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文以化人
——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02-13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戚光宇特级教师

语文知识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本中华内涵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戚光宇(特级教师)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文以化人
——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戚光宇(特级教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先贤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究与总结。干百年来,它薪火相传,既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华夏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既是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敬仰,更是当今社会蓬勃向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中国几干年的文化传统始终强调“诗言志”,主张“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古往今来,大凡优秀的文学经典,都是既有其文学价值,又有其思想价值。它们无不以美的内涵和形式激浊扬清,陶冶情操。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命题,也都十分关注古代的文化经典,尤其重视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目前重新修订的中学新课程标准也在强调,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北京市教委出台的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追溯几干年来的文化传统,立足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根据我本人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载体,在语文综合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有效的载体。北京市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其实早在好多年前,我一直在作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顾虑,认为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会影响课时,影响教学进度,影响成绩。其实不然,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一定是广泛而深远的。例如近期我们开展的活动有班级学生讲坛、中华好诗词、好书大家读、爱国等题材经典诗文诵读、辩论演讲、走近大师研究性读写活动、外出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比如“班级文化讲坛”活动,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我按照班级同学学号为序,每天安排一个同学作为主讲人,用时5至10分钟,自由确定积极向上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讲演主题、内容和形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兴致非常高,每次讲演同学们经过认真准备,讲得都非常精彩,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的是交流读书心得,有的是经典名著欣赏,有的是古代名人评传,有的是古今穿越讲演等,大家时时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一形式已经成为我们班级语文课堂活动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亳无疑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再如我校举行的“外出游学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两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分别赴山东和西安等地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文科班的特点,每次活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国学之旅。如去年6月我们赴山东开展游学之旅、国学之旅。山东人文底蕴丰厚,我们对活动行程作了周密布置,几乎每到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景点,我们都会精心安排一次有意义的国学主题活动。如在孔子故乡曲阜我们开展了“寻访孔子故里,传承儒家经典”国学主题活动。缅怀孔子的生平事迹,师生集体吟诵《论语》等儒家经典。在孔子的墓园前,模仿古代的拜师礼仪,庄重而严肃地举行了拜师大礼,表达对这位万世师表的景仰和爱戴。再如去年10月,我们又赴西安开展了国学之旅。在大雁塔、华清池、兵马俑等地,我们同样又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学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凝聚了正能量,大力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二、立足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必须有机统一,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单有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在教学中,我将这三维目标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在教学环节上各有体现。其次就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推进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中发掘学习潜能,不断探究促进学生人格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潜移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努力培养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现有人教版教材以文章体裁作为单元分类标准的局限,选取教材中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课文,按照爱国、诚信、友爱等专题开展分类教学,让学生从主题相同的系列课文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此外,我还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以相关的课文篇目为载体,注意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分别以阅读鉴赏和写作演练的方式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在教学《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时,我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把握教材教法、组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文本自身所蕴含的美感和人文内涵,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把文中的美点概括为行文结构之美、语言特点之美、人文内涵之美,并分别进行品析,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分析人文内涵之美时,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动物游戏之谜》虽然是一篇科学小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想告诉我们关于动物游戏研究的这些成果,还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同学们经过思考、探究,明确了这样几点,诸如:①人类不是地球的唯一,动物也有自己的游戏,自己的民主和自由。②人与动物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其实同学们的这些观点正体现了这篇科学小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倡导民主、自由、尊重、平等、友善、和谐,这也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践行和弘扬。

三、依托项目,在语文校本教研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校本教研是激发师生创造潜能,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校本教研活动中,在抓好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题项目研究方面,三年来,我申报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语文组其他老师申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三维目标”达成路径的实践研究》《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以阅读促写作,以“我”手写“我”心》《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探究》等课题,均被批准立项为市区级教育研究资助计划项目。围绕这些项目,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分别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并且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例如我的课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悠爱祖国的情感,受到高消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健全人格,丰富精神世界,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再如我们组的《人教版高中语文“三维目标”达成路径的实践研究》,通过对语文新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内涵、设计及实施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反思、实践,加深了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关系的认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校本选修课程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还精心研制、开发了系列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在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我本人开发的《古典文化与语文教学》《高中作文导与练》,以及本组老师开设的《CAP文学写作》《子衿悦读》《落墨听雨》《古典电影欣赏》《传播学》等。实践证明,这些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丰富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满足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积极渗透。

总之,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深知,“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文以化人”。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加强学科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真正使他们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对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校本中华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挖掘习题的内涵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