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团队显威力 深松匀播结硕果 深松旋耕整地、分层混合施肥、小麦精位匀播技术研发获阶段突破性进展——记河北省小麦创新团队农艺配套岗位专家合作成员科研活动

2015-02-15童红欣

河北农机 2015年7期
关键词:试验站光华行距

(本刊讯通讯员:童红欣) 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如何找到突破口寻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技术研发的瓶颈。日前,河北省小麦创新团队农机农艺配套岗位专家江光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广泛请益、深入调研和久久思考之中。经过走访调研,江光华听取了各方意见,将小麦精位匀播概括为三种实现形式:密行匀播(行距小于10 厘米)、旋耕匀播(包括等播深撒播和不等深撒播)、宽苗幅匀播。他同时提出了“以增加小麦单株有效营养面积,促进作物通风透光、营养吸收、匀株壮苗、增蘖增穗为理论依据,以深松整地为基础,以分层混合施肥为作物营养支撑,以小麦精位匀播为技术关键的体系集成与试验示范”的技术路线,这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为了技术攻关,江光华带领合作成员一次次走基层、进企业,下田间、下车间,不怕一脚泥、不怕一手油。盛夏的田间,好似大蒸笼,汗水糊住了眼睛,弄花了脸,他还自我嘲笑说:“咱们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干的是阳光下的事业,文武兼备、天人合一,肯定能活大年纪”。就这样一个个灵感变成现实,一项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一台台样机研制成功。为了搞好试验对接,江光华在河北省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曹刚的支持下,组织小麦创新团队的农机农艺专家、试验站站长、合作社代表,分别到深泽县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农哈哈)、宁晋县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圣和)和保定鑫飞达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简称鑫飞达),在观测了鑫飞达的小麦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机后,又现场观摩了这三家企业的匀播机具作业演示,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河北农大张晋国教授、河北省农机化研究所刘焕新研究员等专家的技术报告,研究了4 种机具的试验方案。产学研用结合、农机农艺融合,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小麦创新团队农机农艺专家座谈会

小麦创新团队7.5 行距播种机播种演示试验农艺专家座谈会

农机农艺配套岗位专家江光华在宁晋圣和

为做好田间生产试验,江光华一班人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方案,提前印发给各相关生产企业和试验站。有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提前把试验机具送到试验现场,并做好调试。为了做到试验数据精确、对比可信,有关试验站在地块选择、农用品投入、管理措施等方面严格控制,保证一致。试验样机从车间到田间也有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有的样机连夜转战三个地方,才在试验站同志们的帮助下修改好。

辛集试验现场

文安试验现场

2014 年10 月13 日,在山前平原石庄庄小麦高产节水综合试验推广站(辛集)进行了7.5 厘米行距密行匀播对比试验。

试验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浇足底墒水,旋耕一遍,亩播量16.5 公斤,品种为婴泊700,亩底施20-25-6 复合肥40 公斤,3 月20 日除草化控防病,3 月28 日春一水,亩追尿素20 公斤,4 月27 日春二水,5月5日一喷三防。与对照田(传统方式,15厘米等行距播种)相比,亩基本苗增加0.4万棵,亩穗数增加9.35 万穗,平均穗粒数略减1.7个,预测产量将增加11.43%。

2014 年10 月15 日,在黑龙港廊坊小麦高产优质综合试验推广站(文安)进行了六种技术模式的播种试验,分别为:①硬茬地旋耕施肥等深匀播、②深松旋耕分层混合施肥→旋耕等深匀播、③普通播(对比田采用常规播种方式,15 厘米等行距播种)、④深松旋耕分层混合施肥宽苗幅匀播、⑤深松旋耕分层混合施肥→7.5 厘米行距密行匀播、⑥7.5 厘米行距密行匀播。

猜你喜欢

试验站光华行距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曲家邓光华简介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点亮生命的光华
杜鹃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