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调查研究

2015-02-14

体育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体育产业体育

杨 越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重点分析
——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调查研究

杨 越

以2004—2013年我国统计部门开展的3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对应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为依据,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揭示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现实状况和历史发展规律,找到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利趋势和不利的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方向。

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统计;全国经济普查

1 前言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这2个重要文件为标志,中国体育产业正式纳入到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进一步看,《意见》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的数量目标:即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人民币,经常性参与体育健身人群超过5亿人,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 m2。如此具体的产业目标设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出现,显示了本届政府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和雄心,也让中国体育产业在当前 “新常态”中第一次站在了国民经济新转型、新增长的风口上。

在当前社会各界对体育产业充满期待、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体育产业的关口,笔者认为仍要理性看待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机会,任何脱离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的盲目投资和非理性决策都将有损于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着以史为镜、以现实为依据的理念,本研究利用2004年至今国家统计局开展的3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近10多年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梳理,从中找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亮点和未来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从而为体育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 本研究采用的体育产业统计口径

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产业发展获得了我国统计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于2008年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国统字〔2008〕79号,以下简称“2008版”),由此奠定了我国体育产业统计的分类基础。

2015年9月6日,国家统计局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新版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国家统计局令2015年第17号,以下简称“2015版”)。这是自2008年我国首次确定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后的第一次修改,其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的覆盖范围,增加体育产业的行业细类,从而既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也体现了在产业政策上的一些新思路。“2015版”体育产业分类是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核心依据。

从我国政府开展的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进度看,我国已经开展的3次经济普查的有效期为2004年12月3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并且这3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体育专项课题(表2说明部分),都是以“2008版”的统计分类为标准。因此,为保证统计数据的统一性、有效性和可比性,本文中仍然沿用“2008版”统计分类标准,以便更加准确地反映出2004年至今不同时期的我国体育产业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3 我国体育产业基本面分析

3.1 体育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测算,截止2013年末,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2 343.86亿元,比2004年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18%,超过了同期全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图1)。

图1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变动情况示意图(亿元)

3.2 主办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

从图1可见,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可以划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和奥运会后2个阶段。奥运会前,即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2004—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35.43%,远远高于同期全国GDP平均增长速度,这一阶段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奥运会后(2008—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相对缓慢的发展阶段,年均增长速度只有2.77%,某些年份(如2012年)体育产业总量规模甚至出现了下降。奥运会前后我国体育产业的不同表现,说明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对体育产业的巨大刺激作用,因此,未来以大型赛事为契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仍有必要。

3.3 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2013年,我国经济总量(以GDP为标志)和竞技体育水平(以世界级大赛奖牌数量为标志)均已达到世界前三位的水平。然而,与我国经济实力和竞技体育水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弱。

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04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只占全国GDP的0.38%,2008年是我国体育产业占比最高的年份,达到0.65%,但随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到2013年下降为0.41%,仅仅高于2004年0.03个百分比,未能超越2008年的水平,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急需政策引导与社会参与。

与世界其他主要体育强国相比(表1),2008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西等9个国家的体育产业比重平均值为1.92%,同期我国体育产业比重仅为0.65%,差距巨大。我们认为:一方面要看到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仍然偏小,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国外体育产业的较高比重也暗示了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提升空间巨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表1 2008年各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情况一览表

Table 2 The Increase in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2008)

国家按GDP排序国民生产总值(万亿美元)人均GDP(美元)体育产业占GDP比重(%)美国114.33468592.86日本24.844385592.24中国34.22233150.65德国43.818446601.99法国52.978460152.85英国62.787437851.83西班牙91.683353311.60巴西101.66581972.10澳大利亚141.069474001.50韩国150.953195042.23

注:表1中排名顺序按照GDP总量大小排列。

资料来源: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数据来源于《The World Fact book》;其他国家体育产业数据来源于各国专业统计渠道①体育产业所占比重依据各国体育产业规模相关数据(有些国家数据未能统计到2008年)与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计算得到。其中,我国体育产业规模根据全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计算;英国、法国、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数据来源于所在国统计部门;美国数据来源于美国Plunkett公司2010年专题报告;韩国、日本数据来源为所在国奥委会提供。。鉴于国外数据来源的限制,本表以2008年专项调查获得的各国数据为基准年份,中国体育产业比值也取值2008年。

