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必迎媒体春天
2015-02-14主笔程万军
主笔/程万军
法治中国必迎媒体春天
主笔/程万军
11月8日,许多媒体同行竟忘了今天是我们共同的节日,今天,能记得是自己节日的记者算是很“主流”了,能记清这是第十几个记者节的记者就更“主流”了,这一天显然缺乏节日的气氛与热度,记者节越来越淡了,甚至被社会乃至记者遗忘……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朱镕基总理为“焦点访谈”欣然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同时他讲了一段很是鼓励调查记者的话——“过去我们经常说,宣传工作要‘以正面报道为主,以宣传成绩为主’,这是正确的方针,但这种观点也束缚了我们。什么叫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指99%都应该正面报道吗?98%、80%就不行吗?我看51%不也行吗……”
由此,掀开了舆论监督的一个春天。人们对“无冕之王”的期望值是超乎寻常的。许多正常领域不正常的作为,人们都希望媒体介入“立竿见影”。
而今,传媒虽然仍不失为朝阳产业,但是人们对媒体的作用已经有了更冷静的认识。
如今,中国举起“依法治国”大旗,中国媒体也动作频频,网络媒体也将纳入“正规媒体”行列,新闻广电总局将为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颁发记者证。这既是规范网络媒体的必然程序,又是网络传播新闻日渐强势的大势所趋。
然而,记者的处境与地位并没有由此上升,而是生存与采访环境越发严峻,你如果不是“栽花”而是来“挑刺”,那么被采访者则会变本加厉地予以各种手段打击……
无需讳言,随着国家“治理新闻环境力度”加大,每年都会有“记者出事”案件出现,记者违法,不能排斥个人修养问题,但要将问题连根拔起,恐怕还要探究更深层的体制因素。
目前中国媒体,实行的是“半市场化”体制。除党报党刊外,大部分已经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企业当然要盈利,主管单位还管着你,但不是“衣食父母”,而且,还可能从你这“要效益“。那么“米”从何来?要么从市场找,要么自己“找米下锅”。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均阅读率低得可怜的大国,报刊市场份额争夺惨烈,加之新媒体网络冲击、最后真正能在市场“烧”得起钱、且又站稳脚跟的新闻媒体,凤毛麟角。
那么,谁来养活报刊网站? 如果一部分“经营”负担不幸转移到采编队伍身上,则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一个本当以“让事实说话”的记者满脑子想的是“软广告”,那么这样的“无冕之王”就必然增加“赚钱”的焦虑,多了浮躁“商人伎俩”而少了空谷足音的“道德操守”,从而,“经营是大,失节是小”。
当然,任何国家的新闻媒体记者都难免和利益金钱扯上关系,关键是这种犯错的几率。当一个行业人群的犯错几率达到“必然”程度,则体制的反思与改革在所难免。
依当今形势看,“转企”的新闻媒体,带着主管单位牌照去“吃市场饭”的“半市场化”体制这条路是走不远的。要么全部交给市场,要么收归主管主办机关养起承办,才能回归正道。不然,采编队伍“经营公开化”如同公检法办案因“经费不足”而可以从当事人“索要经费”一样,腐败的裂口一撕再撕,所谓“纯洁性”乃无源之水,剩下的只能是自律。
我们依然还处在这样的社会。作为记者,你依然会遇到乞丐,还可能遇到维权者,你会帮助他们吗?遇到的不仅有弱势人群,还有许多不公平的事。向谁倾诉?还管不管用?
工作在新闻界的大批年轻人,他们是为房子打拼,还是为新闻理想而奋斗?什么媒体还可以让诉者看到希望,让读者看到光芒?
如火如荼的自媒体时代,微博虽然已经退热,微信如日中天。但圈子里的新闻传播,毕竟不如专业媒体更具公信力。人山人海的“新闻爱好者”群中,职业记者更显得“规范、合法”。也许当今时代,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无冕之王”,但是迷失大方向的人群显然不能使之茁壮成长。
下一个记者节,有多少网络新军会成为“无冕之王”的佼佼者?尽管雄关漫道,但我依然相信,一个国家只要真正全面走向现代法治之路,总有一批记者坚守底线、激浊扬清,那么,媒体的春天终归还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