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2015-02-13李国强
李国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城镇化进程中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李国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中保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受到泯灭的危险,如何对其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开发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和内涵,发扬和传承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建设城镇化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陕北传统体育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困境,探讨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与继续发展上采取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镇化;陕北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城镇化是综合了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而提出的一个范畴[1]。城镇化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根基,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但是农村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的对立和矛盾,在城镇化发展中原有的乡村风貌和人际交往规则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健身娱乐的体育文化被现代文化取而代之。如冯骥才先生所说:“传统村落是我们文化的根脉,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可再生,消失了也就没了。”据调查,从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我国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从属村落的民间文化也随之灰飞烟灭。陕北传统体育作为陕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陕北历史文化生动、形象的“活化石”,而且还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体育文化的重要因子。然而,在陕北城镇化进展中中,现代陕北人群居的乡村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对包括影响深远地腰鼓、秧歌等体育项目在内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纵观历史文化长河,在纵横交错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要继续得以传承和发扬,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它的存在,构建与城镇化相适应的民族文化[2]。
一、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研究
1、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
陕北,泛指延安、榆林地区。从古至今,陕北地区始终保持着农业、牧业并重发展,乡村文化代代相传。陕北民俗体育起源于早期生产和生活之中,主要通过采集和狩猎活动、农牧生产劳动、宗教活动、战争等,形成了以腰鼓、秧歌等百余种的体育活动[3]。现如今能够流传下来,大部分都来源于乡村,是乡村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2、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农耕与游牧交织,长期以来的多民族混居,形成了不同文化习俗的交融,是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性;陕北传统体育的呈现也是源于陕北人剽悍的性格,内心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体育活动达到自我人格的释放,表现出的狂欢性;陕北的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决定了这一区域的人们空闲的时间多,在一年辛苦劳作之后的休整阶段,体育活动便成为人们庆祝丰收与丰富生活的重要方式,凸显了传统体育的季节性。
3、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就没有了核心价值观。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不断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却被现代人慢慢的遗忘。陕北的传统体育文化如果没有它独特的价值、功能也就不会一直传承至今,被人们所喜爱。
(1)无可置疑的健身价值。大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以走、跑、跳、扭、摆、摇等多种动作组成,动作幅度适中,运动时间适中,上下肢协同运动,例如秧歌、腰鼓,动作优美顺尚,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对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组织器官新陈代谢及其机能、发达肌肉、增强肌力、灵活关节增进骨质。
(2)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整个全民健身计划担负着向人民大众推广健身、康复、休闲等体育项目,是全民健身形成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形式和方法。陕北秧歌、腰鼓等传统的体育活动动作形式优美、简单易学,适合向大众普遍推广,完全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
(3)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在各地区的人文景观中,民族传统体育是最具有感召力和潜在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地区利用特色的传统体育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不仅能够满足游客追求新奇、特异的文化心理,而且传统体育文化的健身性、娱乐性、可参与性、可观赏性,使得观看者在驻足时情不自禁地融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提升体育旅游的功效,使体育搭上旅游的顺风车创造出更具有地区品牌效应的旅游热点,同时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的知名度[4]。
二、城镇化进程中陕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
1、城镇化的生产环境改变了陕北传统体育的依附性
陕北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依托于陕北先民的渔猎、农耕劳作、宗教习俗等之中[5]。城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乡村的生活环境、生产劳作方式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农业、轻工业、第三产业,大部分的农民经过职业培训成为企业的员工或是外出打工,没有了在村落中自给自足的物质条件,这使得传统体育活动失去了开展的外部条件。看到只是高楼林立,行人稀疏,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活动场所被现代化的健身器材霸占,更谈不上看往日的打腰鼓、跳秧歌的场景了。
2、城镇化文化的传播弱化了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持功能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陕北地区在进行资源整合,扩大经济生产范围就需要土地资源,加之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地资源是很有限的,政府在农村实行城镇化,让农民集中居住就是为了节约出更多的土地资源供经济发展利用。其实就是使更多的陕北人走出原有的“山沟沟”生态圈,进入现代的生物圈,树立了现代化的观念,共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伴随着现代的各种潮流文化也映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在闲暇时间会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聊天,广场舞的流行,动感的音乐,很多大妈大叔很是热爱,没有谁再愿意去跳腰鼓、秧歌类,老掉牙的活动了,传统的体育文化在村民的心中正在逐渐的消亡,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项目已没有传统的体育痕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学生并不知道陕北传统的体育有什么,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发生重大改变,认为这些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没有什么意义,漠视了它们的存在,并未懂得传统的文化在我们健身和精神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3、城镇化经济发展忽视了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延续
