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孔平仲杂体诗的风貌特征
2015-02-13蒋月侠
宋代诗人孔平仲杂体诗的风貌特征
蒋月侠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宋代诗人孔平仲的杂体诗不仅品目众多,而且大胆革新,呈现出与前人不同的风貌特征:集句诗题材严肃,感慨深沉,首创集杜诗,开后世集杜诗之先河;药名诗则进一步拓展了主题范围及实用功能,对创作理论进行总结,且借鉴盘中诗、回文诗整首诗循环往复的特点,将离合手法扩展至全篇;四声诗中首创上声诗、去声诗、入声诗;八音诗、建除诗中始作七古。这种革新精神与他本人“不经人道语”的创作态度以及宋代文人追新求变、自成一家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
关键词:孔平仲;杂体诗;集句诗;《诗戏》;药名诗;四声诗;八音诗;建除诗
中图分类号:I207.2
基金项目: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宋代杂体诗研究”(2011YYB17);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ZHC背景下的大学语文建设与实践”(SZXYJYXM201259)。
作者简介:蒋月侠(1981—),女,安徽砀山人,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1.015
杂体诗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被后来称之为“杂体诗”的体裁因素,但自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杂体诗一直不为正统诗学挂齿,备受冷落。至宋代杂体诗大放异彩,掀起了一股创作高潮,成为杂体诗史上一个无可替代的黄金时期。两宋时期的一流诗人如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等都有数量可观的杂体诗传世。除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外,在北宋时声名显赫而如今在文学史上寂寂无闻的孔平仲也是宋代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杂体诗大家。
孔平仲,字毅甫,北宋临江军新淦县人,与兄文仲、武仲俱以文章名世,合称“清江三孔”,在当时有极高的声誉。黄庭坚在诗中曾将其与二苏相提并论,赞曰:“二苏上联壁,三孔立分鼎。”[1]在三孔中,尤以平仲的成就最高,苏辙曾称赞曰:“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2]苏轼也赞曰:“君文照千古,不比山石脆。”[3]其著述十分丰富,据《峡江县志》记载,有《续世说》、《诗稗》、《诗戏》、《朝散集》、《珩璜新论》、《孔氏谈苑》等上百卷。其中《诗戏》为一卷杂体诗集。据《全宋诗·孔平仲集》记载,《诗戏》中现存各类杂体诗159首,其品目多达18种,包括回文6首、集句39首、八音12首、人名11首、四声9首、藏头27首、药名21首、离合(含药名离合)7首、数画6首、两头纤纤5首、五杂俎6首,列宿1首、卦名1首、本事3首、星名1首、建除1首、风人1首、数名3首[4]。
诗戏者,以诗为戏,以戏体为诗也。“诗戏”的命名反映了作者创作这类诗歌时所秉持的一种游戏心态。在《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甫,并用本字,更不假借。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为不当但取时俗之所知而遗其所不知,亦君子之用心也。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请亶甫同作》诗题中,孔平仲也阐述了自己创作药名诗的初衷是“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即是指锻炼智力,以诗为戏,休闲娱乐,聊作消遣。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孔平仲创作药名诗的动机,同时也是他杂体诗创作的整体用心之处。在杂体诗创作上,由于诗人不是以抒情言志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娱乐消遣为主,因此,在创作时诗人们可以尽情的逞才使气、翻新出奇,形成了杂体诗重形式技巧轻内容、多杂调侃游戏的特征。不过透过这些诗歌,也使我们欣赏到宋代文人深厚的学问修养及日常生活中的雅趣。正如鄢化志先生在《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中所言,“杂体诗的写作需要机智敏捷的反应和巧入灵犀的思维……不仅需掌握文字要素特点及运用,还需顾及平仄格律规范,其间的文化品味、诗思才情、机敏颖悟缺一不可”[5]。不过杂体诗在游戏的外在形式下仍然附著着一定的社会内容,故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篇中,虽然认为杂体诗多是“飞靡弄巧”之作,但也承认其中某些“意在微讽”之作是“辞虽倾回,意归义正。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在“会义适时”的情况下,可以“振危释惫,抑止昏暴,颇益讽诫”[6]。纵观孔平仲的杂体诗,其作品中确实不乏大量的应往还、答唱和、吟闲情、逞才智的游戏之作,但也不乏思想内容深刻之作,如藏头诗《呈陆农师》:
