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版权合作到向数字版权合作跨越两岸图书 携手迈向出版新常态
2015-02-14
随着两岸图书交流的发展,两岸图书合作出版越来越多。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文化,同样的心情,为两岸图书合作创造了光明的前景。两岸图书合作出版之所以能够不断增加和深化,除了图书所具备的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外,也有图书专业研究和出版技术上的原因,两岸图书形成了很有趣的互补现象,相应的合作方式也基本形成。
授权出版
授权出版,早期为台湾出版界取得大陆出版品授权,最近10年则多为大陆出版界取得台湾方面的出版品授权。授权的内容则重点在古籍、工具书、词典、专著及专业研究类书籍。现在,随着大陆的经济腾飞和精神文明的递进,两岸在图书授权合作方面,内容趋于广泛,包含了社会、人文、科技、体育等多科领域。
台湾出版界取得大陆出版品授权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第三地或海外学者作为中介,间接取得大陆作品或出版品授权,这是早期合作出版的主要方式。比如远流出版公司通过香港问学社中介,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取得《长城万里行》、《千年古都西安》的出版授权;又如香港大学黄德伟教授为台湾新地出版社、三民书局中介的一系列大陆作家作品。二是直接与大陆出版社在香港的分支机构洽谈版权。如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中华书局”,就获得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中华书局多种出版品的授权。三是直接取得大陆作者的授权。如“光复书局”取得沈从文的书面授权等。四是通过对台版权业务的代理机构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或香港中华版权代理公司,取得出版授权。五是直接与大陆出版机构签订授权出版合同。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有的取得大陆简体字版图书授权,印行繁体字版,如《实用中国养生全书》等;有的取得大陆期刊授权,印行台湾版,如《童话大王》;有的出版连环画册、彩色儿童书和大陆作家文集、全集、译文选集以及各学科的书籍。
进入21世纪,大陆国民生产总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句话,大陆有实力了,再加上有市场,对台湾图书版权政策上竭力加以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不少作家和书商更多地看好了大陆资源和市场,进而开始授权大陆出版界出版作品。而这成为了今天台湾诸多作家等的最佳选择。
合作出版
除授权出版外,“合作出版”的模式越来越为两岸出版界采行。
依据两岸各自特点,双方合作表现了极强的互补性,如在有关中国文化传统及理工等领域的图书的创作及翻译方面,台湾主要依靠大陆。而台湾艺术类的图书,更有七成以上来自大陆编辑。如台湾艺术家出版社策划推出的《秦始皇兵马俑》,亦是邀请西安秦俑博物馆的秦陵考古学家张涛撰稿,合作完成的。
另外,由于台湾图书消费市场过小,严重影响高档图书和专业类图书的出版和发行。如世界古典名作和著名学术专著,一方面成本高,如翻译成本高、古籍整理成本高、印刷成本高、发行成本高,一方面高成本下存在低市场容量、购买人员少、图书消费市场小等情况,因而严重制约台湾对于这两类重要书籍的出版。在大陆则不一样,大陆翻译人才、专业人才众多,社会需求量大,因而市场要比台湾大的多,出版的这两类书籍要比台湾多的多。因此,合作出版和引进大陆图书正好弥补了台湾出版业本身的不足。
同时,合作出版还体现在图书出版技术上的互补方面。在这一领域内,台湾方面要好一些,有一些值得大陆借鉴的经验。台湾出版部门相当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书店中出售文史哲类图书占到销售量的六成以上。台湾出版分工细致,门类很全也很专,每一个门类的图书都有专业的出版社,如专门出版文学与引进海外文学作品的“皇冠文化”,出版心理类图书的“心理出版社”,专门出版医药图书的“合记出版社”,专业出版旅游、地图类图书的“大舆出版公司”,亲子类、体育类、玄幻类的图书也都有专门出版社。在图书装帧上,台湾要对口和活泼的多,不同的门类风格不尽相似。生活实用类图书包装精美、吸引眼球,文史哲类图书则尽量简单、朴实,学术类严谨。不过,大陆有许多综合类或部分综合类的图书,要好于台湾图书;一些轻松、娱乐方面的书台湾则领先于大陆。至于在选题的精确度与速度、涉外资源的丰沛性、整体包装行销上,台湾向来领先大陆。当然,在出版经营管理上,台湾原有的经营管理优势,大陆已经有了,但大陆同行有的优势,台湾却不一定有。这些技术上的不同点,都为对方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成为两岸图书出版界进行合作的基础。
总之,近几年来,在专业研究和图书出版的相互关系上,台湾方面存在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而大陆方面显然占有明显的优势。这已成为两岸图书合作出版的重要原因。
共同策划
因应大陆地区编辑撰稿人才优势,发展出此一模式。或是大陆地区提出构想,台湾地区业者根据其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共同完成具体计划;或是台湾地区业者提出具体计划,寻求大陆地区同业人员协助撰稿、编辑等;也有的分别邀请两地作家合作,而其版权则由双方共享。如台湾“光复书局”与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即是此类合作之一例。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高层论坛会场