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加快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变缓的情境下开发城乡地区的经济资源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既然要建设就需要人力物力,人们在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上,想法设法开发建设,引入外资企业的同时,虽然在一系列的发展中提高了城镇化中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但作为乡村自古保留下来的乡村文化却被人们忽视了,乡村中所有的东西都在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唯独把体育落在了后面,居民原有的健身生活也被现代的健身方式所取代,陕北传统的体育文化与人们的生产劳作、宗教等是密不可分的,现如今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生产方式的改变,加之现代文化对人们思维、价值观的改变,使得传统的体育文化在人们长期“无意识传承”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了,未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得到人们的重视。
三、城镇化进程中陕北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路径
1、对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创新,与大众健身融为一体
伴随着经济重心的西移,参与经济发展人口的增加,陕北地区的乡村农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比例显著下降,在企业做工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经济有了多渠道来源,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在闲暇时间也会参加户外活动。陕北传统的体育文化虽然失去了乡村原有的依附性,但凭借着传统体育动作形式的优美有趣,易于模仿,进行与现在健身项目相适应的的改造和创新,成为大众所喜爱的娱乐活动,感受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传统体育文化。例如,腰鼓、秧歌在编排上融入现在的广场舞形式,跟随音乐的节奏,有步调的进行,同时在村民居住的社区修建大型的健身广场,在重要的节日里组织民众进行巡演,政府可在社区成立传统体育文化部,宣传传统体育,组织一年一度的文化节,让更多的民众加入其中,即能健身增加趣味又有丰厚的礼品。
2、与区域旅游相融合
开发传统体育旅游产品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共同进步,是共同推动地区发展,提高地区知名度的有效途径[6]。陕北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享誉全国的壶口瀑布、乾坤湾等;又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杨家岭、枣园旧址等。既是红色旅游胜地又是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将陕北的传统体育搭上旅游的顺风车是宣传、发扬、传播陕北的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让游客去了解去感受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特色。在旅游景点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民俗文化影城或是民俗一条街,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影响力深远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引入其中,使其与红色经典一样成为活着的文物,影响着人们、教育着人们。如腰鼓、秧歌、摔跤、踩高跷等,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体育产品,如腰鼓、服饰等出售给游览者。陕北传统体育从各个视角描绘了陕北民众的多民族的聚居形式、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方式等民族文化特征,可以通过间接地观赏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让广大游客深处陕北民俗风情之中,可以让游客生动形象的了解、感触陕北的历史与文化,既有利于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3、挖掘陕北传统体育教学资源,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
冯骥才老先生说:“传统村落是我们文化的根脉,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可再生,消失了也就没了。”虽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原始的村落在不断消失,可传统体育文化是不会消失的,因为我们有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学校。学校教育就是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体育的方式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注》中明确标注:学校教育要积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深远的文化资源,把突出反映地区的自然风情、人文特色,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课程中,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7]。结合陕北传统体育文化特点,对人体运动强度的要求,学校应合理开发适应性的传统体育校本教程,以实现在现代化的进行中让陕北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在传授传统体育文化时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通过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开看、组织学生参与。也可引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社区、广场进行表演,向社会展现传统的体育文化没有倒下,她在不断地传承。
四、结束语
我国投入巨资在城乡地区实施城镇化战略,目的就是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动国家发展,拉动内需,方式是好的,但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给陕北原始乡村中传统文化的自然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新的环境下传承和发展体育文化是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城镇化的生产环境改变了传统体育的附着性;城镇化文化削弱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持功能;同时经济的发展忽视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当今,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祖先留下来的文化是不可丢失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宋才发,黄伟.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及其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41.
[2]姜娟.城镇化进程中满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困境与出路[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4):127-129.
[3]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湖南:民族出版社, 2004:8.
[4]高娟,杜春斌.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0,29(1):92-94.
[5]胡艳霞,高扬,等.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报,2007(3):49-5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2002-08-22].
[7]丁春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80-18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国强(1980—),男,陕西洛川人,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讲师。
[收稿日期]2015-11-23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5)06-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