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观园是女儿监

2015-02-13季学源

关键词:大观园贾宝玉贾府

季学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研究院,浙江宁波315211)

大观园是女儿监

季学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研究院,浙江宁波315211)

从3个方面论证大观园并非“理想国”、“伊甸园”,而是女儿监。第一从元妃省亲的全过程看,核心论据是:元妃哭诉父母“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指内宫)”。第二从女儿们的人生结局看。在大观园里,她们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时时处处都有人坐监行探、密报,已有女儿直诉:这里是关人的“牢坑”、“笼子”。第三从意象象征层面上看。林黛玉的诗句“冷月葬花魂”便是所有红楼女儿悲剧的点睛之笔,她们如花如诗的青春、生命都在这里被埋葬了。大观园是泪园、血园、墓园,女儿们的祭奠园,《红楼梦》便是女儿们的长篇悼词。

大观园;理想国;女儿监;《红楼梦》便是女儿们的长篇悼词

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归省而构建的省亲别墅。

元春省亲后,“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这岂不致使山水沉寂、花草寥落、楼台荒疏?她又想到文彩风流、能诗擅词的姐妹们和爱弟宝玉,遂生出不让大观园自然生态、人文景观遭致毁灭的想法,于是决定让姐妹们和宝玉一起搬进园内居住。

200多年来,许多红学研究者为大观园做了很多赞美诗文,略录有代表性的几则如后:“大观园是理想园”、“大观园是桃花源”、“大观园是女儿国”、“大观园是伊甸园”、“大观园是儿童乐园”……

这些说法,被许多人反复蹈袭着。2012年3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祖泗撰写的《冷月葬花魂》(181页)有了最时尚的说法:大观园是“高级度假村,成了年轻人可以尽情地嬉戏游乐、老年人可以惬意地怡情养性的地方”。

我开始研读《红楼梦》时,也参与了这类大合唱,但是,30年过去了,研读在深入,渐起疑虑。一次次细味曹雪芹“谁解其中味”(第1回)的深度慨叹,内心日趋不安起来。

将全书前后主要情节、重要细节,以及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的早、中、后期的诗歌(作为他们生命年轮的诗歌)勾连起来,对读、研讨,逐渐悟出贾府在由“末世”趋向“下世”的历程中,大观园随之乱象丛生,终至“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语),血腥事件与日俱增,哪有什么“理想国”“青春园”!

大观园,女儿们的特别监狱!

试从以下3个层面上,陈述我的感悟。

1 从元春省亲看

元春晋升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皇上“特降谕”:允许元妃省亲。于是,贾府大兴土木,开建“省亲别院”。但元春省亲时,却没有题“省亲别院”,而题作“大观园”,并用小字注“园之名”。这是为什么?恐怕只有元春是最清楚其深沉涵蕴的了。

省,读音有3:一为sh ng,皇宫禁地也;亦称“省中”“禁省”,门禁极为森严之地;二为x ng,探望、问候之意,如“省亲”。三为 x an,秋猎之意。这里的“省”与前两个读音有关。第16回贾琏曾提及:“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以致抛离父母……”元春就是此类被囚禁在“省中”的女子之一。她虽遇到皇上特许回娘家探望父母,但她对个中苦楚别有体会,她的省亲并非回家看望亲人,而是到一个特为她建筑的“别院”中举行一个特定仪式而已。所以,在为这个“别院”题名是,“省”字到了笔端,她难以落笔了,于是写下了另外3个字:“大观园”,并用小字注“园之名。”(第18回)

质而言之,元妃省亲,无非就是从一个久居的全国最大最豪华的女监——内宫,到另一个新的横跨宁荣二府的小点儿的女监走一遭而已。

何以如此说?细看元春省亲的全过程便明白了。

其一,自始至终,均有大批太监以及昭容、彩嫔等女官行探坐监,极为严密,基本上是寸步不离。行前8日,便有太监督查路线、各活动场所,另外又动用兵部与五城官兵清场;省亲当日,先由众太监把守各处,然后由红衣太监们组成仪仗队迎迓;执事太监备足各种专用品后,才由8个太监抬着凤舆缓缓而来;入了仪门,执事太监撤下,改由宫中女官贴身守候……总而言之,太监无所不在,元春前后左右、远处近处,一言一行,无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就是到贾母房中,与女眷会见,仍留下三四个小太监监视。这和后来的探监相比,实在相差无几(民国后探监时,也不过由一两个狱警监视而已)。

