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话题为中心开展任务型、交互式语法教学
2015-02-14孙红霞
孙红霞
例谈以话题为中心开展任务型、交互式语法教学
孙红霞
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Sunshine for all”Grammar板块一节示范课教学为例,深入分析了执教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以话题中心来开展任务型、交互式语法教学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语法教学;话题中心;任务型;交互式
一、 引言
“将语法融入交际课堂比不讲语法或孤立地讲解语法效果要好”(Spada&Lightbown 1993)。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语法的语用功能,即语法教学怎样才能不局限在语法的范畴内,在语法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
二、 以话题为中心的任务型、交互式语法教学
以话题为中心,即以话题为主线,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知并运用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通过开展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交互式活动,对学生积极地探究语言规则的过程进行引导,从而学会有目的地“用英语做事情”。本文以一节教学实践课为例,阐述和分析了话题式、任务型、交互式语法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过程、教学特色等,探讨如何创建一种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有效语法教学方式。
三、 关于一节语法课的教学过程描述和活动解读
本节课所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内容是八下Unit 6 Sunshine for all的语法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A:It is+adjective+to-infinitive;B:It is+adjective+for...+to-infinitive;C:It is+adjective+of...+to-infinitive。
Step 1:呈现教学目标:(1)学习三个句子结构;(2)学会用正确的句子结构去谈论“某人”或“做某事”;(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
【活动解读】课前播放南京青奥会宣传片“See you in Nanjing”,在歌声中展示教学目标。
Step 2:导入话题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 for YOG?
【活动解读】在导入部分,教师通过PPT展示南京青奥会发布的2014年南京青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公告,We need volunteers to support the athletes,然后展示志愿者名片。时事热点的导入为本节课提供了最真实的语言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欲望。
Step 3:完成任务
以“作为志愿者,我们需要什么品质?”这一话题为一条主线,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8个学习任务。
1.Quality One:Helpful
Task 1:Being helpful in the Games
首先展示八幅图片,内容分别为show the way,help injured/disabled visitors,do some translation,give information等。教师先请学生说出图片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前两幅图片给出示范,It’s necessary to help the athletes./It’s helpful to show the way to visitors...学生按照示范、根据图片内容,描述如何帮助他人,说出更多句子,如It’s right to mop the floor in time./It’s necessary to keep parks clean...
Task 2:Group work:Work out the rule
We can use“It’s+adj.+to do sth.”to talk about the feeling of doing sth.
2.Quality Two:Well-prepared
Task 3:Prepare for the difficulties
教师提问:“What difficulties will the volunteers face?”学生思考得出以下结论:need to work in the hot sun/work for a long time/know each route clearly/help the injured people/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教师再问:“How to prepare for the difficulties?”教师示范句型:It’s important for us to bring enough water.It’s necessary for us to be strong...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造句。
Task 4:Group work
Work out the rule:We can use“It’s+adj.+for sb.+to do sth.”to talk about someone’s feeling of doing sth.
3.Quality Three:Well-judged
Task 5:Talk about the actions below
呈现八幅图片,内容为leave the tap running,pick flowers in the park,drop litter everywhere等,请学生根据图片用正确的句型判断图中人物行为是对是错。学生侃侃而谈:It’s careless of the girl to leave the tap running./It’s wrong of the girl to pick flowers in the park...
Task 6:Group work
Work out the rule:We can use“It’s+adj.+of sb.+to do sth.”to talk about someone’s action.
【活动解读】作为青奥会志愿者需具备三个素质:“乐于助人的”“准备充分的”和“善于判断的”,这三个素质是紧密结合了书本三个部分的练习思考得来的。如第二个句型的学习,教师先提醒学生,作为志愿者,要面临一些困难,在学生们解决这些困难的同时,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青奥会志愿者的评选活动中,也让学生在说的同时运用了“it’s+adj. +for sb.to do sth.”这一句型。
Step 4:总结提升
Task 7:Discuss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and tell the difference.
Task 8:Make a short speech to call on people to support the YOG.
播放在公共场合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请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发挥想象力,为支持青奥会用本节课所学三个句型发表一次小型演讲,号召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不文明现象。最后公布8个小组竞赛结果,发放志愿者证(教师自制),以资鼓励!
【活动解读】对比两个句型,学生很快找出不同。小型演讲旨在使学习熟练地把三个句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时激发学生支持青奥会的热情,首尾呼应。本课多媒体得到广泛运用,多重感观刺激,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受。本课的活动设计,以小组合作加分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本课教学情感目标的体现。
四、 教学特色分析
(一)以话题为中心、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注重语法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习者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处理、使用各种情景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使得所学的语法真正有意义。”教师尝试将“争当南京青奥会志愿者”这一话题贯穿整节课,并创设与话题内容相关的情境,针对文本核心内容和语言知识设计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谈话中逐步学习、掌握、运用相应的语法知识。以话题串联语法教学,话题的选择宜生动活泼,或为时尚热点,应注重拓展话题的广度和深度,并适量扩充信息,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语法教学任务化,让学生体验语法规则的实际运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中围绕特定的目标语言项目,个性化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陈东红2012),设计出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在语法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实践语言的能力,引领学生开展探究语法规则的活动。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交互式语法教学,激活课堂气氛,使语法教学充满生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多次采用同伴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成就感。交互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轴心,教师担当促进者,设计有效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活动,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交互式教学把英语语法教学还原成语言实践,学生在动态中学(曹式耘2012),有利于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 结束语
总之,教师不能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而应让学生掌握有用的、有意义的技能和知识,以学生为本,通过实践、参与、体验、合作和交流等方式真正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引用文献
曹式耘.2012.在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4).
陈东红.2012.情境体验规则探究学用结合——由一节语法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4).
作者信息:225009,江苏扬州,江苏省邗江中学北区校维扬中学
9649456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