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让语文课堂富有灵性

2015-02-14高明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灵性青蛙预设

高明娟

生成让语文课堂富有灵性

高明娟

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有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过程。生成性资源可遇而不可求。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让教案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发展起来,让语文教学流转生命的灵性。

要让“生成”成为课堂创新的灵魂,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一.“生成”需要预设为其提供平台。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突破教材,设计新的训练点。这个“新”是有新意,能够启迪新的思维,新的想象,富有诱惑力,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笔者在《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尝试着设计了新的训练,让学生与课文之间做了一次情感交流,深有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打动学生心灵的感触。

《斑羚飞渡》是一篇极其悲壮感人的散文。在较圆满地欣赏了《斑羚飞渡》一文的精妙之后,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我给学生布置了书面作业,要求以“这是一次——飞渡”为题,完成一篇课堂随笔,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填写情况可谓是百花齐放,如“生死抉择的”、“跨越生死线的”,等等。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心灵的震撼,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表现,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的。

二.“生成”还需要教师的“即时”发现。

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及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在教学中,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不同,所以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常常因许多不同声音的存在而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同学们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安塞腰鼓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学生读出了涌动的灵气,这样的自悟自得,抛却了固定程式的束缚,使课堂中自由陈述的气氛很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表独特的见解,张扬个性;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

三.“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要有清醒的判断力,分析哪些生成有价值,哪些生成脱离了文本。学生突如其来的认识或问题可能是模糊的、片面的,教师对学生的“生成”应小心呵护,抓住其中的合理内核,捕捉蕴涵于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加以转换和提升,适时进行引导与调控。对于有价值的生成,要进一步拓展;对于浅表化的生成,要在肯定中引导;对于有偏差的生成,要在鼓励中补偏;对于有错误的生成,要在课堂上否定纠误。

例如《坐井观天》课堂片段

师: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1:小鸟说得对。

生2:小鸟和青蛙都说得对!(众生笑)

在这则片段中,教师本想以她的“微笑”让学生自己说出“错了”二字,但学生并不买账,仍在捍卫他的个性化的理解,尤其是部分学生的议论使这个生成性问题越来越尖锐,而这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恰是达成“理解成语的寓意”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住这一美丽的生成,在明确青蛙说的是没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探究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对“坐井观天”这一成语寓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坐井观天”的人和事,学生将真正明白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并终身受益。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的生命活力和教学的终极目标所在。

我同意肖川先生的观点:“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互相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在这里,“价值引导”是就教师的预设而论,“自主建构”则是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而言。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生成”离不开“预设”,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充分,只有充分预设,才能灵活捕捉、调控生成。当“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闪烁智慧的火花,才能流转语文的生命气息与灵性。

高明娟,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猜你喜欢

灵性青蛙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小青蛙捉虫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