其二,从元春的感叹看。一进大观园门,元春即已“黯然叹息奢华太费”!这是元春入园的第一感受。“银子花得像海水似的”,这是招致日后贾府被抄家大祸之始。进了大观园,她又一次深深叹息:假如明岁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再看她与家人的谈话:见到祖母、母亲,她们要向元春行跪拜大礼,元春忍无可忍了,在“呜咽对泣”中一直强忍着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发出了深藏内心多年的怨恨:“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何谓“不得见人的去处”?实在就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内宫。人们因各种原因,把生得最漂亮的女孩儿送入“禁中”,专给皇帝当性奴隶,“碧海青天夜夜心”,天天盼着皇上“临幸”。“幸”,即性。皇上有那么多小老婆,获“幸”者能有几人、几回?加上内宫的斗争极其残酷,为争一“幸”,发生过多少悲剧!元春似乎是被“幸”过的,于是,她得以晋级加封了。但是,元春快乐吗?幸福吗?满意吗?从她的怨言中足可窥见,她是极其痛苦的。在她内心深处,内宫乃是女监,惨无人道的生命、青春绞刑处。从她那句对母亲暴出的极度怨言中可见,她被“幸”也是极少的。人到中年之后仍无子女,这对当时的女性,尤其是宫中的女性是极为重要的;何况,元春是极爱孩子的,在家做姐姐时,她与宝玉在祖母处从未暂离,“情状如同母子”。到贾母房中,因宝玉是男子,不得入室相见,元春破例准入后,她将宝玉揽入怀中,手抚其头,泪如雨下。到了中年仍无子女,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人生!在和其父贾政会见时,情景就更为不堪了:贾政只能隔着帘子向女儿“问安”,并且严行“大礼”。这位父亲“隔帘”“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銮之瑞……”极其酸腐!元春则怨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然骨肉各方,终无意趣!”这几句话,实质是显然的,是对内宫残忍摧毁天伦、人伦的控诉。这种“省亲”,也许代之以“哭诉”二字更为切实。

其三,从告别的情景看。“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切既定“省亲”程序走完,执事太监即禀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鉴!”元春一听,满眼泪水滚了下来,她叮嘱祖母、母亲说:“……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读者也许注意到,到贾母房中,元春说过:“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两句话乃是谶语:明岁,她已经没有“倘”“许”了。第95回写道:“甲寅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春天不属于末世皇朝、贾府和元妃!

2 从女儿们的人生结局看

大观园女儿们不管来路如何,是“家生奴”、陪嫁来的、买来的、投亲来的,还是贾氏自家的女儿,只要进了贾府、大观园,便失去了基本的人身自由,成了奴隶。在这里经常可以听到“捆起来”、“打死”、“撵出去”、“拉出去配人”之类话语。她们都是鲜活的青春生命,但却失去了青春特质、生命活力,在严密的防范措施监控下,她们只能机械地活着。包括贾宝玉在内,是不能随意越出园门一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人监控。所以,抄检大观园之后,贾宝玉终于对袭人提出了质疑:“咱们私自玩笑,(太太)怎么也知道了?又没有外人走风?”“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不提你和麝月、秋纹来?”(第77回)王善保老婆为绣春囊事件向王夫人告发晴雯,王夫人当即对王熙凤说出晴雯的有关细节:“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第74回)一切都在王夫人们的掌心中。

贾府自家的女儿自由吗?探春曾愤懑地宣泄道:连“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第55回) 就连王熙凤也曾向贾琏说过:“(我)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第16回)。绣春囊事发,第一个嫌疑犯就是她,只是她在王夫人面前尚能作些答辩,摆脱了干系(第74回)。宝钗在抄查大观园之后,也悄悄搬出了大观园以免受到牵连。闺英闱秀尚且如此,何论来自筚门篷户的婢女丫鬟?只要入了大观园、贾府,就只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王夫人只用“我看不上”一句话,就可以发令:“撵出去!”听到金钏儿和宝玉说了几句闲话,她一声“小娼妇”,一扬巴掌,就把金钏儿送进了阴曹地府 (第30回),只用“狐狸精”3个字,就把芳官等几个小优伶交给了拐子,打入“空门”……(第77回)

女儿们的本性被毁灭了,它们只能充当各种驯服工具,永远不得松动的螺丝钉。终于有人忍无可忍了。元春省亲时发出了抱怨,探春也曾愤然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我必早走了!”(第55回)

第28回写凤姐提议去清虚观打醮。宝钗首先反对,而老太太却要去,说是要“舒展舒展”,她积极支持凤姐说:“既这么着,我同你去!”又特地向宝钗说:“你也去逛逛,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睡觉。”这样一来,连王夫人也不敢再阻拦了。消息传进大观园,“那些丫头们天天不得出门槛的”,异常兴奋。轿子、车子出了门,女儿们激动得有些忘情,“叽叽呱呱,说笑不绝”。于是监管者周大娘出来干预了:“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家笑话!”她虽然只是荣府的“不管部长”,但她是王夫人的“陪房”,经常充当镇压女儿们的角色。她的话一出口,如同一桶冷水浇了下来,欢乐情绪立刻沉寂。