3.4 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新亮点和最大短板产业分析

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可以测算出体育产业内部各分支产业的增加值与占比情况(表2)。

3.4.1 我国体育产业正逐步由用品为主向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变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体育服务活动在体育产业总量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核心指标,体育产业越发达,体育服务活动的比重越大。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体育服务活动占体育产业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体育用品业②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用品的制造与销售,也就是《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的第6项“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第7项“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的合计。大国。然而,由于金融危机以来外需减少和国内消费环境变化,2004年以来,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4—2008年期间,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一直占据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半壁江山。2004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占体育产业总量的比重为78.36%,2008年该比仍然高达60.15%。2013年,虽然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仍然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比重为47.53%,但其地位正逐步下降。与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下降趋势相对应的是过去10年我国体育服务活动①体育服务活动是指除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之外的体育服务性产业活动,也就是《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的第1项“体育组织管理活动”、第2项“体育场馆管理活动”、第3项“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第4项“体育中介活动”和第5项“其他体育活动”的合计。的快速发展。体育服务活动比重从2004年的21.64%提高到2013年的50.8%,并首次在总量上超过了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这充分说明,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表2 体育分支产业的增加值与比重一览表

Table 2 Increasing Value and Specific Gravity of Sports Branch Industry

增加值(亿元)分支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2004年2008年2013年2004年2008年2013年体育组织管理活动7.42117.56126.571.225.725.41体育场馆管理活动12.3430.0060.162.031.432.62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9.0374.49121.728.063.615.22体育中介活动1.564.4610.860.260.210.53其他体育活动61.25538.78871.4110.0726.3237.20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420.101088.31856.3469.1053.2136.55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56.32141.79257.589.266.9210.94体育场馆建筑活动—49.6139.22—2.591.70合计607.992045.032343.86100.00100.00100.00

注:2004年数据来源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课题成果“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参考资料》2007年第71期,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08年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课题成果“奥运前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研究”,《研究参考资料》2010年第3期,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013年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课题成果“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在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由用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的过程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的下降,不仅体现在产业占比指标上,也表现在产业总量上。2008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达到1 230.1亿元后开始下滑,到2013年下滑至1 113.92亿元。可以说,正是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的长期低迷,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扩大。体育服务活动的快速增长虽然部分弥补了用品产业的下滑,但未来我国要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快速提高的战略目标,仍然需要高度重视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的支撑作用,扭转该产业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

3.4.2 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新型体育服务活动的迅猛发展

从体育产业结构看,增长最显著的是其他体育服务活动②其他体育服务活动是指以体育培训服务、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彩票服务、体育传媒服务、体育展览服务、体育市场管理服务、体育场馆设计服务、体育场所保洁服务、体育文物及文化保护服务为代表的新型体育服务活动。。2004—2013年,该活动发展速度最快,规模从2004年的61.2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71.41亿元,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中总量最大的部分,占比也从2004年的10.07%,增长到2013年的37.18%,尤其是以新媒体、新业态、“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体育服务活动,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最大亮点。

3.4.3 我国体育产业逐渐形成以体育赛事活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体育赛事活动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和体育中介活动3项,在此简称“体育赛事活动”,它是体育产业中带动能力最强、产业影响力最大的核心产业之一。

2004年以来,我国体育赛事活动增长十分强劲,从2004年的21.3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97.59亿元,占体育产业总量的比重达到8.43%,正在逐步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说明我国体育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体育赛事活动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

从体育赛事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看,2004年以来,我国不断承接各种国内、外大型赛事,各种职业性和非职业性竞赛表演活动如火如荼。其中,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增长速度最快,在2013年达到了126.57亿元,成为体育赛事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我国以场馆为依托的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体育中介活动虽然总量仍然偏小,只有10.86亿元,但增长态势良好。这些都说明,当前我国体育赛事活动日趋活跃,正逐步发挥其对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带动作用。

