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囊压力智能化自动监测与手工测量差异性分析*

2015-02-13单荣芳徐志华蒋雅琼黄金兰

交通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气囊气道智能化

单荣芳,李 峰,徐志华,蒋雅琼,黄金兰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226001)

气囊压力智能化自动监测与手工测量差异性分析*

单荣芳,李 峰,徐志华,蒋雅琼,黄金兰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226001)

目的: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囊压力智能化自动测量,与手工测量方法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50例患者应用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无线网络组成的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完成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实时监控、自动报警、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同期98例未使用该系统的患者,随机分成4小时监测组48例,8小时监测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气囊压力异常值、压力校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的差异性。结果:3组压力平均值分别为智能化测压组27±1.8 cmH2O,q4h测压组25±1.6 cmH2O,q8h测压组20±1.9 cmH2O,3组间压力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组校准时间9.65±1.8秒,平均操作时间32.46±1.9秒;手工测量组校准时间6.89±1.2秒,平均操作时间7.2±2.7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化自动监测技术临床实用性强,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校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提高操作依从性,以及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

智能化自动监测;气囊压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的气囊保持压力在25~30 cmH2O(1cmH2O=0.098kPa),对于保证机械通气治疗、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对人工气道气囊内压力的监测,一般由护士采用专用气囊压力测定表,定时进行压力监测和补放气操作并记录。而体位改变、吸痰等操作均可造成气囊压力的改变,定时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压力变化,同时人工测量存在测量误差和不及时测量的可能。在未能配备每床一只专用气囊压力表的情况下,也有发生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风险。我院每年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近400例次,从2013年1月起启用无线网络气囊压力监测系统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管理,至2013年12月,已完成5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48例中男85例,女63例,年龄21~89岁,因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重症胰腺炎、有机磷中毒、多发伤、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出现呼吸衰竭给予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置入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径为7~8mm,均为高容低压型气囊。148例随机分成智能化自动监测组和手工测量组,其中手工测量分为2组,为4小时监测组和8小时监测组,每组患者连续测量3天。3组患者年龄与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建立信息系统平台 综合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无线网络4部分组成,实现护理信息集中一体化和数字化管理。为了满足小信号测量精度要求,采用的A/D转换器为高精度24位串行转换器,芯片内部有一个极低噪声的斩波稳定仪表放大器,其增益选择为2n(n=0~6),扩大信号输入范围,允许小信号的输入,提高系统动态特性;信号送到微处理器,经处理后在触控屏上显示,完成数据、图表实时监控、自动报警功能;通过系统网络实现集中管理,完成数据存储和分析。

1.3 操作方法 智能化自动测量使用自主设计的无线网络监测系统,手动测量使用PORTEX气囊压力表(美国)。智能化自动监测是将人工气道与传感器连接并妥善固定,确认中央监护站与床边显示器信号正常,校准零点并确定标尺为35,数据显示为零后开始自动测量。设置气囊压力报警低限为25cmH2O,报警高限为30cmH2O。护理人员每3h记录压力数据,对于3h内发生的压力异常,需检查患者有无体位改变、咳嗽等情况,如确认压力衰减或异常增高则进行压力校准,重新开始3h测量记录的计时。手工测量采用专用气囊压力表,连接导管充气接口,每4h或每8h完成压力监测及手动充气、放气,护理人员调整气囊内压力到30cmH2O,在进行监测和校准后,记录调整前的压力数值。

1.4 观察指标 (1)气囊压力值异常值监测:监测和记录3组患者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平均值;3组患者气囊压力在20~25cmH2O、<20cmH2O的情况。(2)护理人员使用智能化监测系统与未使用系统执行气囊压力校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的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监测方法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值异常值的比较 见表1。随着测量间隔时间的延长,3组间气囊压力衰减低于20cmH2O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压力平均值分别为智能化测压组27±1.8 cmH2O,q4h测压组25±1.6 cmH2O,q8h测压20±1.9 cmH2O,3组间压力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不同监测方法气囊压力值异常情况比较

2.2 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与手工测量压力校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的比较 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不同监测方法校准及平均操作时间比较(s)

表2 护理人员不同监测方法校准及平均操作时间比较(s)

?

3 讨 论

人工气道改变了正常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使患者气道的屏障功能和清除能力受到影响,增加了发生细菌感染,尤其院内感染的机会。导管前端气囊充盈,需维持适当压力,保持足够的气道密封,避免压力带来的损伤。因其影响因素很多,建议在每天3次监测并维持气囊压力的基础上增加监测频率[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小时监测组与8小时监测组,气囊压力低于20 cmH2O各占7.6%、13.3%,而智能化自动监测发生仅1例次,可见,随着测量时间间隔的延长,衰减的例次越多,程度越重。有报道,气囊压力低于20 cmH2O会导致误吸,而且被认为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3]。智能化自动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压力衰减于25 cmH2O,避免气囊压力低于20 cmH2O,使气囊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得到有效保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气囊压力监测方法。有文献报道,吸痰、体位改变等均可造成患者气囊压力的改变[4-5]。智能化自动监测同时能发现压力增高的异常情况,及时排除影响因素。可见,自动化的实时监测,特别是导管位置改变时能及时调整,降低气道高压或漏气对患者的影响,落实了气道精细化管理。

气囊压力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安全,减少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监测仪器运转情况,实时观察数据,无需频繁干预。本文结果显示,当压力改变需要完成压力校准时,有具体数值显示,其校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均明显减少,与定时手工测定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监测病情、落实护理措施,同时系统设有数据回顾功能,有利于分析原因,规避影响因素。护理人员不仅依从性提高,而且避免补气操作不熟练造成急骤的高压刺激,特别是放气不熟练,压力骤降致声门及气囊间的分泌物移行至下呼吸道的风险。保持适度气囊压力拔管时能有效减少对气道的不良刺激,智能化自动监测下的补气操作比使用专用气囊压力监测表手工操作更安全。

护理人员管理多名患者,当手工测量且病区不能保证每位患者配备一只专用气囊压力监测表时,不仅存在遗漏、延误气囊压力测量现象可能,而且在落实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校准操作时,极有可能存在消毒处置不到位。采用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其气囊管理监测和校准压力均可避免交叉使用。对建立导管行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每天进行评估和有效干预,能预防感染的发生[6]。持续压力监测可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虽然感染与患者病情本身、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但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策略中,应考虑到仪器设备的专人使用是其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囊压力进行连续监测,确定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气囊压力智能化自动监测技术能及时发现压力异常改变,有利于分析影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相关因素,避免和防止气囊压力的突然变化并适时监测和调整。其指标可靠,能及时发现异常保证压力有效,且操作方便,护理人员执行的依从性提高;专人使用可能降低交叉感染,但是还未有更科学的方法来评估交叉感染率的发生。智能化自动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预试验得到评估和矫正,临床并发症的确定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61.

[2]刘亚芳,贺丽君,任璐璐,等.人工气道套囊压力调整频率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84-586.

[3]Rello J,Soñora R,Jubert P,et al.Pneumonia in intubated patients:role of respiratory airway car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6,154(1):111-115.

[4]朱艳萍,刘亚芳,任璐璐,等.吸痰对人工气道套囊内压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47-349.

[5]杨晶,何莺,尹建敏,等.不同体位对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19):51-52.

[6]李晓红,杨俐,邹安娜,等.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标监测与干预[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4):271-273.

R473.56

B

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科技计划项目(HS12958)。

1006-2440(2015)04-0414-03

猜你喜欢

气囊气道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高田气囊案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