一向被人们称作“大观园青年狂欢节”的宝玉生日夜宴又是一例。为了对付管家婆林大娘的监察,姑娘们集体作弊了,连宝玉、探春都不得不放下身段,一起用瞒、哄、骗等各种手段,才打发了林大娘,关上门,秘密行动起来。仅有的一次“狂欢”只是地下活动!(第62回)

到了忍无可忍之时,也有女儿会豁出去,迸发出愤青式声音的,龄官就曾语出惊人,她直称贾府、大观园是“牢坑”、关人的“笼子”(第36回);贾府家庙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与龄官不约而同,也喊出了“牢坑”二字(第15回),如此呐喊,岂非偶然。重病中的晴雯因为王夫人诬陷被拖出大观园,宝玉偷偷去探望时,她说得极为严正:“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我是个狐狸精!”(第77回)

大观园、贾府,就是这样一个无须任何理由便可以置人于死地,直至焚尸灭迹的地方。曹雪芹以女儿们作为他的大悲剧的中心。而女儿们的人生和生命结局都是最令人泣血、悲愤的。忽喇喇大厦倾覆,贾府女性的中心舞台大观园荒废了,“三春去后诸芳尽”,风流云散,玉殒香消,处处风声鹤唳,人哭鬼泣。

先看一下红楼2位女主角悲剧结局吧:

林黛玉以诗人的心灵早已感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第27回)。她来到贾府就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第3回)。。这何异于狱中人的心态?“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不知风雨几时休”(第45回),被囚禁的满怀恻怛的少女诗人终于泪尽,断然焚毁诗稿,乘风回归离恨天去了。

钗取黛,这对薛宝钗是致命的,但宝钗却固守既定攻略。她赢了位,输了心。其二,宝玉最终毅然决定“打出樊笼”,不再维持既成事实的“金玉良缘”,彻底抛弃了宝钗,使才貌俱绝的宝姑娘落入了最尴尬的人生境地,生不如死。甚至可以说,宝钗的悲剧比黛玉的结局更让读者揪心、叹息。

再看贾氏四姐妹的结局:

元春,被送入内宫,若干年后,被封为贵妃,回大观园省亲,她分别向母亲、父亲哭诉了被“送到那不得见人”的禁宫后的怨忿,回宫后含恨而死。

迎春,在大观园已被折腾成了木头人(人称“二木头”),其父贾赦以亲生女儿抵还孙家五千两银子的债务(第79、80回),将其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因不堪孙家的种种蹂躏,“一载赴黄粱”。她是由女监被送进狼窝的。

探春,虽然在创立大观园诗社、大观园改革、抄检大观园等故事中均有出彩言行,敢于任事,敢于对抗诐奴悍妇,然而,最终也只能由官媒安排、父母做主远嫁海外,如同她的那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在那个时代中,她的生离实为死别,所以曹公给她的“判词”是“生于末世运偏消”!(现在通行的120回本中探春的结局是完全背离曹公原意的)。

惜春,年龄尚小,但她的心已被恶浊卑劣的生存环境完全毁掉了,其嫂尤氏说她“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第74回)。“哀莫大于心死”,最终,她逃禅了,在大观园中“带发修行”,成为唯一留居于荒漠空寂的大观园中的“绣户侯门女”,形同幽灵。惜春已经死矣!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是曹雪芹给妙玉的判词。这样一个少女竟被逼入空门,后又为权贵所不容,由苏州流落到京郊。大观园建成后,她被请进大观园栊翠庵,成了一个摆设,“僧不僧,俗不俗”地挣扎着,结局有二说:一为强盗所劫,不知所终;二为流落瓜州,坠入风尘。“无瑕白玉遭泥陷”(红楼梦曲,第5回),令人难以试想的悲剧。

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以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致使部分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如何应对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挑战,确保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的准确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作为供电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模式改革、创新,正确处理管理模式落后、抄表系统不健全、核收有漏洞等约束企业发展的问题,灵活运用高科技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抄核收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提升电力企业的输出质量和运输效率,努力使得供电能力满足逐渐增加的用电需求,完善电力服务工作。

