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进中的书安

2015-02-14作者丨邱才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书画鉴定博士

台声 2015年16期
关键词:节奏感用笔书画

作者丨邱才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书画鉴定博士

唐书安简历

1975年生。四川人。当代著名书画家。攻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书法。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毕业。绘画受业于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张立辰,书法受业于当代著名书法家曾来德、邱振中、唐昌虎等先生。著有《山水观我》《我的纸上生活》《独语性灵》等,书画作品先后刊登于《北京晚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羲之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美术馆》《中国花鸟画》等刊物。现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艺术系讲师、西泠印社(北京公司)签约画家、《未名艺术》杂志主编、《十方》杂志副主编。

7月21日至8月10日,“山水观我——唐书安书画艺术展”在北京知名的艺术镇宋庄三炉堂开展。期间,书画界的专家们还在一起举行了小型座谈会,对唐书安的书画作品进行了评价。

作品《山居图》

这次展览,唐书安的简笔山水、花鸟再次更新了我对他的印象。在我的脑海中,它们常常与他的小字书法、大景山水,以及他所临的散氏盘、芥子园浮悬、叠合在一起,形成一组组复合的形象。这些形象,或许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立体的、行进中的艺术家唐书安。

艺术家行进的历程,其实就是其个人才情与传统、生活博弈的进程。出入传统和生活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张大千入古程度之深,以至于傅申用“血战古人”(Challenging the Past)来形容。与这位生猛的四川老乡相比,书安在书画方面也耗去了20余年的青葱岁月,他静雅秀美的小字楷书、以及雄浑壮阔的巨幅山水,即是其工夫和功夫的最好注脚。

正如许多书画皆能的艺术家一样,书法成为画家的重要基石。对于书安而言,小字行、楷书则是其书法的底色,其风格来源为《怀仁圣教序》及相近风格之《唐玄奘塔铭》,以及唐人《灵飞经》,点画准确、结体妥帖、气息淳雅。无论时间性、空间感和节奏感都趋于悠缓均衡。从其早期山水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整体结构和审美取向上,与这种典雅中正之风之间隐秘的关联。尽管后来,在进入中央美院张立辰、邱振中两位教授主持的首届写意精神高研班研修之后,书安的山水画,在强调宋元山水的结构中强化了明清写意的笔墨意蕴而带来的朴拙气象,其骨子里的雅正格局依然是一致的。

作品《听馆图》

作品《慎独》

作品《阳朔西街》

简笔山水、花鸟反映了书安另一种不同的路数。率性的用笔和恣纵的用墨,使上述的均衡感不再,时间性和节奏感更为明显,所体现的“书写性”也更为强烈,与他另一类风格的书法作品正好对应。这类书法作品同样用笔恣纵、工拙不计,有时甚或放弃用笔。显示了与金石碑版、民间书法,甚或东瀛书法的关联,以及其书画之间的互通性。

通过笔法、墨法的推衍使画面成型,和先确立大局、再以笔墨逐步完成,是绘画的两种路数,前者可称为“写”,后者可称为“画”,这也是写意与工笔的根本区别。书安的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无论是工稳一路还是写意一路,都隐含着“写”的理路,即便是其写生作品。这与他的书法功底有关,也与其导师张立辰先生所倡导的“写意精神”的深刻体悟有关。

绘画的书写性可以通过用笔、用墨来表现。始于唐宋,如王洽、梁楷;盛于明清,如徐渭、八大山人。从徐渭、八大山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出,除了用笔、用墨中节奏感所体现出的书写性,其画面结构和局部空间之间的错让、对比同样呈现了微妙的节奏感,使画面有隐然流动之势。这种流动之势正是由于笔墨的生化逐渐推衍而成,最终完成画面布局,因而是“书写性”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角度而言,潘天寿静穆雄强的山水,其笔墨或许并不恣纵,但依然可以从其块面之间的强烈对比中发现隐含流动的节奏,即空间的“书写性”。

显然,书安并不在意空间、结构层面的“书写性”。其书画中的恣纵一路,也没有脱离温雅的底色。正如赵云的一吼,毕竟不是张飞;史湘云的醉卧,绝不会是孙二娘。书安的真放,其实还在于精微之间。

如此看来,书安似乎并不着急于自己风格的符号化定型,还处在行进状态。艺术家的成才模式大抵有两种。一是转益多师、自然而成,如黄宾虹;一是先立格局、逐步完善,如潘天寿。书安自认为属于前者。以黄宾虹的高龄而论,书安这个年纪尚处于艺术的少年。因此,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艺术和心性的锤炼和沉淀。

我注意到,书安近期的日课《散氏盘》显然有着潘天寿“强其骨”的目的,《芥子园画谱》的临习也将进一步夯实其绘画的基石。他将自己斋号名为“守愚斋”和“和厚堂”,这应该看作这位来自灵秀巴蜀才子对自己心性的砥砺和期许。作为朋友,我希望他步履稳健,走得更远。

作品《兰亭序》

作品《写竹》

猜你喜欢

节奏感用笔书画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小小书画廓
智力大闯关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