比玉文章素出群,羊公仁政载前言。口谈典册开聋瞽,目想烟霄役梦魂。鬼谷纵横非世宝,贝多浮蠹逐时昏。日期儒术恢明主,王业光华燕后昆。
同历代文人士子一样,孔平仲也把“建永世之功,流金石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然而其一生却深陷党争漩涡,在变幻莫测的政坛中,饱尝宦海的沉浮之苦,满腹治国安邦的理念也无处实现。此诗在表面的诗体游戏下,抒发了诗人渴望拯世济民,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这些诗歌中,孔平仲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感情是真实的。摈却杂体的外形,这些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同正体诗歌一样也承担着言志抒情的功能。
从杂体诗的品目上看,孔平仲并无多大创新。据皮日休《杂体诗序》、胡应麟《诗薮》、谢榛《四溟诗话》、徐师曾《文体明辨》等诗论记载,《诗戏》中所涉及的这些品目大多在宋之前甚至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孔融离合,鲍照建除,温峤回文,傅咸集句……字谜、人名、鸟兽花木,六朝才士集中不可胜数”[7]。至于四声诗,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的唱和中已屡见此体。孔平仲在杂体诗的品目上虽然没有多少开创之功,但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对杂体诗体进行大胆的革新,使之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呈现出与前人不同的风貌特征。
一、集句诗首开集杜诗先河
集句诗,即集前人诗文的成句连缀成篇。集句之名,最早见于陈师道《后山诗话》,而作为诗体名称则是在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首次提出。关于集句诗的起源,一般认为始于晋代诗人傅咸以儒家经典为集句对象创作的《七经诗》,如元代陈绎《诗谱》云:“晋傅咸作《七经诗》……此乃集句诗之始。或为集句起于王安石,非也。”[8]集句诗作为一种诗体被人有意识的加以创作,则始于北宋前期的石曼卿与胡归仁。不过二人主要是发挥了集句诗作为杂体诗的娱乐游戏功能,以集句诗进行调笑,《西清诗话》卷上云:“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9]继石、胡二人之后,王安石也是北宋前期一位非常重视集句诗创作且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其集句诗中虽也不乏戏谑调笑之作,如《戏赠湛源》、《与北山道人》等,但他更进一步发展了集句诗的抒情言志功能,用集句诗来怀人送别、咏物怀古、写景记事,如《明妃曲》、《金山寺》、《怀元度四首》等。他的这些集句诗已很少调笑成分,在题材上走向严肃。与王安石的同类之作相比,孔平仲的集句诗虽然在数量上相对较少,但也同样颇值得注意。
首先,在内容上,孔平仲的集句诗的戏谑调笑成分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送别、思友、咏物、写景,尤其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种种感慨是其集句诗的核心所在。如他的集句组诗《寄孙元忠》通篇集杜甫诗句,借杜诗抒发了自己功名未遂的人生感慨,“致君尧舜付公等,几时高义排金门”,“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但话夙昔伤怀抱”等等,感慨深沉,令人动容。
其次,集句组诗《寄孙元忠》专集杜诗,开后世集杜诗之先河。宋代的集句诗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杂集数家而成的集句诗;一种是集某一家诗句而成诗,如集陶、集《文选》等等。宋代诗人崇杜、学杜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集句诗中出现了专集杜诗的现象。早在北宋前期,王安石的集句诗中就已经大量使用杜诗,如《即事》一诗:
渐老逢春能几回,蓬门今始为君开。莫嫌野外无供给,更向花前把一杯。