再看“三烈婢”吧。她们都死了,都死得特烈。

红楼第一美丫鬟晴雯,又是巧女,性如“爆碳”。贾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用了金玉、冰雪、星日、花月极力赞美其气质、精神与容貌。遭到王夫人、诐奴悍妇们的无耻诬陷、残忍迫害,在重病中被拖出大观园。王夫人为了达到彻底毁灭她的目的,竟诬之以“女儿痨”,将其焚尸扬灰,不让她在人间留下一点痕迹(第77、78回)。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宝玉为她死得如此惨烈,长歌当哭,悲愤达到空前高度。

红楼第一自尊丫鬟鸳鸯,视人格尊严高于人间一切。贾赦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阴鄙目的,采取威逼、利诱、围堵等各种手段,要讨其为妾。但他完全、彻底失败了。老太太死后,鸳鸯投缳自尽,保全了自己的崇高人格,并将女奴的贞烈观推向光辉的境界。

司棋是红楼第一奇烈丫鬟,她与潘又安以青梅竹马之情发展成生死不渝之恋,在抄查大观园时,他们的爱情被曝光,但她毫无愧惧之色,十分令人称奇。被撵出大观园后,母亲逼她另配他人,司棋愤然撞墙而死;潘又安闻讯带来两口棺材,自刎而死。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悲剧,永远地震撼着人心。

12个学戏的小女孩的悲剧,也是令人大恸的。扮演小旦绝佳的龄官对领班贾蔷直言不讳地说:“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劳什子……”其后,这12个小优伶,有的死在贾府里,有的被分到各处做丫头,有的被遣散,有的被逼入空门,从这一个牢坑抛入另一个牢坑。龄官毅然离开了这个“牢坑”。“牢坑”二字,说得多么准确!

第42回写了一个意象性的故事:老太太偕刘姥姥等众人游览大观园之后,刘姥姥将告辞回家,凤姐告诉她:她的女儿巧姐儿曾到大观园里找她,回家后就发烧了。刘姥姥一听,即告诉凤姐:小姐儿怕是不大进园子的,比不得我们的孩子,哪个坟圈里不跑去?只怕巧姐儿在园子里遇见什么鬼神了!她又说:瞧瞧祟书本子,看看撞见什么鬼神附了体了。平儿拿出一本祟书《玉匣记》一查,书上说:病者在东南方遇见花神。怎么办?刘姥姥说:花些纸钱吧,为姐儿“送祟”。这就是说:大观园即“坟圈”。在那里有各种鬼神,哪怕是偶然进一回园子,也会招致鬼神附体的。

史湘云的悲剧也是这一类的,她不是长住大观园,只暂时来住一住,但这位“快乐天使”被大观园

里的鬼神附体了,最终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第5回)

还有与大观园有关的秦可卿、瑞珠、尤二姐、尤三姐、金钏儿、芸香、菂官、可人,以及王熙凤、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几个丫头,都在贾府、大观园走过了“奈何桥”,走上了“黄泉路”。查遍贾府、大观园,有谁“越狱”了?即使逃出大观园、贾府,她们最终能越出封建社会的女子大狱吗?

3 从意象象征层面上看

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充分诗意化的小说,从意象象征层面上研读,当然是最重要、最有艺术价值、审美意义的。曹雪芹以最精彩的笔墨描绘少女少妇群像,展示她们的超常的美、慧、德、才、能,将她们提升到形而上的境界,让她们的青春生命,在大观园中含苞待放或初露花姿,实现短暂的青春之梦。

只有在梦中,她们是自由的。贾宝玉一梦飞向太虚幻境,在那位“居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警幻仙姑的引导下,看到了那里的“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等等机构,竟无一司是美好的。他进入“薄命司”,浏览其中的部分档案。

3.1 太虚幻境

何谓太虚幻境?质而言之,“太虚幻境”便是尘世中的大观园。看似虚无缥缈的幻境,实际上处处是大观园的写意画,或曰“朦胧诗”。贾宝玉梦入这个“人迹稀逢”的园林,闻到了闻所未闻的“幽香”,饮到了名曰“千红一窟”的奇茶,品到了名曰“万艳同杯”的美酒(第5回)。

对于这些香艳而惊魂的东西,200多年来,人们做过许多诠诂、解读,大多将“千红一窟”中的“窟”解读为“哭”的谐音,将“万艳同杯”中的“杯”解读为“悲”的谐音。这种解读实在是浅表的片面的。“窟”,首要和主要的,应当是其本意“土室”,即坟墓。进入墓穴,尤其是年轻的鲜活的美妙的女儿们一个一个被送入墓穴,含苞待放的“群芳”之精髓被配成“幽香”、奇茶、美酒,这是怎样的境地?太虚幻境——一个专司囚禁女儿,并将其敲骨吸髓的特级女监!这不正是人间大观园么?

