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途径
2015-02-14陈红云
陈红云
提高农村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途径
陈红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7-9年级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农村学生家庭阅读氛围不够浓厚等原因,他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是名著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名著阅读的质量。那究竟该如何提高名著阅读指导的质量呢?
一、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当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时,他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阅读。阅读的过程就变成了学生与书中主人公的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他们会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或喜或悲。
生动的形象容易形成深刻的记忆,电影电视同样具有这个功能。很多名著都已经不止一次的被拍摄成电影电视作品。指导《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时,可以将诺曼陶洛导演的改编自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汤姆历险记》播放给学生观看。观看时让学生仔细观看,记住影片中的情节;看完后老师要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情节或人物。如此,学生观看时会非常认真。观看结束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把这部名著读完了。这样,名著学生也仔细阅读了,通过比较对情节的印象也深刻了。通过这次尝试,学生就会喜欢阅读名著,关键是看我们做老师的如何去引导。
二、追本溯源,方见真情
名著的创作时间往往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加上学生的年龄因素,要想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还需要老师对写作背景加以补充介绍。比如教学《格列佛游记》时,学生读来读去读到的全是笑话,根本不知道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而当将时代背景讲解给他们听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原来这部作品是在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是在讽刺英国社会。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他们将无法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无法真正的达到通过作品与作者心与心地交流的目的,而只是了解作品简单的情节。
三、巧用教材,授之以渔
(一)交给方法,有效阅读
老师必须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每学期的教材上都有本年度必读名著的精彩章节。教师可以利用对这些精彩情节的有效指导,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掌握名著内容。比如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上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基被困山洞中的精彩情节,就要利用这个精彩情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用笔做批注,将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描写画出来,写出自己的理解,想到与此相关的前文的一些情节也可以记在边上。
(二)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在名著阅读指导时,遇到精彩的语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仿写、改写或续写,这样,两者相得益彰,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练笔前还是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也仿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力,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交流,注重感受
老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的交流,教师可以规定一个话题。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洞中历险”这一情节,给学生留问题:这一情节中你认为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找出一句,说出理由。不用长篇大论,几百字就行,学生就会用稚嫩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一些感受。试想,如果名著中的每一个情节学生都能这么认真的去读,能没有实效吗?当然,老师布置了,就要有检查,孩子是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的,很有可能坚持不下去。长久的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校合作,养成习惯
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还是不够浓厚,因此还要家校合作。一部名著光靠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很大一部分的阅读量还得在课外进行的,所以家庭的读书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时间,督促家长陪同孩子将下学期要读的名著利用假期,按照老师教给的读书方法将其读完。为了防止学生假读书的现象,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做批注。这时,就要求老师要规定好每天或阶段性的阅读内容,明确家长的任务:共读或监督。当然,家长要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与孩子共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心无旁骛。
平时教师每天、每个周末也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任务,并且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只要家长与老师通力合作,孩子的阅读习惯就一定可以养成。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便会无需多费口舌,自觉读书。这样,名著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陈红云,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