共同策划的形式还有,台湾策划,祖国大陆成书,再到台湾出版,这是两岸图书出版交流较为普遍的方式之一。在两岸图书出版交流中,有一些书由台湾出版单位命题策划,直接向大陆作者邀稿或委托翻译、绘图、编纂,然后在台湾出版。如淑馨出版社的《世界文化丛书》。此外,在共同策划中,还有授权出版。大陆引进台湾版的图书,种类少于台湾引进大陆版图书,但却因大陆地区市场广大,数量远超出大陆版图书在台湾的印刷数量。台湾地区出版品在大陆地区出版,与大陆作品在岛内出版的模式相同,只是具体运作有所不同。授权出版表现为,台湾地区出版社或作者将作品授权予大陆出版社在大陆地区出版,除少部分外,多将繁体字转为简体字,其中以文艺作品、漫画、企业管理专著以及外文教科书题解为主。
从共同策划到合作出版,打造一流的产业链,则渐渐成为两岸业界的共识。已踏入22周年的诚品书店,2014年首次展开台湾以外的地区进行展店计划,并首选苏州作为发展大陆市场的试点。据悉,诚品书店将在苏州设立大陆区域第一家复合式诚品书店文化商业综合体,其中包括了综合书店、百货商场、画廊、文艺沙龙、文创设计、视听中心和文艺餐厅等设施。该项目的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26000平方米,建筑形态为一座商业“裙楼”加两座塔楼,商业“裙楼”部分区域将由诚品书店负责长期经营。显然,诚品书店这一举措,是两岸图书交流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数字版权合作
当今,全媒体出版与数字化出版已成为今后出版业发展趋势,建立多介质、全流程、高成长性集群将是未来两岸出版集团的发展方向。以内容提供商、数字格式制作商、内容服务平台、网络运营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为主题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已初见端倪。
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来自台湾出版界的李先生说,今天的版权贸易也要随阅读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从纸质图书的版权贸易向数字化出版发展。他说,版权代理除传统的纸质图书外,已经在手机内置、网上下载铃声和图片、手机和电子记事本内置翻译词典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因此,今后更要了解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快速向为两岸传统产品服务的数字产品转化,建立一个为移动产品提供内容的平台服务,为两岸网络读者提供优先于图书的版权代理。
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期间,两岸出版同仁就图书贸易、版权交易、内容采编、出版印刷技术、出版发行营销管理等课题进行深入交流,特别是对学习借鉴互联网时代两岸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多元化发展思路、探讨两岸出版业携手拓展世界华文图书市场的新商机,两岸出版同仁加强了研讨。
在第三届海峡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上,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提出,在推进两岸出版界及闽台数位出版的交流与合作上,两岸可以建立数字出版业三大平台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一是成立两岸版权交易平台。陈恩泉说,“世界上,华文原书有五分之一的阅读人口,共同营造一个融合华人、华语、华文的华文出版单一市场,可避免浪费资源与消耗发展空间”,他认为可通过成立两岸版权交易平台,加强两岸的合作;二是成立台湾出版商会服务平台。随着两岸出版合作不断加深和大陆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台湾出版商想进入大陆市场。陈恩泉表示,台湾出版商会的成立是为有意愿在大陆投资的出版同业服务,协助台资出版业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反映出版与投资者的意见和要求,促进出版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繁荣;三是成立大中华出版共同体平台。陈恩泉说,“针对中华台北受邀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的模式,台湾的出版业界,也希望有机会受邀参加亚太出版商联合会(APPA)的文化交流活动”。因此,他表示,希望两岸出版界开拓合作出版视野,促成大中华出版共同体的实现,在世界经济变局下的文化产业重组变革中,发挥产业分配与整合的功能。
在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两岸出版界“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高峰论坛上,面对数字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两岸图书产业界同仁就两岸业界要在出版内容、产业链赢利模式、版权保护、数字出版标准四个方面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共同描绘了推动两岸数字出版产业合作与发展的蓝图,积极寻求推动华文数字出版走向世界的对策。他们认为,数字出版发展的大趋势给两岸出版业界提出了共同课题。两岸业界要共同丰富优秀数字出版内容,探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赢利模式,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制度,推进数字出版标准研究。
据介绍,在数字出版方面,台湾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而大陆则拥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双方合作空间广阔。仅2013年,大陆数字出版的总体规模和营业收入都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