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5-02-14詹洪华
詹洪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高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詹洪华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外语教学的目标应与当下行业需求接轨,具有外语高素质的人才应能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日常的外语教学应注重外语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是否能满足当下各个行业的需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当下外语教学现状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景象(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特色不明显等)。高校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与当下需求一致,重视外语的基础教学,牢牢把握四个原则,即基础性、应用性、针对性与实用性。本文主要从当下高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强调新时期的外语教学应破除传统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新时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及对新模式的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外语教学;基础性;应用性;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各个高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使得一些同学没有意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出现了“偏科”现象(英语成绩很差,但其他学科成绩突出),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专业课知识,以后便不愁就业。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语言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生自身却对将要从事岗位的英语需求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学生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轻视以及一些错误的认识。
1.外语学习的一大障碍--学生自身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翘课、害怕教师课堂提问、课堂课后作业抄袭其他同学等现象;有调查表明,这些同学中绝大部分外语基础较差,没有外语学习兴趣。有学生甚至反映上英语课就跟“听天书”一样,完全无法理解老师在讲什么。反观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他们很少翘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下任务,外语学生能力逐步提升,最终导致了外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
2.教师课堂教学的单方面灌输使得学生失去了外语学习兴趣。
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满堂灌”,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疲惫不堪。传统的教学模式三部曲---讲课文、课下做练习、考试。每一次课堂都是这样,学生只需跟上老师的讲解速度,即使存在疑惑也无法及时提出,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久而久之,学生课堂积累的疑惑过多而又无法得到及时解答,外语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学习兴趣自然越来越低,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越来越差。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反观当下学生没有一个进行语言交流的场所,导致学生出现能听能写不能说的问题,怎样有效结合听、说、读、写是提升学生外语素质关键问题。
3.外语口语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高校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以及浏览外国文献,那么高校口语教学便成为外语学习的重点。但由于没有一个外语环境,使得口语技能成为大多数学生外语学习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最惧怕的环节,例如班级中有学生认不全单词音标,使得学生怕读错单词而不敢去读单词,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看到单词不会读,严重影响了外语的学习,更有甚者失去了外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4.缺乏与不同高校不同教学方式相适合的外语教材。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在教材的选取上各不相同,无法找到一个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学校本身也过于强调自身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校的引导性,使得高校外语教学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丧失。
5.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仅仅学生对高校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许多高校本身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教师认为外语只是一门基础课程,只要有所了解即可,学好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另外,我国许多高校的外语教师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缺乏针对高校的教学经验,教师也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外语在高校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基本所有专业都有外语课程,使得外语教师基本都是超负荷工作,那么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自然显得非常困难。另外高校特别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与否,使得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和进行新式教育培训,这也是高校未来的外语教学存在的隐患。
二、针对高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与探索
1.由教师课堂单方面灌输向学生教师双向互动发展,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中“教”与“学”双向的良性互动。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生活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即使是大学生也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鼓励与认同,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认同也比较敏感,那么教师平时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课下生活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互动,了解各个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外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外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多多表扬和肯定,让他们越学越有劲,通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与情境设计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将外语技能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自身的思考,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慢慢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风格。同时教师应尽力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其性格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班级中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里,使传统的僵化的课堂气氛变的活泼、愉悦,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进而推动课堂单方面灌输向良性双向互动发展。
第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作为教师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现代的设备、软件、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当代的一些聊天交流软件,如微博、微信、QQ等软件逐渐成熟,使得教师与学生的线下交流变得容易,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发送一些课外知识,推荐一些好的外文网站,供学生线下进行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询问教师。教师可以申请一个微博,来进行线下的教学,也可以将课堂中的关键知识点放到教学微博中,方便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线下再学习,也方便基础好的同学进行巩固与复习。
2.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传统使得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思维具有局限性,导致当下学生学习外语要么就是死记硬背;要么就是记录下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重点,然后死记硬背;再有就是教师讲课时讲到某某知识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然后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学习理念一旦建立,学生便会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即可。当然,这种思想是非常局限的,语言的学习肯定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的。语言是一种工具,一种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你跟他人交流就没有任何的逻辑,别人怎么与你交流?我们在日常的课堂会话、交流中,需要结合自己对某段话的理解,来对这段话进行重组。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逐渐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而这些品质对学生以后的外语学习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好奇心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多学生对于外语学习没有太大兴趣,但学生对于外国历史、外国的文化及其国家特点等方面却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外语教学中外语的一些语句与中国语句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容易将其理解成“中国式外语”,使得外语学习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国外的风俗、文化等,与我国风俗、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反思中国语句与外国语句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自觉性,拓宽外语学习思维。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3.建立多媒体与网络设备教室、语言实验室,完善教学硬件设施。
外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语言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应让学生更多未经修饰的语言材料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当下新兴的网络技术有着信息资源共享、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点,合理利用这些优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网络技术的个性化与交互性,使得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多种教学手段掺杂运用,既拓宽学生思维,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总结:高校外语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想要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全面的创新。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应注重外语的实用性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与行业接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我们需要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改革与改革外语教学模式,从而完成高校外语教育的重大任务。
[1]尹晟.大学英语教学中几种数字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3).
[2]王妍.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1(5).
[3]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 《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四期.
[4]韩海燕.“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H319
A
1671-864X(2015)11-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