前三句俱为杜诗,而最后一句则为严恽《落花》中的诗句。北宋后期,黄庭坚的集句中也大量使用杜诗,但完整的集杜诗创作则始于孔平仲。在《寄孙元忠》诗题下,有注曰“俱集杜句”,表明此组诗通篇皆由杜诗集合而成。从艺术上来看,这组诗歌也颇具特点,周紫芝《竹坡诗话》认为其“殆不减《胡笳十八拍》也。”[10]《胡笳十八拍》为王安石集句诗中成就最高者,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赞其:“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11]73集句诗的最高境界就是浑然天成,不但能切合作者的情事,还要能使整诗的风格词意相属,让人看不出集句的痕迹。周紫芝认为《寄孙元忠》诗“殆不减《胡笳十八拍》也”,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寄孙元忠》在艺术上达到了集句诗的浑然天成、如出一手的最高境界。孔平仲对集杜诗诗体的开创及取得的卓越成就,直接开启了南宋后期文天祥大型集杜甫诗之先河。
二、药名离合诗的新变
药名诗,是有意将中药名罗列镶嵌入诗的一种诗歌,其主题与药名无关,药名只是起到文字组合的作用。这类诗歌发端于南朝齐,首创者为王融。此时期的药名诗创作尚处于初始阶段,规模不大,现存可考者仅5首。中晚唐时,张籍、权德舆、皮日休、陆龟蒙等4位诗人又创作了12首药名诗,并在形式上进行了的创新,出现了药名离合体、药名联句等新形式。至宋代,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药名词汇的丰富多彩以及医药与文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药名诗的创作掀起的一个高潮,共有18位诗人创作了约64首药名诗,其中,仅孔平仲一人就有药名诗20余首,是宋代现存药名诗最多的一位诗人。
孔平仲的药名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还进一步拓展了药名诗的主题范围及实用功能。在宋之前,药名诗往往用于文人间相互唱和,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其主题也主要体现在摹写景物、表达友情以及闺怨相思等方面,如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月即事三首》、皮日休《奉和鲁望夏月即事三首》等。而在孔平仲笔下,药名诗被广泛应用到写景抒情、宴集、送别、弈棋、思乡、怀友、言志、答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多针对现实中的实情实景,有感而发,将作者所见所感合二为一。在孔平仲这里,药名诗不再仅仅是文人进行唱和的工具,而成为描写现实生活,抒发志向或苦闷的一种方式。如《再赋》其一:
冻地榆抽笋,寒山药长苗。老翁须自白,积雪草方夭。折桂心安在,屠龙胆已消。花前胡不醉,排闷合欢谣。
此诗前两句描写舒州的初春景色,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渴望报效朝廷却报国无门的沉痛之情。《寄芸叟年兄》“垂天雄翮抟海风”一诗更是直接向朋友倾诉了自己仕途的失意苦闷以及归隐之情。
孔平仲的药名诗形式亦丰富多样。药名诗发展到唐代,其形式主要有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两种,宋代最早写药名诗的专家陈亚虽然有《药名诗》一卷,但作品大都散佚,现完整保存下来的仅为二首,一为《登湖州消暑楼》,一为载于《青箱杂记》中的《药名诗》,其体裁分别为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王安石现存的两首药名诗《和微之药名劝酒》、《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俱为七言古体,与孔平仲同时的大诗人黄庭坚也有不少药名诗,但从形式上看仅为两种即五言绝句和七言古诗,五言绝句如《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七言古诗如《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而孔平仲的药名诗在形式上不仅囊括上述众体,如五言古诗《离合转韵寄常父》、七言古诗《寄芸叟年兄》、五言绝句《药名离合四时四首》、七言绝句《寄芸叟》、五言律诗《送李思中服阕入京》、七言律诗《七夕一首呈席上》,而且还出现了仿乐府体的药名诗《亶甫寄示庐山高药名诗,亦作一首奉酬,不犯唱首,兼用本字,更不假借》,整首诗中虽嵌入大量的药名,但却浑然无迹。在风格上既气势磅礴,又飘逸浪漫,颇得太白歌行之风,可谓是药名诗中难得的佳品。从诗题上看,此诗是诗人与朋友的唱和之作,虽然此种形式未必为诗人首创,但却是现存最早的一首乐府体药名诗。透过孔平仲的这些药名诗,我们可以发现,药名诗发展到北宋其体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出现了古体、绝句、律诗、乐府等各种形式。
在药名的嵌入形式上,孔平仲的药名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革新,主要体现在对药名离合诗的进一步完善上。在药名的嵌入方式上,唐代之前的药名诗主要是在每句诗中嵌入药名,晚唐时皮日休、陆龟蒙在药名诗中借鉴了离合诗的手法,采用前一句的末字与下一句的首字结合起来形成一味中药的方式,开创了药名离合诗,如陆龟蒙《和袭美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其一:
鹤伴前溪栽白杏,人来阴洞写枯松。萝深境静日欲落,石上未眠闻远钟。