3.4.4 体育产业最大的短板: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体育产业的成熟发展需要具有两大核心产业,一个是体育赛事活动,另一个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从国际经验看,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体育赛事活动,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③2008年,美国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总体的比重为70.3%;澳大利亚此比重为68.9%;作为澳大利亚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悉尼市此比重甚至达到了85%的水平。。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是体育产业中与健康最直接相关的产业。2013年,该产业只占我国体育产业总量的5.19%,比2004低2.87%。由于2004年筹办奥运会的因素,国民体育健身热情被极大点燃,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力度都不断加大,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体育产业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达到8.06%。

2008年,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由于前期国民体育热情减弱和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上,前期参与体育健身消费的主力人群(以上班族为主体)出现了较大的流失。与此同时,在缺乏政策扶持的经济环境中,前期以极大热情投入健身俱乐部建设的民间投资迫于价格竞争、房租、税费、员工工资等多重压力,纷纷倒闭,甚至出现过个别著名俱乐部席卷会员经费后关门的案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整体低迷,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仅为3.64%。

2009—2013年,虽然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有所恢复,但尚未达到2004年的水平,与世界体育强国30%以上的占比也相差甚远(表3)。因此,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最不合理和最大的“短板”是:与国民健康关系最紧密、产业带动能力最强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发展严重滞后。这种产业格局既不利于发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对其他体育业态的带动作用,更不利于发挥体育促进公民健康的体育公共职能,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表3 各国体育产业结构对比一览表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of Sports Industry in Various Countries(%)

韩国奥大利亚美国中国体育赛事活动 15.925.314.28.4体育健身休闲活动33.738.635.75.2其他体育服务活动12.815.014.937.2体育用品制造 7.64.516.236.5体育用品销售 13.74.910.311.0体育场馆建筑活动8.55.63.21.7

注:国内数据来源于第3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课题成果“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数据有效期为2013年;国外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课题“奥运后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分析”,数据有效期为2009年。

4 我国体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分析

根据对2004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结合当前我国体育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要变化趋势,认为有以下3个重点发展领域最值得关注。

4.1 体育用品产业

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面临诸多不利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压力。调整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自身结构,创新产销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发展将不仅取决于制造业本身的发展,更取决于以体育用品销售为核心的其他用品衍生业态的发展。当前,我国一些著名体育用品品牌制造企业正在纷纷尝试建立一种以体育用品制造为根基,以体育用品销售为支柱,打通制造、物流、销售、体验式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新型生产销售模式。尤其是今年在国务院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很多传统的、以线下实体店为产销核心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纷纷加入到线上、线下综合发展的实验当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整体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格局。

以往成功经验表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未来发展取决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借助新型生产方式,向提高产销效率、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大方向转变。未来体育用品的发展趋势是:娱乐化、服务化、小型化、社区化和场地化。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应当借鉴国际和国内成功经验,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产业打造成亚洲乃至全世界的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基于这一目标,我国未来在体育产业方面应着力发展体育会展、体育用品研发、体育用品分销等与体育用品销售和设计紧密关联的特色产业。有条件的情况下,拟考虑在我国代表性城市,设立全国性体育用品研发和集散中心、全球性体育品牌商展中心,从而打造我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体育用品营销中心与研发中心的国家地位。

4.2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目前最现实也是最迫切的任务是促进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发展和发挥该产业应有的经济带动能力。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是与我国公民民生状态最直接相关的产业,该产业的良性发展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更具有无可取代的社会效益。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与体育赛事活动相比,最大的特色与最大的目标就是为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服务,为改善和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服务,具有更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体育休闲健身产业是未来政府部门必须主动出击并大力发展的准公共事业。那么,为什么说体育休闲健身活动中必须有一部分政府职责呢?