3.2 花魂

历来人们都十分关注警幻仙姑所说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我以为更应该关注的是林黛玉的诗句“冷月葬花魂”(第76回)。它是全部红楼女儿悲剧的点睛之笔。警幻仙姑是一个有头而无尾、颇为模糊的自相抵牾的形象,她那梦呓般的语言谐音固然有其指向意义,但它不是主体性的,而林黛玉则是全书的“女角一号”人物,她的“冷月葬花魂”才是最具悲剧诗的概括性和抽象意义的。不少红学家曾撰写过长文或短文,争议到底是“花魂”好还是“诗魂”好,岂不知在曹雪芹、林黛玉、贾宝玉乃至千千万万《红楼梦》读者的心上,“花魂”即“诗魂”。

这可以追溯到楚辞中,美人香草成为中华民族诗歌的典型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意象影响极其深广久远。曹雪芹则在小说创作中将其创造性发挥到了极致。贾宝玉的“女儿观”“女儿崇拜”,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第20回)。警幻仙姑向贾宝玉介绍“幽香”时说:“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应读作‘女儿’)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当读作‘女儿髓’)。”警幻仙姑在介绍给贾宝玉饮的茶时又说:“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在介绍给贾宝玉饮的酒时又说:“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第5回)笔墨氤氲之间,女儿、花、诗融合为一了。英国人类学家布封说的“少女即诗”,亦是此意。少女、花、诗,一也。“花魂”即“诗魂”。

且看曹雪芹是怎样以花为女儿们命名的:林黛玉是百花之主,是芙蓉花、湘妃竹,薛宝钗是牡丹花、雪花,史湘云是海棠花,晴雯是芙蓉花,袭人是桃花,麝月是荼蘼花,香菱是菱花……这些花便是少女少妇们的生命之花!最终都在贾府、大观园中枯萎了、凋零了。“三春过后诸芳尽”,“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谁见把秋捱过”!

3.3 花冢

林黛玉、贾宝玉曾多次以多种方式为落花构建葬身之处,多次为落花举行葬礼。宝玉以为“女儿的骨肉是水做的”,水“清爽”,因之他为落花举行水葬。黛玉则为落花建了“花冢”,她说:“你看这里的

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第23回)所以她在山坡上建一花冢,把落花扫起装入绢袋,埋入花冢,她说:“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这就是后来诗人所吟的“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意。

他们为“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落红”创立了一个归宿——一个无家可归者之家,为它们“一抔净土掩风流”,让它们得以“质本洁来还洁去”。也许,薛宝钗、元春、晴雯、尤三姐、香菱、菂官们的灵魂因此都得到慰藉了,天下的“千红”、“万艳”、“群芳”均能获得一个心灵的安息之所了。3.4 悼词

曹雪芹是以血凝和着泪,构思、描写大观园的,在他的心灵深处,大观园就是泪园、血园、悲园、愤园,末世女儿们的悲剧祭奠园,《红楼梦》就是长篇悼词。

林黛玉的5大哭《葬花词》、《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唐多令·柳絮》;贾宝玉长歌当哭,书写了《芙蓉女儿诔》、《姽婳词》。他们抱铜琶,执铁板,为女儿们高唱安魂之歌,精诚讴歌她们的高洁、英爽、美慧、超迈的形象,以期让她们永远活在后人的心灵中。

作为大观园女儿们活生生的悲剧和人生、生命的见证者、体悟者、悲悼者,贾宝玉为她们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当今有人责之为“小废物”、“零作为”,这公正吗?你要让他怎么做?最终,他自己也只能在白茫茫的雪野里,光头、赤脚,走向无目的地的远方(第120回)。他也是“末世”的产物,他的结局也是可悲的。需知,谁也跳不出时代的围墙!谁为贾宝玉作悼词呢?当然是在天上的林黛玉,抑或是在尘世中的探春、湘云、宝钗以及其他女儿们,她们都会为这位闺阁良友、密友、挚友写下诚挚悼词的。

悼自己,悼他人,悼古人,悼时人,字字血,声声泪,“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大观园的哀乐将永远激荡在人们心上!

注释:

(1)本文引文据蔡义江师校注《红楼梦》,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责任编辑:竺小恩)

Grand View Garden is Girls’Prison

JI Xue-yuan
(Culture Institute,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 315211,China)

I207.411

A

1674-2346(2015)02-0053-06

2015-03-20

季学源,男,教授。研究方向:《红楼梦》研究、服饰文化研究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2.011

猜你喜欢

大观园贾宝玉贾府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刘姥姥的知恩与贾雨村的不义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
大观园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