学等未签约状态,总的来说,毕业生基数逐年增大,社会岗位基数逐年减少,典型的落差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2.就业观念脱轨现实。毕业生就业观念与现实脱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统称为“精英情节”):一是目光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有“铁饭碗”之称的行政单位、国企、事业单位等,然而往往这些所谓的好单位与毕业生数量明显严重不协调、不平衡;二是期望过高,不愿从小职位做起;三是自我认为大学生就应该去“白领”岗位,而不应该是较为辛苦的“灰领”“蓝领”岗位。

3.缺乏立足职位之根本。绝大部分大学生缺少工作实践经历,在他们的意识里,学习成绩决定所有,以及将计算机二三级、英语四六级证书当成重点,并不重视甚至忽视社会实践以及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比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就业能力严重不足。

4.准备不充分,仓促就业。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是一条就业铁律,与社会熟练工、长辈们比,大学毕业生本身就占劣势,在缺乏工作实践经验的前提下还不好好准备,那必然是要面试失败的,而高校中这样的学生往往占了很大比例,致使就业率偏低。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贪图工作轻松安逸,盲目地签订劳动协议,这样的学生也不占少数。

二、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和谐教育对策与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加强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干预

1.加强心理建设。这三类特殊群体的特点无外乎抱怨、消极、堕落、自卑等,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自律、自强、自信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自信是源于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肯定,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某项工作或能达成某个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认识且是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它能不断地释放一个人的潜力,是人们克服困难通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2.加强人格教育。对于这三类特殊学生群体,应该教会其自强。何为自强?即实现人生价值、活出个性与尊严的一种品质,它是人们成就事业、搞好学习、健康成长的强大源动力。自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磨练意志,逐渐形成自强意识,教会他们面对困难,靠自己克服困难,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

(二)建立健全分类指导教育机制

对就业有困难群体学生的和谐教育对策。对于这类群体学生,首先,应做好他们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就业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要做好成为一个真正社会人的准备,摆正心态从容进入工作岗位。其次,教会他们就业后爱岗敬业的心理准备,由“敬”到“乐”,由“乐”到“爱”,由“爱”到“勤”,才能由“勤”到“精”。再次,还要教育他们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最后,还要教育他们不要以大学生自居,应放低姿态,多去单位实习学习提升经验,不要总盯着薪酬福利。除了以上心理上教育外,还要在学生制作简历、应聘要点等方面作出指导。

(三)采用多管齐下的教育方式

可从拓宽学习与生活管理渠道方面、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关注帮扶机制方面、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监督管理方面、强化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去多方向教育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改善他们的现状。

(四)营造健康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1.校园外部环境和谐。学校本身要对外树立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形象,比如,招生方面、学生入学考试方面、班级分配方面、奖学金规则方面等等,都要能体现公正廉洁、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

2.校园内部环境和谐。校园内部环境的和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二是师生之间的和谐;三是教师之间的和谐;四是学校领导班子内部成员的和谐。这四类和谐对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2]张林.关注特殊群体,以人为本促和谐——大学生特殊群体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166-167.

[3]于美亚,任一波.构建和谐校园目标下高职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探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8-31.

[4]宋磊.关注高校特殊群体创建平安和谐校园[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9):114-115.

[5]孙启龙,宋守浩,姜娟娟.和谐社会下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33.

[6]赵崇峰.加强特殊群体教育管理与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7(6):50-52.

刘富江(1984.1—),男,山东潍坊,硕士研究生,讲师,大连海洋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视域群体校园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