此诗中离合了药名杏仁(人)、松萝、暮石。孔平仲延续了皮、陆的这种创作方式,但同时又借鉴了盘中诗、回文诗整首诗可循环往复的创作手法,将这种离合手法扩展至全诗之中,即将诗歌最后一句的末字与第一句的首字也进行了离合,他的《药名离合四时四首》、《药名离合寄孙虢州》都属于这一种。如《药名离合四时四首》其一:
草满南原绿,青青复间红。花开不择地,锦绣径相通。
诗中包含了药名:绿青、红花、地锦、通草。这种将全诗进行离合的形式是孔平仲的首创。
孔平仲还对药名诗的的创作理论进行了总结,使药名诗的创作有了理论依据,如他在《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甫》诗题中就提出了“并用本字,更不假借”以及药名须“取时俗之所知”的创作原则,为后来创作此类诗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三、四声诗中首创上声诗、去声诗、入声诗
四声诗就是每句诗用同一种或两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包括平声诗、仄声诗、上声诗、去声诗、入声诗、平上声诗、平去声诗、平入声诗等。唐宋人的四声诗形式较为单一,都是五言八句;明清人勇于创新,在保留五言八句的基础上,又创造出新的品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晚唐诗人陆龟蒙是最早有意识地创作四声诗的诗人,“四声诗”这个名称也是由他最先叫起来的。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全篇字皆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是平。又有一句全平、一句全仄者。”[11]189宋人在唐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宋初梅尧臣首创全仄诗,“有全篇皆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11]73。受陆龟蒙五平诗、梅尧臣五仄诗的启发,孔平仲的组诗《还乡展道,道中作四声诗,寄豫章僚友》四首,按照四声的顺序,分别用平声字、上声字、去声字、入声字写出全篇。此组诗为诗人回乡省视祖先坟墓的途中所作,虽为笔墨游戏,但情景交融、意思连贯,尤其是“江天如相迎,风吹浮云开”,“鸟语静愈响”、“日落月欲出,豁若脱桎梏”等句,自然精警,使人忘其为全平、全仄句。
四、八音诗、建除诗中始作七古
八音诗,就是将乐器之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名称,按照顺序冠于每联或每句之首。现存最早的八音诗为南朝陈沈炯的《八音诗》,但艺术成就不高。唐代的权德舆、宋代的黄庭坚等人也都写过,但形式上多为五古。据现有资料来看,最先创作七言八音诗乃是孔平仲,其《诗戏》中有八音诗12首,其中七古7首、五古5首,也是现存八音诗最多的诗人。他的八音诗不仅形式精美,而且包含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内涵,娱乐性与抒情性相统一。如《八音诗呈诸公》:
金罍美酒斗十千,石榴花开窗户前。丝棼万事何足言,竹溪六逸方醉眠。匏瓜系焉虽不久,土风堪美人皆贤。革易睽散心惘然,木在高山鱼逐泉。
此诗虽每句首字都冠以八音之一,但字意均与八音无关。前四句写竹溪六逸置纷繁世事于不顾,畅饮酣眠。后四句感慨虽然这些人才虽暂时不被重用,但其人品都值得赞美,现在与诸公的别离虽令人惆怅,但也是各得其所,如木在高山,鱼逐清泉。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在建除诗的创作上,孔平仲在前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建除诗,是在每联或每句开头分别冠以“建除十二辰”,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现存最早的建除诗为南朝刘宋鲍照,之后齐梁陈都有拟作,但所作俱为五古,且均在每联之首冠以建除十二字。至宋,黄庭坚、孔平仲等也都有拟作,但孔平仲的建除诗与前人相比又出现了较大的变革,不仅在形式上首创七古,而且已改前人每联之首冠以建除十二字为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十二字,增加了创作难度。如《建茶一杯》:
建茶一杯午睡起,除渴蠲烦无此比。满庭叶暗啼野莺,平地两足生春水。定心宁息守丹灶,执固养和归赤子。破须速补勉旃修,危可求安灼然理。成事何论轩冕贵,收身早占云泉美。开门纳盗误人多,闭关扫轨从今始。
此诗主要阐述立身处世的道理,不仅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十二字,而且全诗十二句,除首联外,其余各联都对仗,并通篇押仄声韵。
五、结语
