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做活街边饭馆
2015-02-13夏琳
夏琳
从年初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王小利利用微信朋友圈几乎将周围有可能成为其饭馆客户、朋友的微信用户全部笼络过来了。作为一个位置不太显眼,只有八张桌子的街头小饭馆的老板,王小利通过玩微信歪打正着,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活路”。
玩出来的生意经
去年十月,从一家饭店辞职后,想自己开餐馆的王小利并没有瞧上这个位置,“最后决定盘下这个店.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只要自己的手艺好,不愁没生意。”王小利18岁时就混进了餐饮圈,用9年时间学了一身手艺。“刚开始干的时候,生意确实冷清,一天没几个人来”,好在王小利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因为不忙,他经常晚上邀请朋友们来店里聚餐,为了娱乐,他会为朋友们炒制各种口味、造型奇特的面,“朋友把我们聚餐的热闹场面拍下来传到微信上,经常会引来很多互动。”王小利笑道,“因为都是年轻人,比较爱玩,经常会玩附近加陌生人游戏,看谁加的人多。”这让王小利没想到的是,这些爱玩的举动反而给他带来了客源。王小利开店三个月后,不断有人从微信里叫单,有的是提前预订,有的是叫外卖,饭馆的人气渐渐旺了起来。
乐此不疲的互动
王小利现在1000多粉丝,微信朋友圈里有四五百联系人,都是老客户老朋友,虽然数量不是太惊人,但几乎褒括了附近的大部分目标客户群。
如今,王小利已经雇用了两个伙计帮忙,而他每天在闲暇之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朋友、客户互动,“也经常把自己工作的状态晒一晒,让大家看到做饭的过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的疑心。”虽然当年迫不得已辍学打工,但王小利十分喜欢看书写随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利的文字能力征服了朋友圈的朋友,打开他的微信,仿佛在看“舌尖上的面馆”的纪录片,每一碗面食材的选择、制作的方法,都用画面诠释得极美。当然除了展示自己的手艺,王小利还把自己生活的多面性展现出来,他调侃自己,娱乐大众的心态,让他的微信微博生动、轻松而有画面感。
存年初开始采用微信营销的时候,王小利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在每张桌子上都贴了一张自己微信的二维码,每个顾客进来,他都会主动积极向顾客推荐。王小利回忆道,第一个加自己微信的是隔壁开超市的老李,“他觉得挺新鲜的,虽然挨着不远,但他现在几乎每顿饭都用微信来叫单。一向顾客推荐扫描二维码这招挺管用的,最初的一个礼拜,就加了一百多个。”数字虽小,但王小利认为,对他这种小饭馆而言,已经是一个挺大的数字。为了让顾客加他的微信,他免费送顾客一份自制猪骨汤。
随着顾客的增多,王小利建立了一套管理客户的方法,“时间长了,顾客吃饭的规律就出来了,有的是长期订餐的,有的是固定点来的,分中午常来的和晚上常来的……”王小利还专门做了一张电子表格,“弄清楚了顾客的时间规律,就好计划每天需要的食材,有时候也能化解餐桌紧张的局面。”
这其实才是O2O(Online To Offline,意为线上订购,线下服务),无论是线上的形象,还是线下的营销人,都是有血有肉,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概念。
用心做好每一碗面
五个月后,王小利的微信营销初见成效,外卖电话响起次数减少,更多的顾客通过微信叫外卖。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固定外卖客户,“来饭馆吃饭的人群多是年轻的白领们,他们时间很匆忙,要求就是快。我可以早上准备好一天的食材并且冰冻在冰箱里,等客人来了直接炒制即可,正好符合了他们要求快的节奏。”分析自己能吸引客源的原因,不谈营销的功劳,王小利反而认为他的产品是主要原因。“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用心做好每一碗面,营销只是锦上添花。”王小利笑言,“饭馆一定要干净。不论多么大的饭店,当你吃到了一次脏东西,你就有心理阴影了,肯定不会再来了。”他的店面虽不大,但是干净整洁,而且王小利时常将自己选购食材的画面,以及制作的过程发到朋友圈,“选用的食材都是自己去菜市场采购的,绝对都是真材实料,不会偷工减料,保证食品安全。”以前在饭店打工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看师傅做面,积累各家做面的特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大家来了之后觉得好吃,就会常来,并且还会带朋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