从经济学理论出发,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正的外部性;体育休闲健身活动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就业、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这三大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公共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投资的人力资本积累属性;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投资的市场失灵理论,这5个方面的体育经济理论证实了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是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产业活动。正是由于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这种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的职责,而这种公共性的范围与大小,决定了政府对公共性体育休闲健身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的“群众体育”,投入的规模和投入的范围。

从国际经验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人口结构的改变、社会的进步,以健身为目的的大众性体育活动的公共产品性质越来越突出,受到了各发达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越来越高的重视,如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政府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公共投入。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体育休闲健身活动除了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外,它更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也就是说,它本身是能够由社会提供的私人商品,发展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应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这一点,从其他国家的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在此以实地考察的英国为例(表4)。

表4 英国体育休闲健身活动实地调查情况一览表

Table 4 Case Studies:The Field Survey of Physical Fitness Activities in the UK

组织形态产出(%)政府部门英国现行国家行政体系中涉及体育的部门主要有:文化、媒体体育部;教育部;财政部门;健康部;内政部;社区和当地政府等。其中,“文化、媒体体育部”是体育的核心领导部门,统一管理英国全国的体育工作。5非政府性质的公共体育组织(第三部门)“文化、媒体体育部”对本国体育事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通过下设的2个“非政府公共部门”———大英体育局(UKSport)和英格兰体委(SportEngland),管理和支持全国范围内的体育公共事务。对各个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体育经济事务则主要是由英格兰体委派设的各种非政府性质的合作伙伴贯彻实施,地方政府不直接参与体育事务管理,因此,在开展体育工作过程中,非政府性质的各类合作伙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8私人部门包括各种体育企业和营利性组织,如职业体育俱乐部、各种健身中心、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企业、体育商务服务企业等。76志愿者部门志愿者部门是英国当前国民经济中发展很快的一个特色部门,而体育志愿者占英国全部志愿者的26%,是最大的志愿者群体。这些志愿者来自于各个阶层,活跃于各种赛事活动和社区健身活动中。从经济本质上说,志愿者行为也是一种可以衡量的经济行为,在英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对志愿者体育经济活动的统计系统。11

注:资料来源于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员专项赴英国研修班”的考察报告。

从总量来看,目前英国每年的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经济活动中的76%的产出来自于私人部门,13%来自于公共部门,11%来自于志愿者部门。可以说,英国体育经济管理的特点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导,以公共部门和志愿者部门为补充的运行机制。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管理是以非营利组织为中坚力量,以政府为重要公共投资人和规划者,以私人部门为生产和受益主体,以志愿者部门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向下延伸、扁平化管理模式。

英国作为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国,一向重视经济衰退时期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进步,当代英国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政府或者私人部门的简单构架,而是变成更为复杂的机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即非政府性公共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体育产业而言,产业的发展方向正在由完全市场提供的私人用品向准公共产品转变,尤其是通过多种非政府性公共机构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体育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提高了政府对体育投资的强度和效率,增强了体育经济的活力。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在英国体育经济管理事务中,活跃的“第三部门组织势力”是英国体育事业有别于其他产业活动(如文化产业、制造产业)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借鉴。

当前,体育界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政策建议,多是从政府提供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支持性政策的角度出发,“要政策”的倾向较重。部分掌握的国外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发展经验,结合奥运会以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走过的弯路,在此提出另外一种发展思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发展除了需要各种公共政策直接提供经济刺激外,更应关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本身的组织形态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发达国家各种民间俱乐部制健身活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研究,将经济政策与特定的产业组织形态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而完善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自我发展机制。

4.3 面向就业人群的体育健康产业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和公民自身的重视。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可以说,“健康中国”是一个新的敲门砖,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对健康中国的视野应该更加广泛,除聚焦医疗产业外,食品安全、养老服务、教育文化、体育运动等都应该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建设将不仅仅限于医疗健康服务业,更应当通过人民健康的意识、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实现“大健康管理”,其中体育的作用尤为重要。