孔平仲对集句、药名、四声、八音、建除等杂体诗的革新以及不落俗套的创作风貌,与他本人的“不经人道语”的创作态度以及宋代文人追新求变、自成一家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29引《冷斋夜话》云:“盛次仲、孔平仲同在馆中,雪夜论诗,平仲曰:‘当作不经人道语。’”[12]所谓“不经人道语”,实际上就是要求诗歌创作推陈出新,别裁创获,自成一家。“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赵翼《辩诗》),面对唐人建构的诗歌典范,宋人如欲超越,除此别无它途。因此,“不经人道语”、“自成一家”就成为宋代诗人的一种共识,如梅尧臣主张写诗要“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苏轼论诗宣称“诗须做到众人不爱可恶处方为工”,黄庭坚作诗论诗亦追求“前人未尝到处”,元祐诗人之所以以诗名世,以才力称雄,其关键皆在学而不为,变而不袭。孔平仲论诗既标榜“不经人道”,致力于古所未有,那么其诗歌必然创作必定趋向于生、新、变、奇。纵览孔平仲的诗歌创作,不仅其杂体诗呈现出求变追新的特征,承载着言志抒情教化功能的正体诗也同样具有这一特征。
参考文献
[1]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M]//四部丛刊初编:卷三.上海:上海书店,1989.
[2]苏辙.苏辙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292.
[3]苏轼.苏轼诗集[M].王文诰,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1168.
[4]王辉斌.宋金元诗通论[M].合肥:黄山书社,2011:217.
[5]鄢化志.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4.
[6]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66-68.
[7]胡应麟.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1958:151.
[8]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623.
[9]蔡绦.明抄本西清诗话[M]//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84.
[10]周紫芝.竹坡诗话[M]//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339.
[11]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1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0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scellaneous Poems by Kong Ping-zhong
JIANG Yue-xia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Abstract:The miscellaneous poems written by Kong Ping-zhong of Song Dynasty are large in number and bold in styl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The Collage Poems are solemn in theme, deep in empathy, and introduced the Blending of Du Fu’s Poems. The Herbal Name Poems expand the theme and function, summarize the theory of creation, making the whole poem the game of word puzzles, and echoing the Cyclic Poems and Palindromes. The Falling-Rising, Falling and Entering Tone Poem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Four Tone Poems. The Seven-Character Verse began to appear in the Puzzle Poems of the Pronouns of the Eight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Chinese Zodiac. This kind of inno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inventive attitude of writing.
Keywords:Kong Ping-zhong; miscellaneous poems; Collage Poems; Poetic Play; Herbal Name Poems; Four Tone Poems; Puzzle Poems of the Pronouns of the Eight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Chinese Zodiac
〔责任编辑:赵荣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