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两个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13朱勇任新民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朱勇,任新民

(1.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091;2.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训练部,云南昆明,650208)

坚持“两个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朱勇1,任新民2

(1.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091;2.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训练部,云南昆明,650208)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做好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坚持“两个共同”,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力支持,坚持推动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各民族对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两个共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文化;认同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即“两个共同”),既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悠久历史的总结,同时也揭示出我国民族关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特点。它是民族工作的主题,是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方针。

一、“两个共同”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一)“两个共同”是确定新时期民族工作历史任务的思想指导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活动,民族的演进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在国家这种组织形式中展开。如果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各个不同民族的社会体系之上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政治体系,并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有效调控而形成一个多样性的命运共同体,就会形成多民族国家。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国家政治共同体内的各民族提供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为各民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政治保障。国家的强大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政治庇护,国家的发展为各民族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国家的稳定为各民族社会进步提供了政治条件。正如江泽民指出:“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盛,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1](P238)。争取更多更好的资源,在国家权力系统中争取到更大的权力,这就提出了各个不同民族群体的特殊利益诉求的矛盾问题。民族差异必然存在矛盾,产生民族问题,国家作为政治实体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权力分配和资源的分配,协调各民族之间和利益矛盾。不仅如此,在一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各个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水平、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质量等等方面,表现出的是不平衡性、差异性、复杂性。这就需要国家运用权力分配等方式,在国家政治实体中来协调。以权力的倾斜、政策的特殊优惠对那些在国家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实施法律救济、资源救济和特殊救济,来协调各民族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团结和谐,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关系决定并产生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的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作的主题和历史任务。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始终保持着联系、交往和相互影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三个离不开”的关系,因此,“两个共同”首先反映出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2](P263),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基石。其次,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的根源是“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1](P120)。中国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个历史任务:通过社会制度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3](P767)事实上的不平等,突出了民族是民族问题的关键。要求国家给予支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实现共同繁荣进步。最后,“两个共同”要求我们在民族工作中,要加大对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发展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4]

(二)“两个共同”是对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特征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不再表现为过去那种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不平等的民族关系,而更多表现为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或不平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各民族之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必然导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仍然会存在民族摩擦。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3](P933)目前,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趋势,少数民族群众对于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民生、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更加迫切。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给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带来很多难度,一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仍很突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有可能影响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边疆稳定。因此,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看待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5]

同时,西方国家一贯坚持并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实施“分化”和“西化”的战略图谋未变,受国际恐怖活动持续高发影响,境外“东突”分裂恐怖势力不断渗透煽动,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新疆巴楚县“4·23”案件、云南昆明“3·01”案件等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说明,与“藏独”、“疆独”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三股势力”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比较激烈的。云南省现有25个边境县(市)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跨境民族全国最多。同时,在地缘上有“接3国、近8国”的独特区位,边境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又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连接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其中,苗族、傣族、瑶族、哈尼族等甚至分布于四个国家,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但是共同的语言、文化和超越国境的共同经济生活使其来往频繁,乃至通婚、互市、过耕放牧;跨境而居的佤族、独龙族、傈僳族和景颇族等民族内部,国家制度的差异性并不能消除源远流长的民族共同性。再加上云南少数民族中还有大量的定居于东南亚国家的华裔、华侨,从而形成了境内外相互影响、相互比较的复杂关系,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邻国政局动荡,使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最前沿。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坚持“两个共同”,不断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二、“两个共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创新的指导方针

(一)“两个共同”有利于形成各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多民族国家里,客观上存在着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和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由汉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存在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6](P585)中华民族是由居住在这块地域里的各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中国是居住在这块地域里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创造的文明融铸了底蕴浓厚的中华文化,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也出现短暂的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无论封建王朝如何更迭,不论哪一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存在于世界之林。”[3](P928-929)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千方百计分裂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不断策动少数民族上层反对统治阶级进行叛乱,制造民族矛盾,实行民族强制同化。国民党政府继承历代统治阶级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剥削压迫,无所不至。近代中国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封建统治与各民族的矛盾成为基本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不断增强和巩固了民族凝聚力。新中国的建立彻底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和制度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党和国家依据民族关系中各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的实际,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帮助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通过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实现了各民族经济社会共同快速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提供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两个共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要求。

(二)“两个共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这样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执政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根本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胡锦涛指出:“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成就,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时,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得到实现和保障,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才能不断形成和发展。”[3](P832)这充分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两个共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共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两个共同”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依据,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实际,从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对民族关系“两个离不开”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要求,为我们贯彻落实好“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的核心问题”的指导思想,确定民族工作根本任务,协调民族利益矛盾,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而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创造和谐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基本保证。

三、坚持“两个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一)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必须坚持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的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相对的,民族地区的小康只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小康。特别是一些西南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且不健全,信息不通畅,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市场机制不健全,发展基础薄弱,教育落后,人才紧缺,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我们要按照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大力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快政治、文化、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建设步伐,实现少数民族自身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迎头赶上汉族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消灭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实现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二)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必须坚持国家政策和发达地区的有力支持,坚持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繁荣进步

在现阶段,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存在严重不足的矛盾。国家政策是国家权力实施权力分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党和国家不仅有责任,也有更多更好的能力和资源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国家政策和实施措施上给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更大的倾斜,从经济、资金、财政、税收、投资、产业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关注并帮助那些处于特困状态的少数民族、边疆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同时,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高度重视改善民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生活水平,注重政治、文化、科教、卫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必须不断提高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社会问题,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调整和处理好这种利益关系,需要我们从多维度、全方位来予以考虑。民族关系总是存在于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党在对待和处理民族关系上,一贯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同时,我们党也把确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目标。坚持“两个共同”,必须坚持在共同繁荣发展和维持利益关系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贯彻落实“两个共同”,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利益矛盾,通过团结教育、调解化解等手段,促进发展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已经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必须正视利益分化的现实,把民族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的整个现代化布局和进程中来进行考量与设计,尽力弥补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差距,弥合因这种不足和差距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共同理想信念的分裂,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合理的利益诉求予以重视并作出必要回应,妥善处置和有效化解因利益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民族关系的真正融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必须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凝聚和内化民族力量、激励和促进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7]。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多样化且相互交融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历史和现实表明,多样态民族文化的保存使中华民族始终不失生机和创造活力。”[8]2009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这进一步创造了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繁荣的条件,加大文化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文化发展体制转型,不断推动和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多样性,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从历史上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史上,中华各民族共同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在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各民族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的特征更加凸显,各族人民作为中国历史主人的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更趋成熟.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的指引下,这种认同和凝聚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这个共同理想具体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在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信念,必将激励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进。

(五)贯彻落实“两个共同”,必须坚持加强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胡锦涛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关键时期。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把民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9]第一,党员干部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和准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准确把握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和推动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用发展的成就不断充实和巩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物质基础。第三,要大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深化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不断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第四,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把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加强教育科技事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提升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力支撑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队的工作,注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培养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第五,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努力构建民族事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民族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1]刘先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3.

[3]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江泽民.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N].人民日报,1999-6-18.

[5]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5-27.

[6]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7]李德洙.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求是,2007,(1).

[8]唐志君.中国民族关系格局推进的历史启示[J].新疆社科论坛,2012,(6).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强)

D67

A

1671-0681(2015)05-0081-05

朱勇,男,汉族,云南大姚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任新民,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特聘教授。

2015-01-29

*本文系2014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省院合作)重大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