就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而言,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生产劳动状态的人群,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也有区别。从人类生命周期看,医疗与体育两者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健康保障作用。也就是说,老年退休阶段,医疗为主,体育健身为辅,体育是老年人健康的辅助手段;中青年就业阶段,则是体育锻炼为主,医疗为辅,体育是中青年人保持健康的主要手段;少年阶段,预防医疗与体育并重,这一阶段也是体育习惯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储备阶段,体育是青少年保持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遗憾的是,从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现实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就业人群的体育活动未能达到上述理想状态。当前,我国的非就业人群(主要指尚未就业的青少年和已经退休不再从事生产劳动的老年人)在体育时间保障、体育场地保障、体育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具有比就业人群(主要是当前就业并从事生产劳动的中青年人群)更多的优势。而工作压力最大、生产劳动最多、消费能力最强的就业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群,却是当前体育锻炼时间最少、体育公共服务最难以覆盖的人群。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医疗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和人口日益老龄化的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研究体育与不同年龄结构人群健康水平的差异化关系,并出台了一系列针有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国民健康计划。比如,美国2010年制定的《健康公民2010》计划中,列举了28个关键领域的467个指标来衡量美国公民,尤其是就业人群的身体健康程度,并十分具体地为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设计出不同的体育健身计划。日本2010年出台了《体育立国战略》,这是日本继2000年公布《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后,又一次发布的关于日本体育发展的长期计划,该计划明确了体育健身在日本健康计划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了公民的体育权力:“必须确保全体国民,在自愿自主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在安全公正的环境下享有日常接近体育、参与体育和支持体育的机会”,从而保障了就业人群能够有条件地按照自身意愿从事经常性体育锻炼。可见,一些发达国家不但抓住了体育与健康这个主题,而且通过差异化政策推出了面向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从而提升了本国体育产业的整体有效性,促进了本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提高,增强了国家竞争力。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重要文件,推动了我国大众健身事业的发展。但从实际效果看,目前公共部门组织的大多数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多地是从推广体育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群众参与的此类健身活动仅限于尝试性、争光性和一次性参与,未能转变成公民,尤其是特定就业人群的长期性、专业性和自觉性的体育健身消费行为。

从根本上说,与其他健康活动相比,就业人群的体育健身行为完全是其个人选择的结果,体育产品与其他公共事业(如社会保障、医疗)的纯公共产品属性不同,它更加接近于私人用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对这种产品而言,单纯的市场机制或单纯的政府机制都是不可取的,两者都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只有2种机制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目标。

面对这种形势,未来我国政府部门有必要充分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制定的各种国家层面的国民健康计划经验,尤其要更加关注就业人群,研究制定面向就业人群的体育健康产业,激发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潜力和消费意愿,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一细分领域,从而达到既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又促进国民健康、提高国民生产能力的多重目的。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投入产出表2013年[M].北京:北京市统计局,2013.

[2]蔡昉.超越人口红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7.

[3]方远平,闫小培.大都市服务业区位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格鲁伯·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和影响[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5]靳英华.体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林显鹏.关于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4):1-5.

[7]刘汉生.2006—2008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4(4):79-81.

[8]米勒.产业组织:理论证据与公共政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70.

[9]秦瑶,陆昕.创意产业统计核算方法及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8,25(3):75-78.

[10]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苏义民.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关于加快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6):662-665.

[12]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际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87-201.

[13]张立.对体育产业统计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间关系的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0):70-7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查方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调研世界,2011,(6):12-16.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3.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国家统计局令第17号)[Z].2015-9-17.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通知(国统字[2008]79号)[Z].2008-6-18.

[19]BENJAMIN F J.Age and Great Invention [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2005.

[20]CUHER D M,RICHARDSON E.Measuring the Heahh of the U.S.Population[M].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mics,1997:217-271.

[21]GROSSMAN M.The Demand for Heahh:A Theo—retieal and Empirical lnvestigation[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2.

[22]KRUEGER D,LUDWIG A.On the consequences of demographic change for rates of returns to capital,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and welfare[J].Cfs Working Paper,2006,54(1):49-87. [23]WENER W K H.Lifetime Physical Fitness and Wellness:A Personalized Program,Tenth Edition [M].Brooks Cole,2009.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Three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YANG Yue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ree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data and the corresponding sports industry statistics,reve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period of 2004-2013,finds out the favorable trend and unfavorable structur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areas and policy direction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portsindustry;sportsindustrystatistics;nationaleconomiccensus

2015-10-20;

2015-11-02

国务院第3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定向委托课题(JP022)。

杨越(1975-),男,满族,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Tel:(010)87182597, E-mail.yangcomplex@126.com。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

1000-677X(2015)11-0024-06

10.16469/j.css.201511004

G80-05

A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体育产业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