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岗待就业人员进行柔性管理的思考
2015-02-13何平
何平
就国家而言,要搞好经济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国家的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国家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要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真正提高,首要的还有创建社会和谐,化解各种矛盾,使人人都热爱生活。因此,维护社会稳定,为单位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环境是我们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在当今社会,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会使一些由于改革带来的矛盾扩大,也会使一些在改革中经济利益受到影响的人看不到改革的好处,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国家政策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是一类思想最容易动摇的人群。
笔者结合多年对于下岗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实施管理工作的实践,认为对他们最有益、见效最快的就是柔性管理。
对单位下岗人员的结构分析
下岗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失业而没有下岗。我们柔性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使下岗待就业人员清楚,下岗职工的数量和规模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而逐渐下降。要让被管理者正视现状,还需要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尽管近几年国家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的日益重视,但在某些行业内部,由于企业转型,整建制和大批量下岗失业人员失掉原有的工作岗位,滞留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社会矛盾。尽管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使这些人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具体到某个单位的由内部管理的下岗人员,国家层面根本顾及不到。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进行,社会上再就业率日趋严峻,逐年下降,而且情况越发复杂,相关部门统计的一些属下岗人员再就业的,后来又失业的人员不在少数,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就更加严峻,让人不容乐观。
就事实而言,笔者分析现在管理的部分由单位下岗失业人员层面,他们普遍自身自然条件不是很好:(1)学历偏低,与在职在岗人员比,大部分人仅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文化水平;(2)年龄偏大,“4050”人员占到很大一部分;(3)适合职业需要的能力差,更主要的是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所有这些,使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中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我国下岗待就业人员形成的原因
以前,由于社会主义本质和计划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就业政策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分配和“充分就业”的原则,以相对公平的原则来换取效率原则,造成了大量“隐性失业”人员的存在,众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这部分人员必将会被剥离出来,进入下岗失业的行列。
人口激增、新增劳动力与国力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富余人员的暴露和释放
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大锅饭”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要立足于市场竞争中,必须要有根本性的变化,因为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使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因此,经济增长方式也要发生质的变化,主要是:(1)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向转变;(2)充分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3)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4)提高劳动者素质;(5)试行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这样,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长期畸形发展的产业压缩规模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
自动化生产线形成并被广泛使用
从国际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被广泛运用,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而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也使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管理机器设备要比管理人员好管得多,再加上机器生产效率之高是人员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器排挤工人”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抓大”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批劳动力大量涌进了城镇,在企业中与原有职工争岗位。再加上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形成了一些人的下岗待就业。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很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大锅饭”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拥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由此,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对下岗待人员实施柔性管理
国内的下岗失业现状日益严峻,对于经济单位的下岗失业人员,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在经济上,带来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我们的管理是面对一群弱者,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笔者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形成的这种结果,他们相对在岗在职人员的心理缺失是肯定有的。而要弥补这种缺失,需要的不是刚性管理,而是柔性管理。因此,我们的工作着手点要通过心理调节来使这些人正确看待和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且要激发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并产生强大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激情。当前,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的柔性管理并不是管理者单方面说教能够解决的,而应是在有针对性地做大量思想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笔者根据一些单位经验,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积极与政府机构联系
政府机构解决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实际困难是当前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国家掌握了最大化的资源体系。这种解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制定和颁布一系列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和法规,从宏观和上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援助;二是政府建立起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从物质上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生存发展。目前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及法规性文件的颁布,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健全,无疑对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到某个单位下岗待就业的员工群体。管理者就要做到在为他们争得国家援助机会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到社会上竞聘,让下岗待就业职工切身体会到我们的管理柔情似水。
积极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中介机构联系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解决对象是职工下岗后关系转到街道的下岗职工,它的职能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就有为下岗职工建档建卡,并将下岗职工变动情况按月报告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指导等。职业中介机构的援助对象虽然主要是本街道管片的失业人员,但是我们管理人员和他们取得联系后,例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招聘会,努力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咨询与信息。使单位下岗待就业人员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人很认真地关心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到有人在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职业而着急,这同样是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
发动亲朋好友搜寻信息
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国家,家庭本位的思想在人们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亲朋好友的帮困扶贫是家族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和奋发进取的积极因素也激励着下岗失业人员摆脱现实困境,在社会中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发动亲朋好友为自己所管管辖范围内的下岗待就业员工提供就业信息,无疑就增加了管理者的管理能量。与此同时,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同时,动员或者鼓励下岗待就业人员自己发动自己身边亲属、朋友、共同帮助想办法。单位和个人产生合力,对解决问题会大有好处。
实施柔性管理
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单位对单位下岗待就业职工实施柔性管理重要作用,分析和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增强管理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1)职工对单位了解的优势。一个单位的职工在一起工作几十年,是相互了解的。但与整个城市相比较,虽是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职工对单位的发展及现状比较了解,共同的企业文化将有利于管理工作者对本单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工作,比如聊起天来共同语言多,处理相关问题也较社会上简单很多。(2)对个人熟悉的优势。这种熟悉的情感会使下岗失业人员在接受我们的管理时会容易产生出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大大减少参与和互动各方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交往各方面能够突破市场功利主义的束缚,发展出特殊的友谊和信任,使交往能长期深入发展。(3)工作针对性强的优势。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都是处在熟悉单位领导、部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可以及时、快捷、有效地调整管理方式。做到有的放矢,不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与资源的浪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变,但广大劳动者从整体上看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大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管理人员共同关注,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们身边的下岗待就业人员当做自己的朋友,对他们柔之以情,在管理中取得被管理对象的理解和配合,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使我们的柔性管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在促进单位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